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率提高及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的转录随传代的变化

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率提高及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的转录随传代的变化

论文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感染是目前发达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睾炎、前列腺炎、不孕症多种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危害极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沙眼衣原体检测的金标准目前仍然是细胞培养。但是细胞培养并未在临床工作中广泛采用。而且,临床株的培养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因此,提高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检出的阳性率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导致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眼衣原体的持续感染,持续感染时碘染不能看到典型的包涵体且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含量增加。目的:1、探讨聚乙二醇(PEG)促进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生长的最适浓度及聚乙二醇对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4种常用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体外药物敏感性和31例临床标本包涵体数量的影响。2、探讨E型标准株和40例经细胞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E型临床株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治疗效果患者首次传代碘染出现包涵体情况的差别。方法:在沙眼衣原体D、E型菌株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时,加入含有不同浓度PEG的细胞培养液,离心后在孵箱中静置2h后换成衣原体感染液,48h后固定,碘染计数包涵体数量。将经过0.7%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的McCoy细胞,使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体外4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7%PEG,将31例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且基因分型为D、E型的临床标本加入或者不加入0.7%PEG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后计数第一代全孔包涵体数量。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通过RT-PCR方法检测首次传代,二次传代,三次传代和四次传代的CHSP60含量,将40例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为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两组,通过χ2检验不同治疗效果患者首次传代碘染出现包涵体情况的差别。结果:0.7%PEG能使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包涵体数量提高3.44倍,D型标准株包涵体数量提高3.56倍,为促进沙眼衣原体D、E型生长的最适浓度。在体外,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D、E型标准株的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与未经PEG处理的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药敏结果一致,0.7%PEG可以显著增加沙眼衣原体D、E型临床标本传代产生的包涵体数量。经细胞培养成功的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未出现包涵体时其CHSP60含量较出现包涵体时高(P<0.05)。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与否其对应患者治疗效果有差别,治疗失败患者80%首次传代未出现包涵体,一个疗程治疗后转阴患者70%在首次传代出现包涵体。结论:1、0.7%的PEG可以显著促进沙眼衣原体D型、E型的生长并对沙眼衣原体D型、E型标准株药敏结果无明显影响,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标本检测的敏感性。2、80%治疗失败患者首次传代未见包涵体,经过细胞培养成功但首次或者二次传代培养未出现包涵体的临床标本其对应患者感染的衣原体其合成CHSP60增加,二者提示衣原体可能处于一个持续性状态,出现包涵体可能标志着这种持续性状态的解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生长最适浓度的探讨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McCoy细胞培养
  • 1.2.2 Ct直接免疫荧光检测
  • 1.2.3 Ct菌株培养
  • 1.2.4 不同浓度PEG作用下包涵体及细胞形态
  • 1.2.5 不同浓度PEG对McCoy细胞代谢活性影响的MTT检测
  • 1.2.6 不同浓度PEG作用下包涵体计数后计算的包涵体数量增加的倍数
  • 1.2.7 MIC范围
  • 1.3 讨论
  • 1.3.1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培养方法的改进
  • 1.3.2 使用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的生长
  • 1.4 小结
  • 二、E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含量随传代的变化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基因分型结果
  • 2.2.2 沙眼衣原体不同临床标本培养时不同传代次数出现包涵体
  • 2.2.3 质粒PCR结果
  • 2.2.4 酶免疫结果
  • 2.2.5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结果
  • 2.2.6 E型标准株,标本A不同传代次数CHSP60与16SrRNA电泳结果
  • 2.2.7 标本B,C不同传代次数CHSP60与16SrRNA电泳结果
  • 2.2.8 40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CHSP60随传代的含量的变化
  • 2.2.9 治疗失败患者和治疗后一个疗程衣原体检测即转阴的患者首次就诊采取标本的衣原体培养结果的差别
  • 2.3 讨论
  • 2.3.1 首次传代出现和未出现包涵体标本相对应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的差别产生的可能原因
  • 2.3.2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含量与沙眼衣原体首次细胞培养结果的关系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膜状态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03)
    • [2].红色荧光金葡菌假体感染临床株的构建[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2)
    • [3].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肠毒素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 疾病监测 2015(09)
    • [4].我国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基因型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09(09)
    • [5].四种中药水煎剂对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实验[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27)
    • [6].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46基因多态性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09)
    • [7].13468株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临床药敏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20(11)
    • [8].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的抑菌作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08(10)
    • [9].色氨酸缺乏及外源性吲哚对沙眼衣原体生长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1)
    • [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新生隐球菌基因多态性研究[J]. 微生物与感染 2009(03)
    • [11].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及毒力基因表达[J]. 检验医学 2017(02)
    • [12].稳定生物发光金葡菌临床株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4)
    • [13].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33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7)
    • [14].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5)
    • [15].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的分离及其发育形态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4)
    • [16].宁波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毒力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03)
    • [17].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泵出机制的探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1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株的耐药性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6(06)
    • [19].变异链球菌临床株表面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3)
    • [20].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6)
    • [21].人临床株幽门螺旋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05)
    • [22].MS临床株变链素抑菌活性检测和相关基因的PCR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23].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基因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1(39)
    • [24].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5)
    • [25].粪肠球菌临床株对泰利唑胺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11)
    • [26].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性及耐药机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04)
    • [27].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ISCR1元件与ESBLs基因的关系[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02)
    • [28].一种噬菌体裂解酶的抗龋作用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8(10)
    • [29].体内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1)
    • [30].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乙胺丁醇耐药性特点及突变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01)

    标签:;  ;  ;  ;  ;  

    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率提高及临床株热休克蛋白60的转录随传代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