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内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景观评价
林内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周阳超,王瑞辉,周璞,符伟男,钟呈[1](2019)在《湘东常绿阔叶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位于湘东的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阔叶林的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所拍摄的照片中选取了45张最具代表性的,采用SBE评价法对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把林内景观分解为13个要素,每个要素设置3~4个类目,共计39个景观要素组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归回分析,剔除了相关性小的要素,保留了6个相关性较大的要素。结果表明,林内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贡献率依次为平均树高(27.7%)、平均胸径(20.2%)、林分密度(17.3%)、色彩丰富度(16.4%)、枯树倒木(9.4%)、绿视率(9.0%),据此建立了景观美学质量与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提出了修枝、调整林分密度、清理枯倒断木、增加地被植物等提质改造措施。(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赵凯,李金航,刘海轩,马冰倩,龙嘉翼[2](2019)在《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内景观质量分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着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着相关(P<0.05),林下有效空间与美景度呈极显着相关(P<0.01);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林分结构与美景度间的关系;③将山区侧柏人工林分为高质(Ⅰ级)、中等(Ⅱ级)、低质(Ⅲ级)3个等级,选择在各等级间差异显着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径高比、林下有效空间指标作为划分等级的主要参考依据。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树木粗壮且长势较好,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枝下高较高且林下灌木较低矮,具有一定的林下空间,林内可进入性较高。图1表5参27(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苹,毛斌,许丽娟,吴鞠,刘海轩[3](2018)在《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对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是影响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本文从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变化特点角度,对北京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林内景观画面的色彩斑块结构特点解析,研究了林分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变化对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结果】林分密度对斑块分裂指数(SPI)有显着影响,SPI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灌草盖度对聚集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有显着影响,随灌草盖度增大两个指数均增大;树干形态对辛普森均匀度指数(SIEI)有极显着影响,对LSI有显着影响,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林分密度与灌草盖度的交互作用对LSI、SPI、SIEI有显着影响,3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LSI、SIEI有显着影响,两个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LSI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SIEI在树干通直时数值较大;灌草盖度与树干形态的交互作用对SIEI有显着影响,SIEI随灌草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树干弯曲与通直并存时数值较大。【结论】林分密度、灌草盖度、树干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林内景观指数有显着影响。主要原因是结构要素的变化引起视域内斑块数量以及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斑块指数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洁,戚继忠,徐程扬,王洪俊,魏进华[4](2018)在《分层修剪林下灌木对东北次生林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市大石门沟森林公园次生林为试验地点,采用SBE法,经过相关分析、回归模型的构建、分层清灌法(对林内景观分层次剪除林下灌木高于180、90、30~60cm以上部分的方法)处理样方。结果表明:清灌组的美景度随着林内的层次结构的加强而升高;随着灌木株高的升高而降低;清灌能明显提高次生林林内景观的美景度;随着纵向清灌强度的增大林内景观美景度提高;原有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为47.8,当灌木高于180cm以上部分被剪除后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提高到66.6;当灌木高于90cm以上部分被剪除后林内美景度均值达69.7;当灌木高于30~60cm以上部分被剪除以后美景度达到最高值为84.6。(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1期)
金雪梅[5](2017)在《南京紫金山5种典型林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林的林内景观质量是其能否吸引游人的关键。如何营建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健康的高质量风景林是目前风景林研究方面的热点。本研究在分析南京市紫金山风景林现状的基础上,调查了5种典型林分(朴树糙叶树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枫香阔叶纯林、栓皮栎枫香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栓皮栎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应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紫金山风景林林内景观进行了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构建了紫金山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景观质量的主要景观要素,旨在了解不同类型林分的美景度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期为城市风景林树种选择、群落结构调控及景观质量提升提出相关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南京紫金山5种典型林分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这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2)对5种林分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同一林分的SBE值在不同季节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秋季的枫香纯林美景度最高(72.31),冬季的朴树糙叶树阔叶混交林美景度最低(50.40);5种林分四季林内景观美景度大小排序均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3)对相同季节不同林分间的景观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除秋季外,5种林分美景度值排序均为枫香阔叶纯林>栓皮栎枫香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栓皮栎针阔混交林>朴树糙叶树阔叶混交林。秋季的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美景度大于栓皮栎枫香阔叶混交林,可能是受到色彩丰富度、色彩对比度、灌草高度这3个景观要素的影响。(4)影响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景观要素有色彩丰富度、枯枝落叶、林相整齐度、色彩对比度、林下灌草高度等23个指标,其中,色彩丰富度等美学评价指标对林内景观质量影响较大,而胸径等林木形态指标对林内景观质量影响较小。(5)为提高本实验样地的林内景观质量,对景观质量较差的朴树糙叶树阔叶混交林等需要进行适度的抚育管理,包括去除径级过小的杂木,补植适量朴树、枫香、六月雪、构骨,并对主要乔木进行修枝等。