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相关的产业理论表明,产业结构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与其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呈同步状态。现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过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对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而言,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优化其产业结构。在我国的2862个县级行政区域中,水城是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其产业结构效率较低。本文具体论证和分析了水城的产业结构问题,指出水城县实现经济增长的唯一出路就是调整其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水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建议。论文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介绍有关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动态,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分析水城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首先对水城的区划沿革、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资源状况等进行介绍,然后进一步分析其1988-2005年间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明确水城1988-2005年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动的内部环境状况。随后介绍和分析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发展趋势,以提出水城产业发展的宏观和中观外部环境。第二章对水城1988-2005年的产业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升级。第三章分析水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水城在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虽然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县域内的产业结构还相对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小。另外,产业结构的效率过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差。第四章提出水城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首先对各产(行)业的市场需求环境、比较优势和对其他部门的带动性等进行的分析,以明确各产(行)业是否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城县域经济发展所应选择的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业,第二产业的采掘、冶炼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然后提出水城县域各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在“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下,发展可持续的立体、循环型生态农业;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培育采掘、冶炼业,以乡村建筑业从业人员为基础、以县域及近邻各县区的不断城镇化为契机发展县域建筑业;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县域服务业,积极发展县域内的金融、房地产、教育、信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服务业。并就水城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提出建议,即是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最后是论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