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所进行的综合性规划设计。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在决策、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出现种种日益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症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只重视建筑物的建设,缺乏外部景观建设。为充分体现“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这一宗旨确定环境与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和制定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并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实施一些大型生态工程。本论文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的重大困难,仍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极大的魄力,从70年代就开始建设堪称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一“三北”防护林体系;80年代起在全国实施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建设农业“生态林”工程都取得显著成效;在建筑界大力推广节能、节地措施,努力建设外部景观,开发、建设节能小区、太阳能小区,及时制定节约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绩显著。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随即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2 1世纪议程》,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近几年来,中国建筑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果。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在1997年《建筑学报》上发表的《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一文则是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回顾了20世纪建筑学的历程,并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指明中国建筑的方向。吴良镛院士在文中强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正在和继续发挥着巨大影响。”,“可持续发展将促进建筑学的重大发展”。东南大学鲍家声教授发表《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一文,就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内涵和方法论提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一节 和城市公共空间相近的“空间”概念
  • 1. 城市空间的概念(Urban Space)
  • 2. 外部空间(Outer Space)
  • 3. 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Open Space)
  • 第二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
  • 1. 按照自然和人工性质划分
  • 2. 按功能类别区分
  • 3. 按用地性质划分
  • 4. 根据公共空间在城市总体结构中的位置和地位划分
  • 第四节 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意义
  • 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 2. 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市民进行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 3.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 4. 城市公共空间与民族文化传统有重要关系
  • 第五节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 1. 系统论的引入
  • 2. 系统论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 3. 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再认识
  • 第六节 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 1. 提供公共活动场所
  • 2. 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
  • 3. 构成城市的景观
  • 4. 改善交通
  • 5. 维持改善生态环境
  • 6. 保护
  • 7. 生产
  • 8. 提供感受
  • 9. 诱导城市有序发展
  • 10. 保留备用土地
  • 第七节 追求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系统化发展的目标
  • 第八节 小结
  • 第二章 绿色建筑与社会文化
  • 第一节 绿色建筑的文化背景
  • 1. “绿色文化”的兴起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 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绿色建筑与新自然观
  • 1. 绿色建筑必须超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传统自然观
  • 2. 传统自然观的由来及其危害
  • 3. 树立新的自然观是绿色建筑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
  • 第三节 绿色建筑与生态价值观
  • 1. 传统价值观的严重缺陷
  • 2. 全面认识自然生态价值
  • 3. 绿色建筑必须尊重自然生态价值
  • 第四节 绿色建筑与环境伦理观
  • 1. 绿色建筑与伦理学的关系
  • 2. 环境伦理的产生和发展
  • 3. 绿色建筑的伦理原则
  • 第五节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 1. 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概念及评价
  • 2. 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回顾
  • 3. 国外对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4. 中国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三章 绿色建筑体系的构成及特征
  • 第一节 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
  • 1. 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
  • 2. 绿色建筑体系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体系的功能与特征
  • 1. 绿色建筑体系的功能
  • 2. 绿色建筑体系的特征
  • 第四章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 第一节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 2. 绿色建筑源于环境保护
  • 3. 搞好建筑环境保护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 第二节 绿色建筑与生态学
  • 1. 绿色建筑的产生是生态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 2. 生态学原则是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石
  • 第五章 绿色建筑与经济
  • 第一节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 1.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 2. 居住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体系的效益费用分析
  • 1. 静态成本效益分析
  • 2. 动态成本效益分析
  • 第三节 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的度量方法
  • 1. 生产率变动法
  • 2. 疾病成本法
  • 3. 机会成本法
  • 4. 预防性支出法
  • 5. 置换成本法
  • 6. 重新选址成本法
  • 7. 替代市场法
  • 8. 假想市场法
  • 第四节 实施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机制
  • 1. 实施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手段
  • 2. 绿色建筑体系中经济手段提供的激励效用
  • 3. 绿色建筑体系中各种经济手段的选择标准
  • 第六章 绿色建筑与法律
  • 第一节 绿色建筑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 第二节 绿色建筑思想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的反映
  • 1. 我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 2. 我国《建筑法》和其他法的规定
  • 3. 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发布的相关条例、规章、规划、决定办法、通知等,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措施等
  • 4. 我国已缔结或参加的许多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 第三节 绿色建筑的立法
  • 1. 政府对绿色建筑法律价值目标的确定
  • 2. 认识立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3. 绿色建筑立法的重点工作
  • 4. 绿色建筑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 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培育绿色建筑法律意识
