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论文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华南等19块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在形式上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政府,但在政权的性质、政党进入政权的途径、政权人员的阶级构成、施政纲领、政党领导方式上,却同国民党政权有着根本的区别。党领导了根据地的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提升了局部执政的能力;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展和完善了根据地的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执政,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致力于廉政建设、实施精兵简政,建立了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内部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在抗日根据地坚持立党为公,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吸引了大批进步民主势力,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执政的过程中,为开创适合中国特色的执政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过程中,进行了民主建政、民主执政的创新实践,其经验具有全国意义。对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是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要求。它对于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现状概述
  • 2.研究的必要性
  • 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抗日根据地的选举运动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 1.1 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过程
  • 1.1.1 抗日民主政权的初步建立
  • 1.1.2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初步实施
  • 1.1.3 民主政治通过普选和“三三制”得到巩固与完善
  • 1.2 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选举运动
  • 1.2.1 广泛的宣传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
  • 1.2.2 选举原则体现了选举的民主性和普遍性
  • 1.2.3 灵活的方式保证了选举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 1.2.4 制定法律法规保障了选举的合法性和严肃性
  • 第二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构成和党的执政基础
  • 2.1 党在抗日根据地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 2.1.1 工农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
  • 2.1.2 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构成
  • 2.2 党在抗日根据地广泛的社会基础上执政
  • 2.2.1 工农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
  • 2.2.2 抗日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
  • 2.3 “三三制”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 2.3.1 “三三制”原则的内涵
  • 2.3.2 “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3.3 “三三制”政权建设对全国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 2.4 执政能力与统一战线内在关系
  • 2.4.1 统一战线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 2.4.2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 第三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和经济文化等各项政策
  • 3.1 改善民生、兼顾各方经济利益的经济政策
  • 3.1.1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
  • 3.1.2 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农业政策
  • 3.1.3 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全面发展政策
  • 3.1.4 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的赋税政策
  • 3.1.5 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发展公营经济政策
  • 3.2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
  • 3.2.1 根据地的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 3.2.2 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
  • 3.2.3 根据地的大众文艺运动
  • 3.3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执政
  • 第四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廉洁执政,高效执政
  • 4.1 注重从制度上反“腐”防“腐”
  • 4.2 开展廉政教育和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公仆教育
  • 4.2.1 把防治腐败提高到救亡图存的高度来认识
  • 4.2.2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 4.2.3 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丢掉依赖外援、贪图享乐的思想
  • 4.3 实行“精兵简政”,提高执政效能
  • 第五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5.1 抗日民主政权的结构
  • 5.2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
  • 5.2.1 对党政关系的正确认识
  • 5.2.2 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 5.3 党对政权实施领导的特点
  • 5.3.1 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是宏观的领导
  • 5.3.2 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是间接的领导
  • 5.3.3 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体现了民主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9)
    • [2].使命导向:中国共产党昂首奋进的纵深力量[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8(01)
    • [3].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三维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6)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04)
    • [5].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理由和底气及其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9)
    • [6].试论红船精神与党的初心[J]. 新西部 2019(33)
    • [7].主场外交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J]. 党政干部学刊 2018(05)
    • [8].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机制研究述评[J]. 法制与社会 2015(23)
    • [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J]. 读天下 2016(24)
    • [10].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制度整合[J]. 时代人物 2008(08)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认识的逐步深化[J]. 高校理论战线 2012(02)
    • [12].反思与深化:党的执政规律与改革开放[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6)
    • [13].以人为本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 [14].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5].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05)
    •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7)
    • [17].浅析中国共产党慈善观的形成[J]. 文教资料 2018(02)
    • [1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J]. 祖国 2016(12)
    • [19].认识民众: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出发点[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01)
    • [20].中国共产党人现阶段的最高追求与民生幸福[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2)
    • [21].新时期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研究[J]. 传承 2011(25)
    • [2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论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8)
    • [23].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建设转向的哲学基础[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
    • [24].走出“团先于党成立”认识的误区[J]. 青年学报 2018(01)
    • [25].健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07)
    • [26].关于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 [27].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 鄂州大学学报 2011(03)
    • [28].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 探求 2011(04)
    • [29].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开发的阶段和特点[J]. 大连干部学刊 2009(09)
    • [30].浅析党的形象建设的战略地位[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2)

    标签:;  ;  ;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