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晶鑫口腔诊所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充填材料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楔状缺损患者,共232颗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复合树脂充填组和玻璃离子充填组。术后对这些患者常规随访2年,检查记录患牙的情况和患者的主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复合树脂的脱落率为17.5%(22/126),玻璃离子充填的脱落率为7.5%(8/106);复合树脂充填后继发龋的发生率为19.0%(24/126),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为11.1%(14/126),玻璃离子充填后继发龋的发生率为7.5%(8/106),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为1.9%(2/10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玻璃离子充填后充填体的脱落率、继发龋和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结论:玻璃离子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充填体的脱落率和继发龋的发生率,减轻对牙髓的刺激作用,较复合树脂更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治疗。
【关键词】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wedge-shapeddefect)是指牙齿的牙颈部的硬组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丧失,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的楔形缺损,常见于前磨牙,其次是第一恒磨牙和尖牙。楔形的两个斜面光滑,边缘整齐,为牙齿本色。牙颈部楔形缺损多发生在颊、唇侧,少见于舌侧。楔状缺损达牙本质后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深及牙髓时可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病,缺损过多可导致牙冠折断。目前,临床治疗锲状缺损主要采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充填进行修复,本文主要对比这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楔状缺损患者,共计232颗牙,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龄26-64岁,平均43.6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复合树脂充填组和玻璃离子充填组,其中复合树脂充填组共治疗126颗患牙,玻璃离子充填组共治疗106颗患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和患牙数无显著差别,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光固化树脂充填:常规牙体窝洞预备,隔湿、酸蚀、冲洗酸蚀剂后涂布粘接剂,光固化10s,然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窝洞,修形抛光。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常规牙体窝洞预备,隔湿、干燥牙面后将调拌好的玻璃离子充填入窝洞内,固化后在玻璃离子表面涂布甘油防水,24h后修形抛光。
1.3评判指标:①成功:充填体完好,无继发龋坏,无牙髓症状,X线片无根周低密度影;②失败:充填体脱落,边缘继发龋坏,有牙髓症状或牙齿变色或有瘘管形成,X线片显示根周低密度影。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为卡方检验。
2.结果
随访过程中复合树脂充填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9.0%(87/126),玻璃离子充填组的治疗成功率为78.3%(83/106),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玻璃离子充填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复合树脂(P=0.001)。玻璃离子充填组充填体的脱落率,继发龋和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如下表所示。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玻璃离子充填体的脱落率显著高于复合树脂,但继发龋和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复合树脂,具体数据。
3.讨论
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常见于双尖牙和尖牙的唇颊侧,与此处的牙颈部组织的特殊结构密切相关,牙颈部是咬合应力集中区,长期的咀嚼刺激容易破坏此处的牙体组织。楔状缺损还与刷牙的方式关系密切,横刷且刷牙用力容易形成楔状缺损。此外,龈沟液、唾液中的酸性物质作用于牙颈部牙体组织使其脱矿,再加上机械性刺激形成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的粘接性能较好,与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可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这种化学结合能够有效阻止外界刺激对牙髓产生的刺激,从而保护牙髓组织;玻璃离子充填对洞型的要求不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剩余的牙体组织;玻璃离子的弹性模量与牙体组织接近,充填后不容易脱落。玻璃离子还能够持久释放氟,具有较好的防龋能力;且应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操作简便,技术敏感度不高。但应用光固化树脂进行充填时对洞型的要求较高,需要破坏一部分健康的牙体组织;树脂在光固化后容易出现聚合收缩,以后发生脱落的几率较高;树脂在充填前需要进行酸蚀,树脂通过粘接剂与牙体组织之间形成机械性锁结作用从而粘接在一起,但酸蚀剂会对牙髓组织产生刺激,出现继发性牙髓炎;应用树脂充填需要经过备洞、酸蚀、粘接、充填、修整调磨等步骤,临床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以后充填体的脱落率、继发龋和继发性牙髓炎的发生率均小于应用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提示应用玻璃离子较光固化树脂更适合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萍,吴坚,唐倩,等.流动复合树脂修复老年根面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1):31-33.
[2]]于玲,王晓燕,田福聪,等.一步法自蚀粘接剂微拉伸粘接强度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4):240-241.
[3]RygeG.Clinicalcriteria[J].IntDentJ,1980,30:347-358.
[4]BurkeFM,ReyNJ,McConnellRJ.Fluoride-containingrestorativemateridls[J].IntDentJ,2006,56(1):33-43.
[5]国际标准ISO4049-2000DentistryPolymer-basedfillingrestorativeandlutingmaterials[S].
[6]LeeYk,LuH,PowersJM.Measurementofopalescenceofresincomposites[J].DentMater,2005,21(11):1068-1074.
[7]张海云,徐如元.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牙的临床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