  • 第七章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一节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住区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状况
  • 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1. 国家发展指标演变进程
  • 2. 国外研究动态
  • 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八章 从现代建筑走向绿色建筑
  • 第一节 西方历史上对理想化聚居方式的探索
  • 第二节 现代建筑运动中有关“绿色”的建筑活动
  • 1. 节能节地建筑
  • 2. 生土建筑(掩土建筑,覆土建筑)
  • 3. 生物建筑
  • 4. 自维持住宅
  • 5. 结合气候的建筑
  • 6. 新陈代谢建筑
  • 7. 共生建筑
  • 8. 少费多用住宅
  • 9. 高技术建筑(重视新技术和效率的建筑)
  • 10. 有机建筑
  • 11. 绿色建筑
  • 12. 生态建筑
  • 第九章 绿色建筑设计
  • 第一节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1. 能源
  • 2. 资源
  • 3. 废弃物
  • 4. 建筑材料
  • 5. 灾害
  • 6. 文脉
  • 7. 室内环境
  • 8. 灵活性
  • 9. 技术
  • 第二节 绿色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 1. 建筑师及工程小组(设计主体)
  • 2. 工程分析与环境分析
  • 3. 设计阶段
  • 4. 工作方法
  • 第三节 多元的建筑文化
  • 1. 建筑文化综述
  • 2.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
  • 3. 多元化的形成基础及其价值
  • 4. 针对“文脉”、“地方性”的设计原则
  • 第四节 绿色住区的防灾
  • 1. 认识灾害发生的规律性
  • 2. 建筑防灾设计的若干方法
  • 3. 绿色住区防灾规划设计
  • 4. 自立防灾的绿色建筑
  • 5. 绿色住区安全文化建设
  • 第十章 绿色建筑评价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评价
  • 1. 绿色建筑评价的界定
  • 2. 评价目的
  • 第二节 评价结构框架的建立
  • 1. 建构框架
  • 2. 操作运行范围
  • 3. 种类与尺度
  • 4. 层级
  • 5. 生命周期框架
  • 第三节 绿色建筑评价范围
  • 1. 构成因子
  • 2. 指标数据的收集
  • 3. 定性和定量评判
  • 4. 参照建筑
  • 5. 操作指标
  • 6. 量化评分
  • 第四节 操作过程的概要描述
  • 第五节 若干评价方法介绍
  • 1. 将生命周期评价(LCA)作为绿色建筑的量化工具
  • 2. 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评估方法
  • 3. ESCALE——法国的一种在设计阶段评价环境运作的方法
  • 4. 美国ltennepin 市的可持续设计导引和评价体系
  • 5. 瑞典的一种新的建筑环境检测和评价体系
  • 第十一章 有关绿色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西姆·范·德·莱恩 EDI 研究所与《生态设计》
  • 第二节 约翰·托德与《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设计原则》
  • 第三节 盖娅运动与《盖娅住区宪章》
  • 第四节 阿瓦尼原则
  • 第五节 威廉姆·麦克唐纳和《汉·诺威原则》
  • 第六节 《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
  • 第七节 《环境资源导引》
  • 第八节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与《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
  • 第九节 吴良镛——2 1 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五项原则
  • 第十节 杨经文的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
  • 第十一节 麦克哈格与《设计结合自然》
  • 第十二节 戴维. R.布劳尔与《绿色计划——可持续发展足迹》
  • 第十二章 长春高新商务区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 第一节 规划区域背景及概况
  • 1. 规划背景
  • 2. 概况
  • 第二节 规划设计依据
  • 第三节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 1. 规划原则
  • 2. 规划目标
  • 第四节 规划宗旨
  • 第五节 规划结构特点
  • 1. 一个都市绿环
  • 2. 三条轴线——中央水轴、绿化辅轴和步行商业轴
  • 3. 三个圈层——核心区、混合区、居住区
  • 第六节 功能布局特点
  • 第七节 环保及生态规划说明
  • 1. 与城市整体环境关系的协调
  • 2. 建立多种层次的绿化空间和休闲场所
  • 3. 引入生态建筑的规划和技术理念,提供空间和平中加以应用和尝试
  • 4. 自用水回收和中水回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设计主题构思
  • 景观系统规划图
  • 绿化及水体系统规划图
  • 规划总平面图(开发强度一)
  • 空间结构规划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活力复兴的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24)
    • [2].基于文化视角的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探析[J]. 城市建筑 2019(31)
    • [3].试论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塑造——对山西城市建设的艺术思考[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12)
    • [4].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1)
    • [5].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1)
    • [6].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小品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12)
    • [7].浅谈增强现实对非正式教育机构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影响[J]. 城市建筑 2019(32)
    • [8].城市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05)
    • [9].何为公共——城市公共空间调研及发展趋势探寻[J]. 建筑实践 2019(11)
    • [10].高铁枢纽地区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分析[J]. 城市建筑 2020(02)
    • [11].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效能评价及决策模型构建[J]. 现代城市研究 2020(02)
    • [12].新数据环境下北京二环内住房租金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观察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1)
    • [13].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分析[J]. 居舍 2020(05)
    • [14].大礼堂城市公共空间体形环境的演变与思考[J]. 重庆建筑 2020(03)
    • [15].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研究——以武汉汉口江滩公园为例[J]. 中外建筑 2020(02)
    • [16].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情化探索[J]. 建材与装饰 2020(11)
    • [17].空间正义理论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重构[J]. 建筑学报 2020(05)
    • [18].从纪念到日常——从三个案例讨论文化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关系的转变[J]. 建筑实践 2020(02)
    • [19].街道家具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融性探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3)
    • [20].传统陶瓷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4)
    • [21].行走纽约,感受城市公共空间的魅力[J]. 人类居住 2020(01)
    • [22].公民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来自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01)
    • [23].文化规划驱动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以上海浦江西岸文化走廊为例[J]. 美术大观 2020(04)
    • [24].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0(02)
    • [25].港口城市公共空间 德国 汉堡 2002-2019[J]. 城市环境设计 2020(01)
    • [26].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探讨[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3)
    • [27].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 艺海 2020(07)
    • [28].城市公共空间耦合开发——以日本札幌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16)
    • [29].城市公共空间的街道设计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7)
    • [30].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J]. 城市规划 2020(08)

    标签:;  ;  

    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