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力图运用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的理论,对于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的演变进行梳理与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介绍了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研究的语境和研究维度。第二章对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其历史进行了前溯,并对1945年后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三章对日本媒介法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运用22种分类法对现今日本媒介法框架进行静态归类。第四章从媒介法与社会变迁角度进行了阐释。第五章作了结语概括。从日本媒体的作用和日本媒介法变迁的模式角度,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提出启示。 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是有效的法律移植,是文化与制度互动中演进的结果。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主要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不同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日本著名比较法学者大木雅夫,指出:“西洋法治主义,远东德治主义,这是东西方法观念比较的一个区分”。这体现在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中,在于宪法等框架的构建是出于法治主义的本位,而界定媒介自律的道德性条款都是从东方德治主义出发的。 这体现在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的演变是在日本整体社会的改变之下进行的。由于占领军在战后力图从社会的方方面面着手,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全面推行民主主义。所以媒介法框架演变所体现出的制度变迁的系统依赖说明,制度变迁在单一的制度系统中和在复合的制度系统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单一的制度系统中,由于制度变迁难以产生那种由上而下的自生自发的变迁模式。因此,它往往采用那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日本的整体法律环境是在1945年后,由占领军主导下强制推行而确立起来的。相较于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时期,维新之后推行的宪法,属于自上而下的变迁模式。而在战后的日本,这是很难重新推行的。战后日本媒介法制度变迁主体为占领军,也就是说前期制度变迁是由占领军主导的。这就体现为每一环节的变革都表现为依靠国家权力由占领军主导的外部规则创新,民主化改革本身是行政权力对自身规则的重建。占领军的绝对强势赋予了它制度变迁的能力,这也决定了这种制度变迁是由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适用于反应堆的多物理耦合框架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08)
- [2].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研究及其启示[J]. 图书馆建设 2020(02)
- [3].地方海上无人搜救系统框架研究[J]. 珠江水运 2020(14)
- [4].面向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治理框架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07)
- [5].國家知識産權局擬籌建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分技術委員會[J].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19(03)
- [6].职业教育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综述[J]. 长江丛刊 2020(02)
- [7].寻找儿童写作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逻辑[J]. 江苏教育 2017(41)
- [8].对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的再评估[J]. 公共管理评论 2017(01)
- [9].浅谈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J]. 明日风尚 2017(12)
- [10].军事信息主动推荐系统框架研究[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04)
- [11].面向公安情报教学的案卷研判工具框架研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军事数据治理概念与框架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12)
- [13].新一代深度学习框架研究[J]. 大数据 2020(04)
- [14].数字化反应堆关键数据梳理及数据框架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26)
- [15].档案记忆的社会框架研究[J]. 兰台世界 2019(02)
- [16].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研究:反思与前瞻[J]. 职教论坛 2017(13)
- [17].移动端应用程序前端开发框架研究[J]. 数码世界 2020(04)
- [18].校企合作发展框架研究(一)[J]. 中国培训 2010(05)
- [19].我国学习成果资格框架研究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展望——基于多方法的知识图谱分析[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9(02)
- [20].我国学习成果资格框架研究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展望——基于多方法的知识图谱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9(03)
- [21].沉默的框架:框架理论六十年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想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2].“跑+N”表征的行为事件概念框架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04)
- [23].大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方法论框架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24)
- [24].基于国网云平台的数据治理框架研究及分析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0)
- [25].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业发展思路与框架研究[J]. 青海环境 2009(04)
- [26].物联制造技术框架研究与实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7].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框架研究[J]. 中国铁路 2020(10)
- [28].水资源工程哲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 学术论坛 2008(02)
- [29].渭河生态区信息化建设框架研究[J]. 水利信息化 2017(01)
- [30].智能配用电多源大数据融合信息模型框架研究[J]. 机电信息 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