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明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112)
【摘要】目的:探讨腕舟骨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同固定位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2例采用功能位石膏固定;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90.63%,骨折愈合时间为(9.6±3.4)d;对照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75.0%,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4)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腕舟骨骨折时石膏固定位置选掌屈尺偏位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功能位;掌屈尺偏位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53-02
手腕部位的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部骨折类型,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舟骨骨折所占的比例为手腕骨折的70%以上[1]。该种骨折主要发生的群体为年轻人,主要的症状为腕部出现肿胀,结节位置有非常明显的压痛感,一般在发生以后其骨折段会出现供血阻断的情况,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骨吸收坏死造成残疾。目前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石膏固定的位置不相同,所以治疗的效果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就对两种石膏固定位置对于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腕部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7±3.4)岁,舟骨腰部骨折24例,结节部骨折8例,骨折移位1.0-2.0mm之间,平均移位(1.2±0.5)mm;观察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24-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7±2.5)岁,舟骨腰部骨折25例,结节部骨折7例,骨折移位1.3-2.5mm之间,平均移位(1.5±0.4)m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2]
患者的症状为腕部疼痛、腕关节桡偏活动严重受限,握拳状态其II、III掌骨有剧烈痛感,采用X线照射显示器手腕部的舟骨发生骨折。
1.3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的固定位置在功能位进行石膏外固定法,即患者均采用短臂管型石膏进行外固定,然后在内壁加衬垫,使患者前臂中立然后稍稍向前旋进,手腕背部伸约20°左右,尺偏10°为宜。
观察组:所有患者石膏的固定位置在掌屈尺偏位,采用短臂管型石膏进行外固定,然后内部加一层衬垫,手腕掌屈度控制在15°左右,尺偏角度在10°为宜,对于桡斜型骨折且出现骨折移位的患者其尺偏角度要控制在10°-15°之间。所有的患者其石膏的固定范围从骨折近端直到肘部2横纹的位置。石膏固定期间每间隔1个月进行拍X线进行观察,确认骨折折线完全消失然后去除石膏,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在去除石膏之后1个月、2个月再行复查,随访6-12个月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1.4疗效判定标准[3]
优: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能够正常工作生活,腕部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功能和之前几乎完全一样;良:患者的骨折愈合,能够进行一般性工作,腕部关节在强力背伸或者重体力劳动时会出现疼痛感,手腕的活动范围严重受到限制;中:骨折折线愈合时间延长,治疗前后的症状没有较大的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明显;差:患者的舟骨坏死,基本功能丧失。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2.2骨折愈合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4)d,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9.6±3.4)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要求而定,比如患者工作和个人的意愿等也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治疗的过程中传统的石膏固定方法和手术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面差异不大,因此为了提升治疗的优良率医学研究者开始将研究的课题转向石膏固定位置。
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功能位固定法和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法,前者主要考虑的是患者的舟骨供血不足会导致整个骨折的愈合情况,所以其固定的时间相对较长,后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一般的舟骨受伤时患者均是手掌先着地,腕关节的背伸桡偏强度较高,桡骨关节面的侧缘以及茎突缘都可能会对腕舟骨切断;其二,在受伤时患者的腕关节背伸桡偏强度较高,因此桡尺一侧的损伤程度和掌背侧的损伤程度不一致,一般情况下掌尺一侧的损伤严重程度更大,该侧所承受的是巨大的张应力作用。在骨折发生之后其手腕部稳定性较差,月骨不受控制的向北侧屈进,促使桡骨、月骨丧失了直线对位。对于腕舟骨腰部骨折的患者其腕骨关节的活动发生改变,成为骨折折线两端的活动,此时的骨折线也承受着巨大的剪力作用,因此在固定位置则选择掌位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方式,其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腕舟骨骨折是采用掌屈尺偏位位置石膏固定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猛,孙建民,吴梅峰,张有臣.腕舟骨骨折石膏固定位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12,27(17):37-38.
[2]邹艳,任世祥.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和石膏固定位置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4(06):1528-1529.
[3]梁国辉.分型石膏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47例报告[J].中医正骨,2010,10(12):67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