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构算法论文-万鹏,王克鲁,鲁世强,汪雨佳

本构算法论文-万鹏,王克鲁,鲁世强,汪雨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构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i-10.2Mo-4.9Zr-5.5Sn合金,热变形行为,本构模型,PSO-BP神经网络

本构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万鹏,王克鲁,鲁世强,汪雨佳[1](2018)在《基于PSO-BP算法的Ti-10.2Mo-4.9Zr-5.5Sn合金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10. 2Mo-4. 9Zr-5. 5Sn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43~1093 K,应变速率0. 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构建一个层数为3×15×10×1的PSO-BP神经网络结构形式的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减小都会使流变应力降低;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但在应变速率为10 s-1时,流动应力随应变增加呈下降趋势,软化现象较为显着;采用PSO-BP神经网络建立Ti-10. 2Mo-4. 9Zr-5. 5Sn合金本构模型,经过误差计算得出,该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 9892和2. 48%,预测值偏差在10%以内的数据点占91. 59%,具有良好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盛鹰,曾祥国,陈国平,刘筱玲,文军[2](2018)在《自适应多层复形遗传算法在钛合金动态本构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钛合金在高应变率下会表现出热粘塑性,为使经典Johnson-Cook模型能广泛适用于描述钛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经典模型基本形式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定义了温度项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形式,得到了修正的广义Johnson-Cook模型.该广义Johnson-Cook模型中含有6个需要通过试验数据来拟合确定的待定参数,为降低参数识别的计算量,提高参数识别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层复形遗传算法,并以Ti-6Al-4V钛合金为算例,描述了其在不同应变率、温度下的单轴流变应力—塑性应变曲线.数值模拟结果和已有的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辛景舟,周建庭,肖阳剑,李晓庆,苏欣[3](2018)在《混凝土结构材料非线性本构参数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材料特性离散性较大、本构参数不确定性较强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RSM-CMA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非线性本构参数的识别算法。首先,讨论分析了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与规范提供的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统一方法,开发了混凝土材料子程序,获取了影响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的敏感待识别参数,给出了损伤塑性模型屈服面函数与塑性势函数等非识别参数的建议取值。其次,基于响应面法(RSM),实现了结构宏观响应与细观本构参数间隐性关系的显式表达,基于带约束的最小二乘原理,构建目标函数,利用混沌猴群算法(CMA),实现本构参数的优化识别。最后,以钢筋混凝土拱构件的数值仿真为算例,验证了本研究所提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峰值压应变是混凝土本构敏感性参数;抗压强度为影响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最显着本构参数,弹性模量次之,峰值压应变影响最小;本研究所提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材料的本构参数,有助于获取精确的结构层次宏观响应,可为有限信息下材料本构参数的辨识、获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李舰,王鹏月,海路,朱彦华,蔡国庆[4](2018)在《膨胀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隐式和显式积分算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膨胀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隐式和显式积分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该模型区分了膨胀性非饱和土宏观、微观孔隙的力学行为间及持水特性间的差异,并考虑力学与持水行为间的相互影响。模型较为复杂,建立过程中采用边界面理论、多重塑性机制、多个硬化参数、耦合硬化方程等。利用Euler向前算法,并结合自动分步技术及多重塑性机制发生判断方法,对该模型提出一种显式应力积分算法。其次,利用该算法及已有的隐式算法对不同计算步长的应变控制试验进行计算及对比,以此讨论2种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对比结果为复杂模型的应力积分算法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吴刚[5](2018)在《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土广泛分布于地球表层,大量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和机场跑道等,修建于非饱和土层之上,基础设施的使用性能与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非饱和土是由土颗粒、孔隙水和孔隙气组成的叁相混合物,性质复杂多变,对非饱和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尚未完善。研究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无疑对设计新的土工结构、指导工程施工和评价原有设施的安全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非饱和土、非饱和膨胀土和超固结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本构关系,并将本构关系和有限单元法结合,用于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非饱和膨胀土的膨胀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以非饱和膨胀土的宏观性质为基础建立宏观尺度的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关系是可行的。提出了非饱和膨胀土的宏观结构中性加载屈服面假设,推导了宏观结构中性加载屈服面方程和非饱和膨胀土发生塑性膨胀变形时的体变方程,建立了宏观尺度的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关系,该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只引入一个新的参数。采用宏观结构中性加载屈服面概念建立的非饱和膨胀土本构关系不需要分析膨胀土的微观尺度变形,也不需要通过耦合方程计算宏观尺度的塑性膨胀变形,和双尺度的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关系相比,具有参数少,参数容易确定,模型框架简单等特点。最后采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宏观尺度的非饱和膨胀土的本构关系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2)非饱和土的复杂性质是水力-力学耦合作用的结果,对非饱和土的体变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非饱和土硬化效应的概念,建立了饱和度与硬化效应之间了关系。采用饱和度和骨架应力作为基本的本构变量,推导了非饱和土的体变方程,结合临界状态土力学,建立了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该模型对非饱和土的体变特性从饱和度对非饱和土硬化效应影响的角度进行了解释,非饱和土的硬化效应由饱和度控制,饱和度发生变化时,非饱和土的硬化效应随之改变,从而影响非饱和土的体变特性,若饱和度保持恒定,则非饱和土的压缩曲线与饱和土的压缩曲线平行。结合孔隙介质理论,最后通过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下的非饱和土的压缩试验数据和叁轴剪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3)引入下负荷面的概念,将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推广至超固结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与初始模型相比,该模型只增加了一个参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考虑超固结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能够预测超固结非饱和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如:超固结非饱和土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现象,剪胀和剪缩特性,同时也能够预测饱和度对超固结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模型预测结果与文献中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4)对饱和度恒定条件下的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探索,通过同时控制非饱和土试样的孔隙比和基质吸力,达到了控制非饱和土试样饱和度的目的,并对非饱和土进行了饱和度恒定的一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饱和度恒定的条件下非饱和土的压缩曲线与饱和土的压缩曲线平行,该试验结果验证了从饱和度对硬化效应影响的角度对非饱和土体变特性的解释。(5)基于孔隙介质理论,推导了非饱和土固-液-气耦合的控制方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给出了非饱和土固-液-气耦合的有限元算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土柱渗流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对非饱和土相关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条形基础的承载力和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2)

