论文摘要
中风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成为医药界的重点攻克项目。中医在中风病认识及治疗上有几千年历史,近年来,在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王永炎院士认为,以毒邪和病络作为深入研究的切入点,是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的突破口所在。现代研究已认识到血管内皮不仅仅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屏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旁分泌器官,具有强大的分泌、代谢功能。与既往的脑缺血离体实验中多以神经细胞为研究目标不同,我们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做为研究的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药物防治缺血性脑损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于指导脑系疾病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课题研究用药为通络救脑(TLJN)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中药新药。已完成验收的“十五”国家攻关课题“通络救脑注射液临床前研究”在保护大鼠脑缺血组织损伤中获得了优良效果,并在“863”项目支持下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肯定了其抗缺血损伤的效应。我们从“络脉”功能调控入手,以神经血管单元(NVU)做为一研究体系,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进一步研究TLJN注射液“解毒通络”的药效机制。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做为研究的切入点和枢纽,开展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调控机制的药理学研究,旨在从理论与方法学两方面对现有的脑系疾病防治研究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和积极的探索。实验方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基础研究,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并做氧糖剥夺(OGD)缺血模型,观察了TLJN注射液对其的保护效应及可能的黏附机制研究。第二部分:收集正常、缺血及药物干预的最佳时段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正常、缺血及缺血再灌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皮层神经元,研究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介导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血管单元(NVU)中另外两种脑细胞的功能联系。第三部分:通过正常、缺血及TLJN干预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芯片初探及部分差异基因的进一步验证,从整体基因表达水平来研究缺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药物对其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深化“毒损脑络”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内涵,诠释TLJN“解毒通络”的微观作用机制全貌。研究结果:1.成功地培养和鉴定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内皮细胞有丰富的微绒毛,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紧密连接结构,免疫组化对Ⅷ因子鉴定,其纯度可达98%。2.TLJN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药物剂量与细胞增殖活性呈非线性关系。重复三次实验,可以肯定TLJN小剂量范围(0.5~8μL·ML-1)均促进了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6h时,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均上调,提示CMEC缺血时启动了黏附机制。TLJN注射液干预缺血CMEC,能够下调E-选择素(P<0.0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1)
- [2].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3)
- [3].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自噬——研究进展与挑战[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04)
- [4].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改变[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 [5].缺血性脑损伤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03)
- [6].趋化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8(03)
- [7].陈忠教授团队“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成果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3)
- [8].缺血性脑损伤与瞬时受体电位M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5)
- [9].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相关蛋白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10(03)
- [10].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剂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11)
- [11].红景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8)
- [12].益气活血药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6)
- [13].缺血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02)
- [14].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10)
- [15].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12)
- [16].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1(04)
- [1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性脑损伤[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7)
- [1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08)
- [19].可变剪接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0(10)
- [20].神经前体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8)
- [21].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6)
- [22].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4)
- [23].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14)
- [24].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1)
- [25].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概述[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26].中医药诱导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7)
- [27].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16)
- [28].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32)
- [29].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新策略: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06)
- [30].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02)
标签: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论文; 中医药论文; 脑缺血论文; 通络救脑注射液论文; 神经血管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