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萍[1](2022)在《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现状及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种子市场的发展与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为此,本研究从农业种子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农业种子法律体系中存在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种子品种质量审定制度不完善,种子违法行为责任制度不明确等法律问题。再基于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种子市场优化建议,以期对中国政府更好地部署种业市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杨茂荣[2](2021)在《甘肃省种子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生产中,种子质量是影响用种安全及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种子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缩减收益,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为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甘肃省为例,概述种子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种子市场现状,提出加强种子管理的对策。
吕彦达[3](2020)在《中国种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体现,也是农业科研成果的结晶,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农业产值,提高农民收益。本研究采用规范分析、调查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工具,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种子管理制度及种业发展政策的分析,结合种业管理中行政手段的实际应用,综合两种不同视角意见,深入探讨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与良种推广、种业发展、用种安全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种业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的利弊进行分析,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新修订《种子法》颁布实施之时,对于研究我国各时期、各地区的种子市场监管相关政策法规、行政手段与农业实际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制定现代种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提供参考。种业政策的研究可以指导种子管理部门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实行市场监管,维护种子市场的安全和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手段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防止行政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种业相关的扶持政策、监管政策、激励政策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种业发展中相关政策支持的实际意义,可以指导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法规,有助于提高政策和法规的指向性和功能性。通过对现行种业政策和监管体制实施下的种子市场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并且相关分析结果对于现代种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苏加前[4](2020)在《苍南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推行切实可行的农作物良种推广是推动苍南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苍南县特色农副产业的重要保障。苍南县自“十一五”以来,苍南县农业局通过农作物良种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显得对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就变得很必要,而且在新时代以及智能时代苍南县的良种推广必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所以本文的研究不仅对苍南县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也能给其他与苍南县存在类似情况的县市提供有用的借鉴。本文以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为主线,综合运用了各种理论结合参考国内外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林产品良种推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调查,研究了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现状对苍南县良种推广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了解了苍南县推广农作物良种的背景和工作,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苍南县良种推广现阶段的表现以及问题成因,提出了促进种子生产、管理及种业体系创新的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苍南县的种业体系,为苍南县的种业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措施建议。本文共分7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一九i方法以及研究数据的来源。第二部分阐述了良种推广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还有国内外的良种推广的研究现状,并分析总结了国外种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分析了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的现状,包含苍南县水稻、番茄及蔬菜的良种推广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以及苍南县以及做出的措施对策。第四部分是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大量的数据研究,当前苍南县在开展农作物良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民族种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推广经费不足满足不了良种推广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制约良种推广工作的开展;农作物品种选择不合理;推广对象分散与推广效率低下;种子市场存在无证经营及假冒伪劣产品。第五部分是经过分析,得出种业体系不健全;良种推广中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良种推广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企业盲目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造成选择不合理;良种推广对象认知水平能力有限;种子管理主体方面执法力度不够等是当前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第六部分认为,为进一步推动苍南县农作物良种的推广和提升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效能,需要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加大良种推广资金投入;加强良种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种子市场等措施建议。通过相应的措施能够最终形成苍南县种业体系合理的市场环境。
