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腑气不畅在温病发病中的理论探讨

大肠腑气不畅在温病发病中的理论探讨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文献挖掘及深层次分析,以大肠的生理病理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温病发病与大肠的相关性。认为大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传导糟粕的脏腑,而在内容上有其更丰富的内涵,在温病的发病中凸显其地位和临床价值。大肠腑与人体气机的运行密切相关。五脏之浊赖其传导,腑气畅则脾升胃降、肺主治节、肝能疏泄。温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虽由上受,但终归阳明。热毒炽盛,阳热郁结,阴伤津亏,大肠腑气不畅,邪无出路,始上焦,终下焦。然大肠腑气不通,传导失常,又会影响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行,既可使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又易招致温邪侵袭人体,导致温病发生,可见大肠腑气通畅与否在温病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通畅肠腑,顿挫热势,荡涤胃肠,调整气机,给邪出路,则腑通脏和,邪去正安。通畅大肠腑气之法,还应与其它治法如宣肺、开窍、扶正、活血等法灵活配伍运用,方能彰显通腑之功。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一、论题的提出
  • (一) 中医研究重五脏轻六腑
  • (二) 通腑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报道奠定了课题的实践基础
  • (三) 生活习性、环境的变迁,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时代需要
  • (四) 感染微生态学的提出为本课题研究开辟了新篇章
  • 二、大肠的生理病理
  • (一) 大肠概念界定
  • (二) 大肠的生理
  • (三) 大肠的病理
  • 三、“传导之官”功能的新内涵
  • (一) 肠道是致病之源
  • (二) 肠道是排毒器官
  • (三) 脏之浊赖以传导
  • (四) 腑气畅则脏气安
  • 四、温病发病与大肠腑气的相关性
  • (一) 温邪袭人,腑气不畅
  • (二) 温邪上受,下迫大肠
  • (三) 卫气营血,阳明居多
  • (四) 三焦传变,始上终下
  • (五) 阳热郁结,邪无出路
  • 五、腑气调畅,诸病向愈
  • (一) 给邪出路,邪去正安
  • (二) 顿挫热势,釜底抽薪
  • (三) 荡涤疏通,清洁肠胃
  • (四) 急下存阴,以防竭脱
  • (五) 调整气机,敷布气血
  • (六) 截断病势,泄热防陷
  • 六、通腑运用,灵活化裁
  • (一) 宣肺通腑
  • (二) 开窍通腑
  • (三) 扶正通腑
  • (四) 导赤通腑
  • (五) 活血通腑
  • (六) 化痰通腑
  • (七) 宣清导浊
  • (八) 温阳通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温热证治法引发对温病初期苦寒药物应用的思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6)
    • [2].温病溯源、研究传承与相关脑病临证心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1)
    • [3].温病理论与感染/传染性疾病: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学基金 2017(04)
    • [4].疏透法在温病卫分证中的运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9)
    • [5].运用赵绍琴宣郁疏卫法治疗温病初期17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01)
    • [6].基于温、毒伤人论雾霾致温病发生的可能性及特征[J]. 四川中医 2018(03)
    • [7].以学生为主体的温病舌诊教学设计[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 [8].浅谈冬伤于寒,春必温病[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27)
    • [9].论温病治疗中几种共同症状的辨证规律[J]. 新疆中医药 2010(05)
    • [10].温病学教材应将活血化淤法编入温病的主要治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7)
    • [11].应用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法研究温病三焦辨证初探[J]. 江苏中医药 2009(10)
    • [12].《温病大成》评介[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3].金元时期温病学发展对温病理论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12)
    • [14].金元医家对温病理论的创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05)
    • [15].动态辨治温病观点之我见[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2)
    • [16].从《吴述温病研究·伏邪》探讨偏头痛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1)
    • [17].清代仲圣文化及其对温病知识的形塑[J]. 清史研究 2020(01)
    • [18].开窍法在温病实证发热中的应用探讨[J]. 四川中医 2015(01)
    • [19].中医温病与“温病三宝”[J]. 老年人 2011(08)
    • [20].浅谈“热欲散之”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2)
    • [21].溯源发微,彰温病证治精粹——读李培生先生《温病证治括要》有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22].温病方药配伍理论研究的新思路[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6)
    • [23].刘祖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集萃(三)——温病新论浅识[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8)
    • [24].浅议温病中的汗法[J]. 国医论坛 2013(05)
    • [25].《温病学》教学实践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
    • [26].《温病条辨》三焦温病用药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2)
    • [27].五运六气学说与温病(疫)临床防治的探索与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8)
    • [28].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初探[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10)
    • [29].温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 [30].下法在温病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2)

    标签:;  ;  ;  ;  

    大肠腑气不畅在温病发病中的理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