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

论文题目: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特殊教育学

作者: 苏雪云

导师: 方俊明

关键词: 超常,听障,自我概念,自尊,情绪,特殊教育,统一人格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哲学史上一开始就对“自我”进行了追问,不同的哲学家有各自独特的理解;而心理学的加入,使得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当然不同的心理学家的自我理论都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心理学家们较多地关注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对于自我意识(自尊)的情感成分则相对冷落,实际上从精神分析的自我观开始,在临床上已经将低自尊和抑郁情绪相联系,这一联结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目前自我概念和自尊研究中的一个新趋势是对自尊的功能进行研究,关注自尊的情感成分,以及自尊对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特殊儿童的自我意识特征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较少,对于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究竟“天才”、“超常”对于这类特殊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在上述研究的理论背景下,本研究在内容上,立足特殊教育的语境,在知情意的大框架下,关注超常儿童“主体”意义上的自我特征,以及从功能上来探讨自我概念、自尊对于情绪的影响;在研究范式上,采用质、量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采用立体性、整体性的方法对前人的争论和新的趋势进行进一步补充探讨。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本研究关注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讨论了作为“人”的特殊儿童的需要以及“自我”作为建构特殊儿童“统一人格”的途径的可能性。 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的综述,系统回顾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对于“自我意识”的思考和研究,归纳了主要的理论及其有影响力的观点,并阐明了特殊教育语境下自我意识研究的特殊内涵。 第二章提出了整个研究的着眼点和基本问题,并对本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同时对整个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对同样具有“自我意识”的研究者本人的角色进行了剖析。 第三章结合标准化量表和开放性的自我描述,以及访谈,对超常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特征进行了研究。学业超常儿同的自我意识受智商水平(认知因素)和群体(社会性因素:其中包括学业超常儿童、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影响,相对普通儿童而言,学业超常儿童学业自我概念较高,自尊水平较高,但在社会性自我概念上不具显著差异。 第四章包括四个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常儿童在一个发展阶段的自我意识特征及其对情绪的影响作用,验证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尊对于情绪的影响不仅是静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是动态的“中介”作用,高自尊超常儿童具有特殊表现。两个实验分别验证了在有无干扰两种条件下的表情识别上、实验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哲学层次“知情意”的纠葛

第二节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话语环境下的理论与研究

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特殊内蕴

第二章 问题和问题的解答方式

第一节 一个着眼点和三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整体立体性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者作为“我”,“她”和“它”

第三章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征

第一节 量化的研究呈现

第二节 “我”的故事——自我的主观表达

第三节 探寻数据和语言的背后——可能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特殊教育背景下自我对情绪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表情辨认中自尊和群体等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系列实验研究

第二节 实验挫败/提升自尊对认知和情绪影响的嵌套实验研究

第三节 在焦虑调节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作用的生态性实验研究

第四节 团体咨询——教育干预的初步探讨

第五章 总讨论——特殊教育和“儿童”

第一节 问题和问题的解答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三个层面:“人”作为主体

第三节 寻找建构“统一人格”的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 冯晓杭.东北师范大学2009
  • [2].不同民族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研究[D]. 杨素.天津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 冯晓杭.东北师范大学2009
  • [2].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 庄锦英.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 刘春玲.华东师范大学2004
  • [4].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 许远理.首都师范大学2004
  • [5].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 徐浙宁.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翟群.西南师范大学2005
  • [7].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聂衍刚.华南师范大学2005
  • [8].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 张凤琴.华东师范大学2006
  • [9].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 黎琳.华东师范大学2006
  • [10].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 王艳梅.首都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  ;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