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中学裴艳琴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紧锣密鼓地进行,这给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带来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是主体,课堂是教师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听,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本来充满智慧、生机盎然的历史课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少,教学手段单一;二是教师教学观念依旧没有改变,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在初中,历史在学生心目中是副科,重视不够,等等。怎样改变这种局面,让历史课堂生动而高效呢?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教师的知识仅仅停留在学校学习的水平,永远成不了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历史这门学科包罗万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等等,要让自己成为学生钦佩的教师,必须全方面发展,这也是时代给我们的要求。过去对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随着知识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有了变化: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教师不能深入,怎能浅出?不能居高,岂能临下?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
首先,要多读与历史相关书籍。一个历史教师,如果连最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仅仅略知一二,上课时怎能信手拈来、贯通古今?一个历史教师,如果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怎能旁征博引?怎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又怎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多读教育有关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为什么做教师》等,我们要明确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掌握初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要认真学习研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什么是素质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课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难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人就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常常以亲切的语态、平易的神态,让学生感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抛开“师道尊严”的神秘面纱,从教十多年,每带一届学生,很多学生成为我的朋友,他们十分喜欢同我谈心,愿意向我倾吐心中的苦闷,愿意让我分享他们的喜悦,正由于此,他们对我的爱也就转化为历史这门学科的爱。
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传统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述初一《科学制的创立》第三子目科举制影响,让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教给学生评价事件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从积极、消极,进步、局限,过去、现在,对中国、对世界,让学生全面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他们独到而见解,充分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如有不妥之处,教师及时给予指正,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兴趣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思考:这一节课学生可能会对哪类历史知识感兴趣?学生会喜欢拓展什么?教师就要在这些方面搜集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初一《科举制的创立》这课中,备课中我认真思索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过进士么?中国古代中过进士的名人有哪些?他们有怎样的贡献?唐朝考进士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么考?在唐朝,一个读书人怎样才能做官?针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课堂交流,教师也认真查阅大量资料,上课提到相关问题,学生果然兴致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课较枯燥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在轻松愉快中高效完成了。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中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道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金钥匙,所以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加强学法指导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从客观上把握历史基本方法。我在每一学期第一堂课,都要介绍本册讲述的时间范围,本册由哪几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的阶段特征。具体在讲述某一课时,让其明确该单元的主题,该课由哪几子母组成,这样做到提纲契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高效上课的基本方法。包括上课前的预习,听课中科学做笔记,边听边记,重点听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记要有重点,记教师板书内容,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补充的课外知识及方法技巧。
再次,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的,要求学生及时复习,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
最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源来源现在不仅仅是课本,包括图书馆、书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收集方式有摘录、制作卡片、下载、复印进行整理,方便学习时使用。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扬长避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的历史课堂定会生动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