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藩制度研究

德川幕藩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德川幕藩制度研究》旨在对幕藩制度的介绍,即幕藩体制的确立和幕藩的权力构造,从而总结出幕藩体制确立的特点和影响。并与中国和西欧比较,分析日本近代转型的内部原因。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幕藩体制的确立过程。由于幕藩体制的确立由土地改革开始,而土地改革是以检地运动为手段进而建立起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简要梳理了日本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土地变革的情形,大概经历了班田制——庄园制——在乡领主制——石高分封制。然后进入检地运动,介绍了检地的目的和内容以及产生的结果。其次开始介绍石高分封制以及特点。在新的封建关系建立的同时,也确立一套兵农分离的身份等级制度。因此,第一部分的最后开始介绍身份等级制度的确立过程和等级制度下的各个阶层。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幕藩体制,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介绍幕府内部的权力构造,包括幕府的组织形式,幕藩体制和幕藩体制下的农村和城市。其次,介绍幕藩体制下幕与藩的关系。第三,介绍幕藩体制下幕藩和朝廷的关系。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幕藩确立体制的特点。幕藩体制确立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幕藩体制的确立由土地改革开始。第二,幕藩体制确立后形成了完备的商品流通体制。第三,幕藩体制的确立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结合的政治模式。第四,幕藩体制确立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封建制度。第四部分总结幕藩体制对日本近代转型的影响。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入手,试图分析出日本近代转型的内在因素。当然,幕藩体制的确立本身就有其内在的矛盾,在论文的最后部分笔者指出了幕藩体制的矛盾所在。总之,笔者通过对史料和文献的分析,再结合国内外学者的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幕藩体制不仅在总体上加以肯定,而且努力挖掘这一体制本身以及这一体制下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有利于近代化的积极因素。本文在写作方法上首先秉承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尽量全方位搜集资料;运用历史归纳法,对德川幕藩时期的制度加以总结吸收,力求既能还原幕藩体制的原貌,又能提炼出幕藩体制的特质。其次,运用比较研究法,同样的制度或者称谓能够尽可能的与中国和西方做比较,尽管资料搜集的难度大、范围小,还是希望能够更加生动的展现幕藩体制的本质。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幕藩制的确立——从土地到身份
  • (一) 检地运动为新的土地关系的确立奠定基础
  • (二) 石高分封制是幕藩制度统治的核心
  • 1. 检地与石高制建立的原因
  • 2. 石高制的具体内容
  • 3. 石高分封制的特征
  • (三) 由兵农分离开始的身份等级制成为巩固幕藩制度的基石
  • 1. 身份等级制的确立
  • 2. 身份等级制下的士
  • 3. 身份等级制下的农民
  • 4. 身份等级制下的町人
  • 二、幕藩制确立后的权力构造
  • (一) 幕藩体制内部构造
  • 1. 幕府的组织
  • 2. 幕藩体制
  • 3. 农村自治组织
  • 4. 城下町和幕藩对城市的统治
  • (二) 幕与藩
  • 1. 统治基础——《武家诸法度》
  • 2. 幕府对藩的制约
  • 3. 藩的相对独立权
  • (三) 幕府与朝廷
  • 1. 幕府对朝廷的限制
  • 2. 天皇的独特地位与二元构架
  • 三、幕藩制确立的特点
  • (一) 幕藩制的确立由土地改革开始
  • (二) 幕藩制的确立的过程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封建商品流通模式
  • (三) 幕藩制的确立形成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政治统治模式
  • (四) 幕藩制的确立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封建制度
  • 1.所谓封建制度等问题
  • 2.日本封建制度问题
  • 四、幕藩体制确立对日本近代转型的影响
  • (一) 政治体制
  • (二) 经济体制
  • (三) 幕藩制度的矛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德川时代与日本西学兴起[J]. 长江丛刊 2017(24)
    • [2].花之花[J]. 流行色 2016(02)
    • [3].從“中國”名號論看德川日本的本位主義[J].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5(01)
    • [4].从京都到江户:论德川时期日本文化中心之转移[J]. 浙江社会科学 2013(10)
    • [5].德川时代早期的中国画[J]. 艺术品鉴 2018(14)
    • [6].德川社会主要制度对社会的影响[J]. 学理论 2014(09)
    • [7].日本德川时代三货制度下的货币流通[J]. 史学月刊 2009(10)
    • [8].日本是第二個羅馬(小中華)嗎?——18世紀德川日本“頌華者”和“貶華者”的問題:以中醫和漢方爲主[J]. 中华文史论丛 2008(02)
    • [9].杨菊珍:不怕被人“看不起”[J]. 浦东开发 2019(12)
    • [10].德川幕藩体制形成与确立期的谱代大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1].阿成短篇小说二题(短篇小说)[J]. 红豆 2018(03)
    • [12].德川时代后期武士阶层的社会流动及其启示[J]. 探索与争鸣 2015(10)
    • [13].德川时代西方科技在日本的传播特征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4].德川初期对明外交述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2)
    • [15].《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日文版序[J]. 外国问题研究 2016(03)
    • [16].明清鼎革与德川日本的“中华主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7].德川社会的双重主体结构[J]. 学理论 2014(06)
    • [18].来而不往的“互市”:德川初期中日贸易模式的构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9].德川后期日本知识分子对外思想转变中的俄罗斯动因——以本多利明为例[J]. 日本问题研究 2016(02)
    • [20].论德川时代日本经济社会的形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10)
    • [21].日本德川时代儒学神道的产生及其思想特点[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2].从山冈庄八作品《德川家康》分析德川家康的谋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3)
    • [23].长崎唐通事与德川日本的“怀柔远商”[J]. 外国问题研究 2016(01)
    • [24].圣母[J]. 今古传奇(故事版下半月版) 2013(11)
    • [25].论德川幕府中期和末期改革的不同点[J]. 青年文学家 2013(08)
    • [26].东亚视野下的“王道政治论”研究——读张崑将《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J]. 日本学刊 2010(02)
    • [27].日本天皇无姓氏[J]. 文史博览 2013(01)
    • [28].略论日本德川时期的经济环境与农民生存状况[J]. 学术交流 2010(12)
    • [29].论德川中后期初级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因[J]. 现代日本经济 2008(03)
    • [30].权威重构与明治维新[J]. 日本学刊 2020(S1)

    标签:;  ;  ;  

    德川幕藩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