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群星闪烁的西方后现代主义研究领域,琳达·哈钦是少数几位耀眼的女性理论家之一,也是加拿大仅次于弗莱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她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以小说为重点关注领域,同时也将后现代建筑、美术和电影等纳入视野,详细阐发了后现代艺术区别于现代主义的美学形式和实践策略,尤其对其特有的政治内涵作出了系统深入的解读,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认识。长久以来,人们有关后现代主义的看法一直受到以詹姆逊和伊格尔顿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影响。他们对后现代文化总体上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在文化上的对应表现,是现代主义先锋派向商品拜物教彻底臣服的结果。后现代艺术在他们看来不过是非历史的、非政治的、玩弄拼贴游戏的文化大杂烩。在后现代社会状况下,艺术家们已不再可能进行类似现代主义先辈们所作的那种政治性和批判性的严肃艺术实践。他们的作品完全背叛了现代主义曾有的崇高使命,不再是刺向社会疾患的利器,反倒是向商业赞助商和文化掮客们抛去的媚眼。但在哈钦看来,后现代主义没有逃避或扼杀历史,也不是在简单篡改和玩弄文化碎片,而是以独特方式对原本隐含在文学、文化和历史文本中的话语-权力关系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进而暴露出在任何文化实践下都暗藏着的意识形态潜文本。后现代主义既不是非历史的,也不是非政治的,而是一种“关于历史的问题学”。它拒绝把历史当作确定不疑的事实加以顶礼膜拜,而只承认历史作为“一种话语的事实”只具有暂时的权威,它是阐释的结果而非事实的堆积。通过对众多“历史书写元小说”的分析,哈钦详细阐明了后现代艺术是如何“问题化”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和历史的再现观、现代主义的文本观、以及自由人文主义的价值体系等。作为当今社会一股强大的“问题化”力量,后现代主义引导人们去反思和质疑那些久已被人们常识化、自然化了的制度和观念,揭示其中隐藏的压迫性的、不公正的权力再生产机制,进而为更积极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哈钦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以詹克斯等人的后现代建筑为理论模型、以后结构主义影响下的历史观和文本观为理论基石、以后现代视阈中的反讽和戏仿为基本范畴和阐释工具、围绕历史书写元小说为焦点关注对象,其最终旨趣是要揭示后现代主义独特的历史意识和政治取向。按照这一思路,论文将被分为导论、诗学模型、后结构主义影响溯源、反讽与戏仿理论阐释、理论关注焦点、最终理论旨趣、对哈钦的总体评价以及余论等八个部分。导论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哈钦的生平及学术概况,随后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结构设想和研究方法。由于受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比较片面,对其多元性、复杂性认识不够。哈钦的后现代诗学将可以很好地丰富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认识,知道后现代主义不是对历史的逃避,而是对历史的挑战和质疑;不是对文化霸权的顺从,而是对它的颠覆和瓦解;不是陷入语言牢笼的文字游戏,而是对这一牢笼的拆解和突破。第一章主要考察哈钦后现代诗学与后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她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以及由此造成她理论中的哪些优点和缺陷。后现代建筑缘于人们对现代建筑拯救社会的乌托邦方案的失望和不满,它放弃了现代建筑对纯粹、功能和统一的偏好,也不再仇视传统和惯例,而是让那些过去的样式以变形的方式重现。哈钦认为,这既非玩世不恭的拼贴游戏,也不是幼稚的怀旧病,而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其对一切传统建筑的批判性的领悟和继承。以詹克斯为代表的后现代建筑实践为哈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模型,她对后现代主义的关注正是从这一领域开始的,并将她在这里得到的启发运用到文学等其它艺术部门。第二章简要讨论对哈钦产生较大影响的三种学术思想,分别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本观、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历史观、以及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正是这三种思想的复合影响让哈钦看到了历史、文本和叙事话语之间复杂建构的交互关系,这也构成了其整个后现代诗学的理论基石:历史文本不同于历史事实,不是对过去的单纯描述,而是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的阐释的结果;叙事不是简单的再现历史,而是有着意识形态取向的历史学家用来加工事件、制造意义的话语策略;历史既非某种可以还原、可以触摸的实体,也不只是虚构,不能被化简为文本,然而文本却是我们接近历史的唯一途径。第三章将分析在哈钦诗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基本范畴,分别是反讽和戏仿。作为后现代主义最常用的两种艺术手法,如何评价它们将影响对整个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她整个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独特性正源于对反讽与戏仿的出色解读。在哈钦看来,反讽并非仅是一种言语修辞术,戏仿也绝非患上了历史怀旧病的表现。它们都是双重言说的话语策略,其特有的悖论性允许后现代艺术进行可能的政治实践。哈钦相信,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反讽和戏仿是我们唯一恰当对待历史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文本化的历史包括进现在的文本,在重访历史的同时向其发出质疑。第四章详细解读哈钦的后现代诗学中的焦点话题,即历史书写元小说中的再现政治与历史问题。历史书写元小说兼具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元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部分特征,同时又颠覆它们各自固有的美学观念和前提,尤其是对现实主义的历史再现观和现代主义的文本主义提出根本质疑。