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中间层组织和厂商理论的应用和扩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何亮
导师: 何问陶
关键词: 商业银行,厂商,中间层组织
文献来源: 暨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法律地位到经营组织模式,商业银行都是现实意义上的厂商。而经济金融理论在强调商业银行各种市场和社会功能的时候,往往却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本论文应用微观金融理论,从厂商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借贷市场上的中介行为,建立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分析商业银行投入和产出机制的统一模型,并应用了这些模型及其所获得的理论结论探讨了银行的市场结构与货币政策效果、存款利率限制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行为、银行的市场结构与银行竞争效率等方面的问题。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本论文建立的一套分析框架可以为全面认识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货币政策功能提供微观理论基础。而本论文通过理论模型所获得的一些关于货币政策效果、银行规制等方面的结论同样值得货币当局和银行规制部门借鉴和思考。特别是正值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造之际,论文对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机制的分析、对商业银行空间竞争定位和“网络共享”等问题的探讨对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路径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首先探讨商业银行的产生:然后,对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进行理论分析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商业银行市场模型;最后,探讨通过商业银行中介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关系。综观全文,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各个方面:全面地评述了金融媒介理论,并应用科斯关于“为什么存在厂商”的理论探讨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对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界定;应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商业银行市场模型分析了银行体系市场结构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产品差别化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商业银行的空间竞争定位问题;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效率问题。 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到如下理论结论。第一,商业银行的信息生产不仅来自于信息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且来自信息生产的范围经济,这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ION
0 导言
0.1 写作背景
0.2 研究主题和思路
0.3 研究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0.3.1 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
0.3.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1 相关的理论评述
1.1 金融媒介理论
1.1.1 商业银行与“流动性的蓄水池”
1.1.2 商业银行与市场“信号”成本
1.1.3 商业银行与“代理监督”
1.1.4 对金融媒介理论的评价
1.2 对商业银行“厂商”行为相关的文献评述
1.3 斯普尔伯(Spulber,2000)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评述
1.3.1 交易方式和“(中间层)厂商”的出现
1.3.2 中间层组织的市场行为和“拍卖人”角色
1.3.3 商业银行的“中间层”角色和厂商行为
2 商业银行投入和产出的理论探讨和界定
2.1 商业银行产生及其业务的历史考察
2.2 商业银行投入产出的理论界定
2.2.1 界定商业银行投入产出的理论意义
2.2.2 商业银行投入产出的理论界定
3 完全竞争的商业银行厂商模型
3.1 经济体的四部门分析框架——商业银行“厂商”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
3.2 货币理论中的存款创造过程
3.3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厂商模型
3.4 完全竞争下商业银行部门的一般均衡分析
3.5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4 完全垄断的商业银行厂商模型
4.1 完全垄断下的商业银行产量决策模型
4.1.1 基本模型中的最大化框架
4.1.2 对银行各类资产收益率和存款利率的考察和假设
4.1.3 最大化过程及其结论
4.2 完全垄断下的商业银行的价格决策模型
4.3 考虑破产风险的“两分离”定理
4.4 考虑到流动性风险下的“两分离”定理
4.5 商业银行厂商的资产组合分析:一个更现实的模型
4.5.1 存款确定情况下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调整
4.5.2 负的预防性头寸和对负防御性头寸的惩罚
4.5.3 存款不确定情况下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调整
4.5.4 存款确定和不确定情况下的资产组合比较
4.6 完全垄断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5 商业银行厂商和寡头垄断
5.1 寡头垄断和商业银行厂商的产量竞争
5.2 双寡头垄断和商业银行的价格竞争
5.3 横向差异、价格竞争和豪泰林模型
5.4 一般化的豪泰林模型和存款利率限制
6 商业银行厂商和垄断竞争
6.1 萨洛普的“圆形城市”和“最优”厂商数量
6.2 “圆形城市”、存款利率限制和“两分离”定理
6.3 商业银行和网络共享
6.4 完全“网络共享”与没有“网络共享”的均衡状态比较
6.5 部分“网络共享”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6.6 不对称信息和商业银行厂商竞争
6.6.1 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
6.6.2 经验品的生产和市场效率
6.6.3 单一银行业和分支银行业
7 商业银行厂商和直接融资
7.1 考虑“道德风险”的借贷市场融资模型
7.2 监督和声誉
7.3 监督和资本
7.4 其他相关理论文献
7.5 对中介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个总结性评价
8 结束语
附注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欧盟银行业一体化的竞争与效率分析[D]. 殷伟.复旦大学2004
- [2].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D]. 李伟.华中科技大学2004
- [3].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 朱小宗.重庆大学2005
- [4].主监控银行制研究[D]. 佘斌.华中科技大学2005
- [5].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D]. 陈宁.西北大学2006
- [6].超越政府与自我超越[D]. 董玉华.西南财经大学2006
- [7].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 韩琳.上海交通大学2007
- [8].论银行的“伟力”源于信用[D]. 孟庆岩.吉林大学2007
- [9].中国社区型银行的制度分析[D]. 赵革.天津财经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金融工程框架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D]. 周鸿卫.湖南大学2005
- [2].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D]. 张文.上海财经大学2004
- [3].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 孙宏.东北林业大学2005
- [4].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 任壮.东北林业大学2005
- [5].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D]. 齐巍巍.东北农业大学2005
- [6].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安排的经济学分析[D]. 孙章伟.暨南大学2005
- [7].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 彭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研究[D]. 王红.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 吴慧强.暨南大学2006
- [10].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 方芳.同济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