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笔者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境内的地名入手,主要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该地区内的行政村以上(包括行政村)地名进行研究分析。地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的地理实体和活动区域的一种语言符号。对地名的语言表层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信阳地名的语音特点、构词形式和修辞方法。对地名通名和专名及其含义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出信阳地名命名的方法和依据,同时分析信阳地名的历时演变。另外,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课题,地名作为文化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一些重要的历史和人文线索,从中可以挖掘出信阳地名的许多珍贵的豫南文化特点。本文在深入的实地调研和广泛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查阅地图法、归纳分类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结合方言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信阳区域内近4000个聚落名字的总体特征进行探讨,包括信阳地名的语音特点、词语结构、命名类型、历时演变、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信阳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信阳地名在音节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地名基本保持一致,双音节和三音节的地名占绝对优势,反映了现代地名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的经济易懂的原则。在语音的平仄上以平仄相间和双(全)平声的为常式。信阳地名的语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系统,汉语普通话共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而信阳方言却分别只有20个和33个。另外,信阳方言的声调系统与汉语普通话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信阳地名的词汇构成以专名加通名为常式,其中通名用字共114个,大多反映了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而专名的命名规律较为复杂一些。信阳地名的文化分析向大家展示了信阳地名在宗族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崇拜、道德观念等方面上的文化价值。最后,笔者还对信阳地名的管理和规范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总之,本文是笔者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信阳地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期望能从地名的角度为加深人们对信阳的区域社会的认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从而揭示信阳更为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特征,以此为自己的家乡和现代地名学的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