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最重要病害之一,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本研究对2009年采自黑龙江、吉林、云南和内蒙4省共13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抗性和118株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表型测定。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简单序列重复(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到的自育菌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同时,利用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致病疫霉分子标记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2009年采自黑龙江、吉林、云南和内蒙4省137株马铃薯晚疫病原菌的交配型,除云南32个菌株均为自育菌株外其余各地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2、对4省13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测定显示,被测的46株黑龙江省晚疫病菌菌株中,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各占被测菌株的50%;被测48个吉林省晚疫病菌菌株中,甲霜灵抗性、敏感菌株比例分别占被测菌株的70.8%、29.2%。黑龙江和吉林均未发现中抗菌株。被测32株云南晚疫病菌菌株,对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比例各占53.1%、3.1%、43.8%。被测11株内蒙古晚疫病菌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比例各占72.7%、9.1%、18.2%。其中吉林省敦化市采集的晚疫病菌甲霜灵监测结果均为高抗,而吉林省榆树市菌株均为敏感。3、对4省118株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测试,共发现了42个生理小种,平均含有8.73个毒力基因,其中共发现了35个能克服所有已知的R1—R11等11个抗病基因的“超级毒力小种”。表明我国晚疫病菌毒力基因组成日趋复杂。4、对晚疫病菌自育群体mtDNA单倍型,SSR基因型进行了测定,被测菌株mtDNA单倍型均为Ia,利用6对SSR引物进行了自育群体SSR基因型分析,所测自育群体基因型结构单一。5、采用水悬浮液萌发法,共获得了16株不同交配型的后代菌株,其中包括13株A1交配型菌株,2株A2交配型菌株和1株自育菌株。6、通过RAPD引物筛选法,对200个RAPD引物进行与交配型分子探针连锁的引物筛选,并获得了两个鉴定准确率较高的可用于致病疫霉交配型检测的RAPD引物标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马铃薯晚疫病菌表型研究1.1.1 晚疫病菌 A2 交配型研究1.1.2 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研究1.1.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1.2 马铃薯晚疫病菌遗传多样性及主要分子标记技术1.2.1 mtDNA1.2.2 RAPD 标记1.2.3 SCAR 标记1.2.4 SSR 标记1.2.5 AFLP 标记1.3 致病疫霉自育型菌株研究进展1.4 交配型的分子标记检测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 材料和方法2.1 试验材料及仪器2.1.1 供试菌株2.1.2 鉴别寄主2.1.3 供试培养基2.1.4 供试主要试剂2.1.5 供试主要仪器2.1.6 RAPD 引物 2.1.7 mtDNA 单倍型测定 PCR 扩增引物和限制性内切酶2.2 试验方法2.2.1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离及纯化2.2.2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2.2.3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2.2.4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测定2.2.5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群体线粒体基因型分析2.2.6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群体SSR 基因型分析2.2.7 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子探针开发3 结果与分析3.1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析3.2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分析3.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测定结果3.4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群体基因型分析3.4.1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菌株线粒体基因型研究3.4.2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菌株的SSR 基因型研究3.5 马铃薯晚疫病菌A1、A2 交配型分子探针研究3.5.1 单卵孢子后代获得3.5.2 RAPD 交配型连锁引物筛选3.5.3 RAPD 引物验证4 讨论4.1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的研究4.2 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研究4.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4.4 马铃薯晚疫病菌自育群体基因型研究4.5 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子标记开发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 DNA 提取所用试剂的配制附录2 SSR 试验所用试剂的配制附录 3 RAPD 引物和 SSR 引物的配制附录4 缩写词表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简历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致病疫霉论文; 交配型论文; 甲霜灵抗性论文; 生理小种论文; 分子标记论文;
2009年中国4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性分析及其交配型分子标记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