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广州市城区街道毒害空气污染物暴露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赵利容
导师: 傅家谟,王新明
关键词: 城市大气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粒物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大气化学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大气二次污染物(近地面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前体物,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全球辐射平衡的重要因素。一些VOCs(如苯)因其毒害性,在微环境中累积到较高浓度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直接危害,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街道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是城区最重要的微环境。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城市街道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而一些毒害性有机物污染在常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中得不到体现。 本文主要对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中VOCs的暴露水平及其来源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可吸入颗粒(PMIo)和细颗粒污染(PM2.5)进行了调查,以及对这些污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讨论。与其它研究所不同的是,本研究采样不仅在固定采样站点进行观测,而且通过模拟行人行走方式在不同街道进行“流动”采样,能更好地反映行人在街道的实际暴露水平。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中VOCs的种类较多,主要的毒害性挥发有机物为单环芳烃和卤代烃类化合物。与其它交通出行方式相比,街道行人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较高。城区街道单环芳烃浓度水平普遍较高,如苯的平均浓度为44.7μgm-3,最高值达120.9μg m-3,有较高的潜在人体健康风险。2)研究表明API不能真实地反应街道的空气质量状况,虽然街道PM10质量浓度水平与API具有很好地相关性,但街道PM10的污染程度明显严重于API所反应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街道空气中毒害有机物污染也不能在API中得到反映。因此,建议在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设立城区路边监测站点,同时加强一些毒害空气污染物(如苯)的监测和控制。3)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中VOCs暴露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旧城区高于新城区,中心城区高于近郊区的特点,这与城区的交通、街道环境有关。在步行街、阶段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VOCs概述
1.1.1 VOCs定义、种类和来源
1.1.2 VOCs在大气中的反应活性
1.1.3 VOCs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第二节 VOCs在大气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1.2.1 光化学烟雾
1.2.2 VOCs与二次气溶胶的生成
1.2.3 VOCs与平流层臭氧破坏
1.2.4 VOCs与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节 VOCs分析方法
1.3.1 采样方法
1.3.2 检测方法
1.3.2.1 气相色谱法
1.3.2.2 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
1.3.3 其它方法
第四节 国内外VOCs现况
1.4.1 实验方法
1.4.2 VOCs暴露特征
1.4.3 VOCs来源解析
1.4.4 VOCs扩散和排放量估算模型研究
1.4.5 VOCs参与的大气化学过程研究
1.4.6 VOCs健康毒理研究
第二章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实验方案
第一节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2.1.1 城市污染的选题意义
2.1.1.1 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2.1.1.2 我国空气污染
2.1.1.3 我国城市交通污染物排放
2.1.2 城区街道行人VOCs暴露选题意义
2.1.3 广州市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实验方案和方法
2.2.1 采样地点
2.2.1.1 街道流动采样点
2.2.1.2 城市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街道固定采样点
2.2.2 VOCs实验方法
2.2.3 其它污染物测定方法
2.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第一节 街道行人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
3.1.1 主要检出VOCs
3.1.2 芳烃化合物
3.1.3 卤代烃类化合物
3.1.4 行人与其它出行方式污染物暴露比较
第二节 街道行人空气污染物暴露的空间分布特征
3.2.1 步行街、阶段步行街和交通街道
3.2.2 新城区和旧城区
第三节 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街道空气污染物特征比较
3.3.1 农林东和广园东VOCs的暴露水平
3.3.2 农林东和广园东PM_(2.5)/PM_(10)质量浓度水平
3.3.3 街道PM_(10)质量浓度与空气污染指数(API)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污染物时间变化特征
第一节 街道空气污染物暴露的季节变化
4.1.1 街道行人VOCs暴露的季节变化
4.1.2 农林东和广园东VOCs季节变化
4.1.2.1 芳烃
4.1.2.2 卤代烃
4.1.2.3 饱和烃类和萜烯类化合物
4.1.2.4 PM_(2.5)╱PM_(10)季节变化
4.1.3 车流量和气候条件对空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街道行人周末╱非周末和上午/下午VOCs暴露特征
第三节 城市街道空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
4.3.1 VOCs日变化特征
4.3.2 PM_(2.5)╱PM_(10)的日变化特征
4.3.3 车流量对街道空气污染物日变化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城区街道空气污染物来源探讨
5.1 因子分析
5.2 B╱T比率
5.3 VOCs的相关性分析
5.4 PM_(2.5)/PM_(10)相关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我国空气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D]. 向堃.华中科技大学2016
- [2].典型沿江城市空气污染物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耦合关系研究[D]. 张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 [3].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相关性研究[D]. 文远高.上海交通大学2008
- [4].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D]. 谭琦璐.清华大学2015
- [5].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D]. 窦晨彬.西南财经大学2012
- [6].多地理过程协同作用的空气污染时空模拟[D]. 胡璐锦.武汉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沈阳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研究[D]. 孙宪民.中国医科大学2003
- [2].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 刘筱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3].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 刘国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广州大气降雨中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研究[D]. 许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5].重庆主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水污染特征研究[D]. 罗清泉.重庆大学2005
- [6].广州市典型地区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极性组分的分子标志物研究[D]. 唐小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7].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 谭吉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