在后结构主义语言观和历史观的双重影响下,历史书写元小说着意去探讨和揭示语言在再现历史和现实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一些被人们想当然接受的常识和观念去自然化、去神秘化,渴望以此来破除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幻觉,认清其作为话语建构的本质,进而引向现实政治变革的可能。第五章则阐明哈钦后现代诗学的最终旨趣是要指出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性。新左派总体上把后现代主义视为现代主义乌托邦计划流产后,先锋艺术被晚期资本主义掏空政治内涵后沦为商业俘虏的结果。身处后现代氛围中,要想从事真正意义上的严肃的政治批判性的艺术实践几乎是不可能的,艺术生产已成为一种在时尚和大众文化驱动下的彻底的商业活动。相反,哈钦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必定是政治的,但这种政治是和新左派设想的那种纯粹的批判大不相同的“同谋性的批判”,其具体的策略包括充分利用反讽和戏仿所特有的双重编码功能,既使用又滥用其批判对象的文化符码,包括所有的传统品位和流行元素,在对这些符码的表面重复下是批判和质疑的暗流。在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的交汇点上哈钦看到了后现代政治的积极潜能。第六章在总体上对哈钦的后现代诗学进行了评价。从哈钦对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描述来看,她的理论显然更接近于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学,即后现代主义如何通过质疑问题化了所有被自然化了的传统人文主义观念。与其他理论家相比,哈钦最具创见之处当属她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悖论性的发掘,即后现代主义总是在颠覆和批判的同时将对手铭写进自身内部。后现代主义总是不可避免地政治的,尽管它只是问题化了历史和文学再现以及其它自由人文主义观念与现实语境(权力、政治和经济)之间貌似简单的关系,并且没有给出一种最终的辩证的解决方案,但它还是有导向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变革的可能。哈钦理论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过于狭隘、对历史书写元小说等概念的运用不严谨、过于拒斥总体性叙事、以及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性过于乐观等方面。余论部分则试图将哈钦的理论与国内当下的后现代研究联系起来。哈钦至少在三个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启示,即关于中国是否存在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关于后现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伦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全面的评价当代的后现代文学创作问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种族、性别、身份——《上帝鸟》中的历史书写[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2].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新时代的历史书写——读《新中国70年》有感[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4)
- [4].《建军大业》:历史书写与娱乐化的碰撞[J]. 电影艺术 2017(06)
- [5].伪善的历史书写——关于《北鸢》[J]. 扬子江评论 2017(01)
- [6].后真相与历史书写[J]. 探索与争鸣 2017(04)
- [7].“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与历史书写[J]. 学术月刊 2017(02)
- [8].从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看地方志女性历史书写的模式化[J]. 史学史研究 2017(03)
- [9].历史书写与中古王权[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6(04)
- [10].作为教育方式的历史书写——卢梭论历史与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4)
- [11].“中国边疆研究与历史书写”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学术月刊 2016(09)
- [12].历史书写与社会变动[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02)
- [13].渤海与新罗关系的多面性[J]. 西北民族论丛 2016(02)
- [14].诗性的日常化历史书写——一腔月光像是说不完的苍茫(历史篇)评论[J]. 星星 2016(34)
- [15].成吉思汗[J]. 词刊 2017(02)
- [16].小镇传奇、历史书写与心灵救赎——读丁伯慧长篇小说《过涞滩》[J]. 山西文学 2017(07)
- [17].闲适美学消亡史——读葛亮小说《北鸢》[J]. 南腔北调 2017(06)
- [18].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J]. 上海文学 2017(06)
- [19].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 学术研究 2013(11)
- [20].早产20年的“历史书写元小说”[J]. 芒种 2012(22)
- [21].历史书写既要“文质彬彬”,又要“栩栩如生”[J]. 文史天地 2020(11)
- [22].开放与多元——《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J]. 名作欣赏 2019(33)
- [23].《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及与历史书写的关系》[J]. 史学史研究 2020(02)
- [24].在反思中进步[J]. 新闻界 2020(04)
- [25].谫论中古法制史研究中的“历史书写”取径[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6(04)
- [26].论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书写[J]. 当代文坛 2016(06)
- [27].近三十年来英国黑人历史书写的变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2)
- [28].文化诗学与历史书写[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11)
- [29].对大众历史书写热的思考[J]. 前沿 2012(03)
- [30].大众历史书写受热捧的成因及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