杨东[5](2019)在《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全国棉花种植都在向新疆地区转移,在2016-2020年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对新疆的要求是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要保证国内用棉需求。棉种是决定棉花产量与质量的核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棉种市场忽略了对棉农选择棉种的引领,再加上棉花收购环节优质不优价现象存在,致使棉农自由选择棉种且在购买品种时只考虑产量和衣分,最终导致市场上品种多乱杂、棉花企业加工分类难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棉花的一致性,使新疆棉花品质下降、国际竞争力不足。石河子垦区棉花种植占比大,2017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5.60万亩,占垦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74.4%,其产量在所有兵团城市中位列第一。而且石河子棉种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高,因此研究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找到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石河子垦区乃至全国植棉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首先通过走访石河子种子管理站和农业局,收集到垦区植棉情况、市场需求、品种管理和棉种企业等一手资料,对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采用访谈法,访谈棉种市场从业人员,了解到更深层次的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五力模型,对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依据上述分析,在阅读文献和访谈从业者的基础上,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针对垦区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目前石河子垦区的棉种市场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是品种方面,审定品种多,但是实际应用于生产中的较少;销售品种多、主推品种种植面积小;品种布局有待优化;产品品质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种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第二是企业方面,种子企业数量多,却规模较小;经营生产关系不稳定;看重品种的审批,但是育种能力偏弱。第三是市场管理方面,棉种经营市场管理不严格,套牌现象突出;棉种引进制度不规范。第四是行业环境方面,棉种经销商缺乏共识,导致无序竞争;棉种行业从业门槛高,但从业人员学历大多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第一,政府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研发出普适性较强的优质品种,同时种子管理部门应该适当限制无明显突破性品种的审批并构建成熟有效的品种退出机制,达到市场需求动态平衡。第二,企业应该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研发能力、加强三圃田建设并和种子生产基地农户实现长久合作。第三,政府可整合市场,选取市场份额较大的2-3家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实现垄断竞争而不是完全竞争。另注意加强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第四,在行业环境中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棉种从业者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垦区棉种市场走向成熟。
王泽宇[6](2019)在《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种子是国家农业发展历程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在国家种业政策日渐完善,建立种业强国的目标愈发清晰的背景下,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是其中最突出的关注点。只有种子市场的每环节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种子在保持其特殊商品属性的同时保证市场流通的安全高效。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深化种业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民的权利意识薄弱,再加上种子企业并购整合的进程加快,种子产业化面临多方面的考验,现行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系统已经不适应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种子市场在市场主体、质量监管、品种准入、以及归责和救济方面都存在诸多漏洞。种子市场主体的问题主要从种子市场监管单位的定位不明确体现出来,这会间接导致种子执法结构不顺畅,进而造成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种子质量的监管也是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途径和由种子质量引发的纠纷这两个方面。品种准入的规制是种子市场监管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问题主要包括准入程序、不规范操作,以及由此进入市场的不合格种子造成的市场混乱。除此之外,种子市场运行的生产经营主体方面的准入行为和生产经营行为也是造成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难度加大的要素之一。为了完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模式,使之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创新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我们要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本文选取四个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的国外种子市场监管实践作为参考,选取日本、印度、欧盟和美国各自监管模式中的最具特色的部分进行阐述,以此来为中国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以现行种子市场法律监管框架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在种子市场监管主体的完善,重视种子市场的质量监管,严格把控种子市场的品种准入,加强对种子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管,以及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自律性作用这五个方面对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邓好武[7](2018)在《新时期种子市场现状及加强种业管理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趋向多样化,而种子行业是新时期农业的核心,种子市场的竞争仍然异常激烈的。本文主要阐述新时期我国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维护种子市场秩序。
张志云[8](2018)在《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市场管理就是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通过试种与展示,进而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并将所挑选的种子进行市场推广,推荐农民购买予以种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种子市场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亟须采取一定的改善策略。本文将从种子市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张慧[9](2017)在《试谈种子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种子是农作物生长的根本,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产量、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提高农业用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当前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吴海燕,吕兆才[10](2016)在《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文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人们聚焦于农业发展的目光也越来愈多。而关于种子市场管理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种子市场管理建设的分析,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在保证种子市场管理的稳定运行的同时也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使种子质量有所保障。
二、如何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现状及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 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监管现状 |
2.1 种子品种侵权行为屡有发生 |
2.2 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泛滥 |
2.3 农业种子价格缺乏宏观调控 |
3 中国农业种子法律现存问题 |
3.1 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 |
3.2 种子品种质量审定制度不完善 |
3.3 种子违法行为责任制度不明确 |
4 中国农业种子市场优化策略 |
4.1 完善农业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
4.2 健全农业种子市场监管制度 |
4.3 加强种业市场参与者法制观念 |
5 总结 |
作者贡献 |
(2)甘肃省种子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市场管理的重要性 |
