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的承启作用

论“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的承启作用

论文摘要

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成了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承启点。它既适应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这两大主题的现实需要,又继承总结了以往民主宪政运动的成果,特别是中共的政权建设理论,开启了战后和平建国的道路。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的一个承启点。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论述“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发展。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率先登上历史舞台,将西方国家的民主宪政模式移植到中国,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只是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于是,由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运动应运而生。从此,在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形成了无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并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合流,初步萌发和实践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强力压制民主,镇压人民革命和民主运动,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为此,中共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方针,提出了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并且,随着日本的侵华,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开始将工农民主专政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与“联合政府”主张互相促进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的影响和领导下,全国的爱国力量为实现抗战建国,即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和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全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中共一方面积极推动民主宪政运动,督促国民党进行民主改革;另一方面着力在根据地进行民主建政的实践,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随着民主宪政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合政府”这一主张。“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不仅使民主宪政运动达到高峰,而且开启了战后和平建国的道路,即建立一个容纳各党派的“联合政府”。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战后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继续发展及其特点。中共坚持走“联合政府”所开启的和平建国道路,团结各民主党派,为建立“联合政府”,同国民党进行了斗争。经历了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破产到内战爆发、国统区全面危机、解放区军政改革、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最终结局和历史的选择是国民党重塑“一党训政”体制的失败和中共构建“联合政府”的胜利。中国从此走向了建设民主政治体制的道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
  • 第1章 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发展
  • 1.1 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及践行
  • 1.1.1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开端
  • 1.1.2 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政制度
  • 1.1.3 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昙花一现
  • 1.2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构想的提出
  • 1.2.1 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兴起
  • 1.2.2 两种宪政运动的合流,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构想的提出及践行
  • 1.3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和根据地的民主宪政运动
  • 1.3.1 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建立
  • 1.3.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的民主宪政运动
  • 第2章 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 2.1 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 2.1.1 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 2.1.2 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
  • 2.1.3 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 2.2 “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 2.2.1 联合政府主张提出背景和原因
  • 2.2.2 “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的经过
  • 2.2.3 “联合政府”主张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 2.3 联合政府主张的社会效应
  • 2.3.1 各方对“联合政府”主张的反应
  • 2.3.2 “联合政府”主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
  • 2.3.3 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的斗争
  • 第3章 战后联合政府主张的演变及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 3.1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争
  • 3.1.1 重庆谈判,和平建国的政治走向
  • 3.1.2 政协会议,民主宪政的又一次机会
  • 3.1.3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
  • 3.2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3.3 “联合政府”的最终归宿—中华人民共和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论“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的承启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