李云飞,陈成,曾祥国[6](2018)在《NiTi合金的相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与数值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描述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与塑性力学行为,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框架并假定两个内变量分别表征合金变形过程中的相变与塑性行为,推导出其相变、塑性的主控方程,总结两阶段的主控方程,构建出NiTi合金动态加载过程中的相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采用半隐式应力积分算法对非弹性应变增量进行更新,通过FORTRAN语言将所提出的宏观唯象本构模型进行了数值程序实现。对比模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发现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NiTi合金随着载荷增加而出现的母相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弹性与马氏体塑性流动等不同变形阶段,对于不同应变率动态加载下的应力-应变行为该模型也可较理想地描述。(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吴刚,杨庆[7](2018)在《水力–力学耦合的超固结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固结非饱和土经常出现于工程实践中,表现出复杂的力学性质。从已有的非饱和土水力–力学耦合的本构模型出发,将超固结的影响加入到了模型中,使模型可以考虑超固结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超固结非饱和土本构方程的求解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给出了该超固结非饱和土水力–力学耦合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和本构模型的一致切线模量,并对该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最后采用该算法对某非饱和土质边坡在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储林华,王练,李恒羽,李晓珊[8](2017)在《基于GA-BP改进算法的Zr-4合金高温本构关系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传统锻造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法通过试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能够真实反映锆合金高温变形特性的本构关系模型。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Zr-4合金的圆柱试样进行等温压缩变形试验,以不同变形条件(变形温度为700~1000℃,应变速率为0.001~0.1 s~(-1))下获得的应力-应变数据为基础,分别基于普通BP网络方法和遗传算法(GA)改进BP网络(GA-BP)方法建立了该合金的高温本构关系模型,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差异。结果改进的GA-BP模型预测误差在±2%以内,而普通BP模型的误差范围为±6%。结论改进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描述Zr-4合金在高温变形时各热力学参数之间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关系,从而也为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提供一种十分准确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蒋东,李永池[9](2018)在《本构迭代算法在LS-DYNA中的嵌入》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粘塑性本构理论,采用对商业软件LS-DYNA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将含损伤型Johnson-Cook本构模型嵌入商业有限元软件中,给出本构迭代算法和计算流程.并以平头和锥头两种弹形的高强度钢穿甲弹贯穿12 mm厚的Weldox靶板的实验为基础,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表明给出的本构算法、含损伤型本构及损伤演化方程是合理可靠的.(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8年03期)

阮滨,赵丁凤,陈国兴,朱翔[10](2017)在《基于修正Davidenkov本构模型与Byrne孔压增量模型的有效应力算法及其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Davidenkov本构模型的不规则加卸载修正准则,以代替扩展Masing法则中的"上大圈"准则,并通过南京细砂原状土样的共振柱试验,提出了考虑初始有效围压对初始剪切模量和参考剪应变的修正公式.利用ABAQUS显式开发模块,实现了基于不规则加卸载准则的修正Davidenkov本构模型与Byrne孔压增量模型的有效应力算法.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排水循环叁轴试验,给出了南京细砂的Byrne孔压增量模型参数;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了不排水循环叁轴试验和叁维数值仿真的比较研究,发现该子程序能够较好地模拟南京细砂的振动孔压发展过程,合理地反映土体的液化特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效应力算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本构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钛合金在高应变率下会表现出热粘塑性,为使经典Johnson-Cook模型能广泛适用于描述钛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经典模型基本形式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定义了温度项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形式,得到了修正的广义Johnson-Cook模型.该广义Johnson-Cook模型中含有6个需要通过试验数据来拟合确定的待定参数,为降低参数识别的计算量,提高参数识别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层复形遗传算法,并以Ti-6Al-4V钛合金为算例,描述了其在不同应变率、温度下的单轴流变应力—塑性应变曲线.数值模拟结果和已有的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构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万鹏,王克鲁,鲁世强,汪雨佳.基于PSO-BP算法的Ti-10.2Mo-4.9Zr-5.5Sn合金本构关系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8

[2].盛鹰,曾祥国,陈国平,刘筱玲,文军.自适应多层复形遗传算法在钛合金动态本构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辛景舟,周建庭,肖阳剑,李晓庆,苏欣.混凝土结构材料非线性本构参数识别算法研究[J].材料导报.2018

[4].李舰,王鹏月,海路,朱彦华,蔡国庆.膨胀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隐式和显式积分算法的比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5].李吴刚.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李云飞,陈成,曾祥国.NiTi合金的相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与数值算法[J].航空材料学报.2018

[7].李吴刚,杨庆.水力–力学耦合的超固结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8

[8].储林华,王练,李恒羽,李晓珊.基于GA-BP改进算法的Zr-4合金高温本构关系模型建立[J].精密成形工程.2017

[9].蒋东,李永池.本构迭代算法在LS-DYNA中的嵌入[J].计算物理.2018

[10].阮滨,赵丁凤,陈国兴,朱翔.基于修正Davidenkov本构模型与Byrne孔压增量模型的有效应力算法及其验证[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

标签:;  ;  ;  ;  

本构算法论文-万鹏,王克鲁,鲁世强,汪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