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力资源是世界各国发展中公认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要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的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至关重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农村经济在全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江苏省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相当低。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等因素,耕地面积却在连年减少,因此无法形成规模生产,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素质的普遍低下又造成其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此,要提高江苏省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要大力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江苏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利用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等理论,对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原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等进行理论分析,利用调研数据对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之一的农村教育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研究为江苏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推进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1.2.2 研究的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1.3.2 国外研究现状1.4 论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思路1.4.1 论文结构1.4.2 研究方法和思路1.4.3 技术路线1.5 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不足1.5.1 实际应用价值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及相互关系2.1 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基本特征2.1.1 "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2.1.2 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2.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2.1 人力资本问题的提出2.2.2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2.2.3 人力资本理论的见解2.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2.3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2.3.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2.3.2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2.4.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2.4.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三章 江苏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3.1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剩余劳动力多3.2 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程度较低、人才资源严重匮乏3.3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不合理3.4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差3.5 农村劳动力经营管理素质差,市场经济意识淡薄3.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盲目性强,缺乏针对性培训3.7 缺乏系统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组织体系3.8 农村文化生活不丰富第四章 教育投资与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4.1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理论视角4.1.1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民农业收入的关系4.1.2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民非农收入的关系4.2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实证分析4.2.1 数据来源4.2.2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4.3 基于调研得出农村教育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4.3.1 积极建立农村教育"以省为主"模式4.3.2 协调区域发展,重点发展苏北农村教育4.3.3 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4.3.4 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第五章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5.1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5.1.1 建立开放式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5.1.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3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5.3.1 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5.3.2 加快有关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政策制订与实施5.4 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5.4.1 人才评价机制5.4.2 人才激励机制5.5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村人力资源论文; 开发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对策建议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