2 种子市场现状 |
2.1 宣传力度不足 |
2.2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
2.3 种子市场经营不规范 |
2.4 种子市场管理制度缺失 |
2.5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
3 加强种子管理的对策 |
3.1 加大宣传力度 |
3.2 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工作 |
3.3 建立规范的种子交易市场 |
3.4 健全完善种子市场管理制度 |
3.5 加强种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
4 结语 |
(3)中国种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对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种业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
2.1 我国种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
2.1.1 自繁自用阶段(1949年至1977年) |
2.1.2 统一供种阶段(1978年至2000年) |
2.1.3 市场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
2.2 国外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史 |
2.2.1 政府管理阶段(1900-1930年) |
2.2.2 立法过渡阶段(1930-1970年) |
2.2.3 垄断经营阶段(1970-1990年) |
2.2.4 跨国公司竞争阶段(1990年至今) |
第3章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
3.1 我国种业发展基本状况 |
3.1.1 种业规模和效益 |
3.1.2 科研育种现状 |
3.2 我国种业现行政策法规现状 |
3.2.1 主要法律制度 |
3.2.2 种子管理体系 |
3.3 我国种业发展的问题 |
3.3.1 种业发展政策需完善 |
3.3.2 品种及品牌保护意识薄弱 |
3.3.3 行业供给过剩 |
3.3.4 企业创新能力低,国际竞争力弱 |
3.3.5 法律法规不健全 |
3.3.6 新监管模式尚待磨合 |
3.3.7 市场秩序不明朗 |
第4章 国外种业政策 |
4.1 法律规范 |
4.2 种子管理体系 |
4.3 品种管理制度 |
4.4 种子检验机构 |
4.5 市场准入机制 |
4.6 品种研发 |
第5章 完善我国种业政策的建议 |
5.1 完善种业政策内容 |
5.1.1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
5.1.2 建立种业安全监管体系 |
5.1.3 增强企业竞争力 |
5.1.4 改革育种科研管理体制 |
5.1.5 修改完善种业标准 |
5.1.6 规范种子进出口管理 |
5.1.7 优化综合执法体系 |
5.2 增强种业政策执行力度 |
5.2.1 提高种业监管力度 |
5.2.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
5.2.3 加大经费支持,保障执法人员待遇 |
5.2.4 提升种子经营者素质 |
5.2.5 加强法制宣传,帮助农民购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苍南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作物良种推广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
1.1.2 农作物良种推广是促进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保障 |
1.1.3 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良种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数据来源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 |
2.2.2 创新扩散理论 |
2.2.3 目标团体理论 |
2.2.4 双向沟通理论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良种方面的研究 |
2.3.2 农业推广方面的研究 |
2.3.3 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
2.4 国外研究现状 |
2.4.1 良种方面的研究 |
2.4.2 农业推广方面的研究 |
2.4.3 发达国家种业发展现状 |
2.5 国外种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启示 |
第3章 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现状 |
3.1 研究区域概括 |
3.1.1 苍南县水稻良种的推广现状 |
3.1.2 苍南县番茄良种推广现状 |
3.1.3 苍南县蔬菜良种推广现状 |
3.2 苍南县良种推广效果分析 |
第4章 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问题 |
4.1 民族种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
4.2 推广经费不足满足不了良种推广工作需要 |
4.3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制约良种推广工作的开展 |
4.4 农作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
4.5 推广对象分散与推广效率低下 |
4.6 种子市场存在无证经营及假冒伪劣种子 |
第5章 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5.1 种业体系不健全 |
5.2 良种推广中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 |
5.3 良种推广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
5.3.1 种子科技人员比重不足 |
5.3.2 种子科技队伍文化学历偏低 |
5.3.3 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
5.3.4 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小 |
5.3.5 定员编制与担负的任务不协调 |
5.4 企业盲目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造成选择不合理 |
5.5 良种推广对象认知水平能力有限 |
5.6 种子管理主体方面执法力度不够 |
第6章 苍南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的措施建议 |
6.1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良种推广体系 |
6.2 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加大良种推广资金投入 |
6.3 加强良种推广人员队伍建设 |
6.4 加强对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
6.5 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
6.6 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种子市场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的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的研究动态 |
1.3.3 文献综述简要评价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现状 |
2.1 石河子垦区植棉自然条件简介 |
2.2 石河子垦区棉花播种面积 |
2.3 品种种植现状分析 |
2.4 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现状分析 |
2.4.0 棉种需求量现状分析 |
2.4.1 棉种市场企业规模分析 |
2.4.2 市场份额分析 |
2.4.3 企业科研能力分析 |
2.4.4 棉种经销商销售环节分析 |
2.4.5 销售棉种品质统计 |
2.4.6 棉种加工企业现状 |
2.5 垦区种植过的品种退出情况 |
2.6 棉农选择棉种考虑因素及选种过程 |
第三章 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行业环境分析 |
3.1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分析 |
3.2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3 市场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
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第四章 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 |
4.1 品种方面 |
4.1.1 审定品种多、但无明显突破性 |
4.1.2 销售品种众多、棉农选择困难 |
4.1.3 品种种植布局有待优化 |
4.1.4 产品品质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 |
4.1.5 品种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
4.2 企业方面 |
4.2.1 种子企业数量多,水平低 |
4.2.2 经营生产关系不稳定 |
4.2.3 重审批,轻育种 |
4.3 市场管理 |
4.3.1 套牌现象严重,缺乏检测手段 |
4.3.2 棉种跨区域销售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
4.3.3 存在虚假宣传现象 |
4.4 行业环境 |
4.4.1 棉种经销商无序竞争 |
4.4.2 企业进入壁垒高、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5.1 棉种品种方面 |
