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潮滩围垦作为土地利用工程之一,以恢复和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要内容,运用规划、审批、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机制,采用经济、工程技术、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围绕农用地补充、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决策引导、规化协调、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行为;它是国家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做出的战略决策,对补充有效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近三十年以来,国内能值理论在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方面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多门类知识体系、多计量方法融合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多领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资源评价奠定了良好的理论的基础。潮滩生态系统是连接海洋与陆地两者剧烈作用的交互地带,受海洋和陆地的物质与能量输入。江苏海岸滩涂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分布面积,其中未围滩涂面积约750万亩。目前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十分广泛,从近岸滩涂围垦养殖到岸外沙洲围垦造地,人类的开发行为对潮滩生态系统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迫切需要了解的。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系统、全面、科学的能值评价体系,对潮滩生态系统自然模式、传统模式及及人工岛三种开发模式下进行能值分析研究,建立科学的衡量手段,并结合能值理论对人工岛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为合理开发利用人工岛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潮滩生态系统研究背景、能值研究、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情况进行梳理,提出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能值研究的进展、潮滩生态系统自然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能值分析,研究目的包括潮滩生态系统的能量、能流结构及能值效率,构建潮滩生态系统能值指标体系,进行人工岛的开发模式探讨。以江苏东沙沙洲的围垦区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确定了东沙潮滩生态系统在自然及传统模式下能值投入与产出情况,并结合多学科多领域能值的研究探讨人工岛开发的生态模式,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自然模式下,东沙潮滩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为10.48%,略低于陆地农业生态系统30.3%。(2)传统模式下,东沙潮滩生态系统总能值投入与能值投入密度与自然模式下保持一致,能值产出率为自然模式的2倍,能值产出率为23.82%。通过对东沙加强沙洲贝类的护养与监管,并采用“种”贝苗的方式护养贝类的生物资源,将获得更高的能值产出率。(3)从系统工程的方面考虑,各个子系统构成生态环境-农业-产业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从能值的角度,通过增加系统增益环及生产环、产业的配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产出效率,进而提升净能值产出率与能值投资比率,实现人工岛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能值理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东沙潮滩生态系统生态流、物质流,有助于提高提高围垦规划科学性,对完善人工岛科学开发利用等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