(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孙姝亭,陈美谕,李苹,张艳芳,徐程扬[6](2016)在《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会娟,于泊,车晓雨,于士涛,范冬冬[7](2016)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BE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和桦树天然次生林等4种主要林分的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美景度较高,樟子松纯林次之,桦树次生林最低;平均胸径在15 cm以下、密度在1 250株/hm2以上、林分透视距离在1倍树高以下、乔灌草结构、灌木盖度高于90%、灌木高度在1m以上,都显着降低了林内美景度;密度、林分结构(乔灌草结构)、灌层盖度(≥90%)3个指标进入美景度与林分指标的回归模型,解释了55.1%的因变量,且均与美景度为负相关关系,说明这3个指标显着降低了林分的美景度;林分美景度与灌层的生物多样性无显着相关关系,降低灌木层的高度和盖度,既可以增加美景度也不会影响灌层生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刘畅,刘亚,刘海轩,马冰倩,孙广鹏[8](2016)在《游憩型城镇景观林林内景观斑块类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林内景观斑块结构为基础,对北京市各类公园游憩型景观林景观斑块特征进行了分析。北京市各类公园游憩型景观林可分为中密度锻炼型景观林、中密度休闲型景观林、中高密度锻炼型景观林、高密度休闲型景观林、低密度综合景观林等5类。而具有低林分密度、高草本覆盖、适量灌木覆盖、丰富的色彩数量、乔草或乔灌草结构的林内景观更符合大众审美。在16个景观斑块要素中,景观密度越大,色彩斑块的SHDI越低,草本覆盖率越高PLADJ和AI越高、而NP、PD、景观斑块形状指数LSI越低。景观指数变化对林内景观美景度影响程度依次为SPLIT>CONTAG>PAF>SIEI>SHDI。随着美景度等级降低,CONTAG呈现线性递减趋势,而PAF、SPLIT、SHDI和SIEI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高密度和整齐划一式的林木排列以及简单的林下植被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林内景观要素的复杂性,并不利于提高林内景观质量,适当增加树种丰富度,通过提高垂直层次数量和多样化的林下植被,使用提高林下植被近自然程度、采取规则式和非规则式树木排列方式相结合的多样化水平空间配置,将有益于提高林下植被斑块色彩多样性,并可有效地提高林内景观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史琛媛,路亚星,刘佳,陈倩,徐学华[9](2016)在《抚育间伐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生态景观林林内美景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经营冀北山地不同季相的华北落叶松生态景观林,运用美景度评价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夏、秋、冬3个季节的华北落叶松林景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季林分密度在350~5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冬季林分密度在650~8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3个季节林分密度都是在950~1 1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小。通过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各季节景观要素与美景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可知,夏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林下层高度、枝下高;秋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树干形态、树冠形态、草本盖度;冬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内透视距离、枝下高、树高。综合夏、秋、冬3个季节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可知,林分密度较小、树干通直、树冠圆满、林下草本盖度大于90%、林下层高度大于25cm、枝下高在6m左右时,森林景观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梁爽,张洁,戚继忠,徐程扬[10](2015)在《次生林为主的自然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次生林为主的自然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多处于中低状态,而调整改造的主要依据是林内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笔者以吉林市大石门沟森林公园次生风景林为例,以美景度为目的指标,采用SBE法,应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逐步回归、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次生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质量评价预测模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景观质量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树木姿态(X4)、自然程度(X17)、透视距离(X16)和灌木高度(X8)是影响次生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导指标,并建立美景度模型:MSBE=-128391+1563X4-3615X8+20379X16+17933X17;美景度随树木姿态、自然程度和透视距离等指标得分值的提高而显着提高(P<005),随灌木高度的提高而显着降低(P<00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林内景观分为高、中、低美景度景观3种类型。针对研究对象的3种质量类型提出了调整结构、增强自然性、优化林相、适当控制灌木密度与高度等具体林分改造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林内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着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着相关(P<0.05),林下有效空间与美景度呈极显着相关(P<0.01);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林分结构与美景度间的关系;③将山区侧柏人工林分为高质(Ⅰ级)、中等(Ⅱ级)、低质(Ⅲ级)3个等级,选择在各等级间差异显着的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径高比、林下有效空间指标作为划分等级的主要参考依据。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树木粗壮且长势较好,林分密度不宜过大,枝下高较高且林下灌木较低矮,具有一定的林下空间,林内可进入性较高。图1表5参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内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周阳超,王瑞辉,周璞,符伟男,钟呈.湘东常绿阔叶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9
[2].赵凯,李金航,刘海轩,马冰倩,龙嘉翼.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内景观质量分级技术[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3].李苹,毛斌,许丽娟,吴鞠,刘海轩.密度、灌草盖度和树干形态对油松人工风景林林内景观指数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4].张洁,戚继忠,徐程扬,王洪俊,魏进华.分层修剪林下灌木对东北次生林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5].金雪梅.南京紫金山5种典型林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7
[6].孙姝亭,陈美谕,李苹,张艳芳,徐程扬.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7].杨会娟,于泊,车晓雨,于士涛,范冬冬.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6
[8].刘畅,刘亚,刘海轩,马冰倩,孙广鹏.游憩型城镇景观林林内景观斑块类型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9].史琛媛,路亚星,刘佳,陈倩,徐学华.抚育间伐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生态景观林林内美景度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10].梁爽,张洁,戚继忠,徐程扬.次生林为主的自然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