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微观变化研究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微观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以西方叙事学和俄国形式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情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具体作品,从“美”、“真”、“奇”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探索。谈情美。才子与佳人的爱情之美,应该是从相见开始的。以往研究者们认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固有叙事模式是“一见钟情后花园”。但在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笔者发现男女主人公相见方式和相见原因是不同的:他们以诗为媒,男女双方因爱慕对方的才或色而主动相见;他们也需要“以人为媒”,才子或是借助佳人的父母(多是父亲)的介绍,或是因佳人本身为“媒”,后者一般出现在“一才娶双美”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第三种见面方式与以上两种相见的情节不同,男女双方事先并无爱慕之私,而是由于男子的侠肝义胆拯救了危难中佳人,两人自此产生情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说作者追求着相见情节上的微观变化,创造出了一种审美的“反常化”。说情真。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了一批痴情公子形象。作家在情节的处理和分布上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主要从“勇”“钟”“义”三个侧重点表现痴情公子不同的境界,进而展现了痴情公子的不同性格。才子们为了接近意中人,在情节设置上他们也采取不同的追求方式:或苦苦寻觅,或真心等待,更有甚者男扮女装。通过情节的比较分析,体现爱情世界的“真实”。才子佳人小说在发展过程中,世情化的情节也逐渐发展壮大。用“小人”人物的情节变化表现现实世界的“真实”。小说由爱情化情节向世情化情节的转变,深刻反映了小说题材的演变方向。释情奇。才子佳人小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叙事情节特点就是“奇”。小说以情节为手段比较了同类人物中突出的才学之奇、智慧之奇和命运之奇,分析了情节设置的微观变化对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家有意追“奇”的创作思想,追求叙事情节的曲折性,也是推动小说叙事事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谈情美
  • 一、因慕才慕色而见
  • 二、亲人引见型
  • (一) 佳人的父母(多是父亲)是媒妁
  • (二) 佳人本身为“媒”
  • 三、无准备相见
  • 第二章 说情真
  • 一、爱情中的“真”
  • 追求方式一:苦苦寻觅式
  • 追求方式二:守株待兔式
  • 追求方式三:非常规式
  • 二、世情中的“真”
  • 第三章 释情奇
  • 一、人奇
  • (一) 才奇
  • (二) 智奇
  • (三) 命运之奇
  • 二、事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旅行”及其“难题”[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3)
    • [2].“墙内花”为何“墙外红”——论才子佳人小说在18、19世纪西方社会的传播[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05)
    • [3].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渊源[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4].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成因[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5)
    • [5].简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游学、应举情节结构的晚明元素[J].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4)
    • [6].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12)
    • [7].明末清初小说家署名特色研究——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中心[J]. 文艺评论 2016(03)
    • [8].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考述——明清至20世纪70年代[J]. 文艺评论 2016(04)
    • [9].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现代小说观[J]. 新文学史料 2016(02)
    • [10].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思想主题的模式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1].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钟情模式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12].试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婚姻观[J]. 牡丹 2020(02)
    • [1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J]. 青年文学家 2019(12)
    • [14].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主人公才学结构研究综述[J]. 参花(下) 2018(08)
    • [15].浅谈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以《吴江雪》为例[J]. 明日风尚 2016(24)
    • [16].浅析余华《古典爱情》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戏仿和解构[J]. 山西青年 2017(14)
    • [17].试论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春柳莺》的文学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26)
    • [18].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非典型性才子形象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17)
    • [19].科举胜地、江南才女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03)
    • [20].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动机[J]. 人文丛刊 2013(00)
    • [21].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J].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22].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J]. 长城 2011(02)
    • [23].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之“女才”独立性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 2016(05)
    • [24].《鸳鸯配》:才子佳人小说的浓缩之作——读古本小说丛刊《鸳鸯配》[J]. 语文学刊 2011(20)
    • [25].“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内涵[J]. 长江丛刊 2018(18)
    • [26].善“犯”与善“避”的艺术魅力——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解读[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27].《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叙事模式的承袭与应用[J]. 红楼梦学刊 2011(02)
    • [28].才子佳人小说在当代的追寻[J]. 理论界 2011(05)
    • [29].论贾宝玉对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特质的继承与突破[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 [3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书今读“才子佳人小说”[J]. 出版广角 2010(10)

    标签:;  ;  ;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微观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