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及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及临床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证型分析,把握其中医证型演变分布规律,揭示其病机,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辅助分型,为中医临床分型提供量化指标,使中医分型更加客观化。方法:根据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及纳入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病例,收集182例;对入选病例进行望、闻、问、切诊,以及进行各项相关检查,确立相应的证型,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等,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特点,各个证型与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82例患者,分为五个证型:气阴两虚挟痰证(62例,占34.06%)、气阴两虚挟痰挟热证(44例,占24.18%)、气阴两虚证(35例,占19.23%)、阴虚内热证(25例,占13.74%)、气阴两虚挟痰挟瘀证(16例,占8.79%)。其中以乏力、口干、多尿、欠寐、纳差、头晕、胸闷、自汗/盗汗、腰膝酸软、口苦为最多见的十个症状。并以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为常见舌脉表现。各个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检查指标中,阴虚内热证患者的BMI值明显低于有兼挟痰证的患者(P<0.01),气阴两虚挟痰证患者的BMI值明显高于虚证、热证的患者(P<0.01);有热证的患者的HbA1c值明显高于没有热证的患者(P<0.05),而气阴两虚挟痰挟热证更显著(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的ALT值明显低于挟有痰证的患者(P<0.05);气阴两虚挟痰证患者的TG、CHOL值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阴两虚挟痰证及气阴两虚挟痰挟瘀证的患者Cr值明显高于阴虚内热证的患者(P<0.05)。其余指标:空腹血糖、B超、PT、APTT、INR、Fg、TB、IB、DB、AST、GGT、ALP、BUN、UREA、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隐血等在各个中医证型中的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BMI、CHOL、乏力、多尿、胸闷、胸痛、便秘、舌红、舌暗、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少苔、脉滑、脉数十五个变量进行判别检验以及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该判别模型的正确率为:阴虚内热型85.7%,气阴两虚挟痰挟热型88.6%,气阴两虚挟痰型77.4%,气阴两虚挟痰挟瘀型81.2%,气阴两虚型92%。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痰、热、瘀为标,病位在脾、肝、肾,临床以气阴两虚挟痰证的患者为多见。有热证的患者其血糖、血脂控制不良,治疗上除了清热外尚需加强控制血糖、血脂方面的用药。有痰证的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均较高,治疗上除了健脾化痰外,须注意饮食控制、运动等减肥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而有瘀证的患者尚需注意滋肾养阴、保护肾功能的治疗。各个理化指标的中医证型之向有一定的差异,从中医证型可以看出患者理化指标的异常,结合中医辨证的症状及舌脉等,进行判别,其正确率达75%以上,可以初步通过判别方程进行临床分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具体观察指标
  • 3 试验方案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中医证型
  • 3 中医证型与BMI、HbA1c、空腹血糖的关系
  • 4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 5 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
  • 6 中医证型与B超、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隐血的关系
  • 7 中医证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 8 中医证型与血凝检查四项的关系
  • 9 理化指标对中医证型的判别
  • 10 结合中医辨证与实验室检查进行判别
  • 分析与讨论
  • 1 病因病机
  • 2 证型分析
  • 3 理化指标检查结果分析
  • 4 证型判别
  • 5 治疗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献综述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氨酰转肽酶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9(23)
    • [3].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认知度情况分析[J]. 甘肃医药 2019(07)
    • [4].清肝解毒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5].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思路[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6)
    • [6].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机理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2)
    • [7].适宜强度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拓扑分析[J]. 内江科技 2020(01)
    • [8].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2020(01)
    • [9].优质护理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06)
    • [10].佛山市三水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1)
    • [11].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20(02)
    • [12].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03)
    • [13].张赤志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1)
    • [14].垂盆草联合强肝胶囊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10)
    • [15].卡托普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的护理干预分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17].德昂族酸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1)
    • [18].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检测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08)
    • [19].深圳市出租车司机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2)
    • [20].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J]. 临床研究 2020(06)
    • [21].血清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22].卢秉久经方调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及验案3则[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5)
    • [2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02)
    • [24].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7)
    • [25].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护理干预[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5)
    • [26].超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6)
    • [27].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7)
    • [28].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3)
    • [29].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4)
    • [30].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4)

    标签:;  ;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