5.1.1 大力研发优质棉种 |
5.1.2 提高棉种审定标准,同时减少市场交易棉花品种数量 |
5.1.3 构建成熟有效的品种退出机制 |
5.1.4 农技推广站加强引导棉农科学种植 |
5.2 企业方面 |
5.2.1 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产品研发投入 |
5.2.2 与代繁农户实现长久合作 |
5.2.3 加强三圃田建设 |
5.3 市场管理 |
5.3.1 整合市场,打造龙头企业 |
5.3.2 加强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 |
5.3.3 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 |
5.4 行业环境 |
5.4.1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
5.4.2 提高从业者专业知识水平 |
5.4.3 从收购环节提高棉花的品质 |
第六章 研究不足和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棉种企业及经销商访谈问卷 |
附录2:和棉农的访谈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 国内研究概况 |
(二) 国外研究概况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资料来源 |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一) 创新之处 |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种子市场及其法律监管 |
第一节 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概述 |
一、种子市场和种业市场 |
二、种子市场监管和行政监管 |
三、种子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
第二节 种子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
一、产业组织理论 |
二、技术创新理论 |
三、竞争优势理论 |
第三节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 |
一、政策法规的进一步细化 |
二、品种审定制度的不断改革 |
三、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变迁 |
四、政策扶持和人才建设 |
第二章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种子市场监管主体的规范方面 |
一、种子行政管理机关的定位不明确 |
二、种子执法结构不顺畅 |
三、种子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不足 |
第二节 种子质量的监管方面 |
一、种子质量监管的途径单一 |
二、种子质量引发的纠纷普遍存在 |
第三节 品种准入的规制方面 |
一、品种准入程序适应性差 |
二、审定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
三、不合格审定品种加剧市场混乱 |
第四节 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准入和行为 |
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
二、种子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限制 |
第三章 域外典型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日本和印度 |
一、日本种子市场监管模式的特点 |
二、印度种子市场监管模式的特点 |
第二节 欧盟和美国 |
一、欧盟的种子市场监管的特征 |
二、美国的种子市场监管的特征 |
第三节 域外种子市场的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种子市场 |
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
三、发挥标签标注的重要作用 |
四、强化种子质量认证制度的建设 |
五、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分工化和专门化 |
第四章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对策 |
第一节 种子市场法律监管主体的完善 |
一、加快转变种子市场监管理念,找准监管的重心 |
二、创新种子市场监管方式,完善信息系统 |
三、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队伍 |
第二节 重视种子市场的质量监管 |
一、落实质检法律法规,强化宣传引导 |
二、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建立种子质量保险 |
三、注重种子质量认证的保障作用 |
第三节 种子市场品种准入的严格把控 |
一、品种审定要明确服务理念,创新实施方式 |
二、把握品种审定制度的走向 |
三、加强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管理 |
第四节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 |
一、重视种子企业的市场准入资质 |
二、健全种子企业信用体系 |
第五节 发挥种子行业自律作用 |
一、督促种子企业自我约束 |
二、推动种子管理的落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7)新时期种子市场现状及加强种业管理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新时期加强种业管理的有效策略 |
3 结语 |
(8)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种子市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
1.1 种子质量下降, 监管难度增加 |
1.2 种子经营无序化 |
1.3 种子市场管理人才紧张, 经费不足 |
2 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有效策略 |
2.1 增加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投入 |
2.2 严格种子市场准入,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
2.3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
2.4 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
3 结语 |
(9)试谈种子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1 经费和人员不充足, 市场监管力度较弱 |
1.2 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
1.3 市场不断开放, 准入门槛低, 种子质量难保障 |
1.4 种子经营行为混乱, 经营不够规范 |
2 种子市场管理的有效改进对策 |
2.1 健全市场管理机构, 加大投入, 提升监管力度 |
2.2 强化基层领导对种子市场管理的重视 |
2.3 加强种子市场准入对象的管理, 确保种子质量 |
2.4 完善种子经营管理制度, 规范经营行为 |
3 结论 |
(10)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
1.1 经营品种过于杂乱 |
1.2 种子质量不过关 |
1.3 经营模式复杂, 较难管理 |
2 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措施 |
2.1 加强审查,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
2.2 实名制经营户备案, 提高经营要求 |
2.3 推行品种登记备案, 加大品种试验力度 |
2.4 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加大种子品种抽查检验 |
2.5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有效整治市场经营秩序 |
3 结语 |
四、如何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业种子市场的监管现状及法律问题研究[J]. 赵娜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02)
- [2]甘肃省种子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J]. 杨茂荣. 南方农业, 2021(32)
- [3]中国种业政策研究[D]. 吕彦达. 吉林大学, 2020(03)
- [4]苍南农作物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苏加前. 西南大学, 2020(01)
- [5]石河子垦区棉种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杨东.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6]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 王泽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新时期种子市场现状及加强种业管理的策略[J]. 邓好武. 吉林农业, 2018(22)
- [8]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J]. 张志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2)
- [9]试谈种子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张慧. 中国农业信息, 2017(15)
- [10]谈新形势下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策略[J]. 吴海燕,吕兆才. 农业与技术,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