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自上世纪60年代利用光导玻璃纤维束做为光通路的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问世、并被日本池田茂等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易于插入、安全、观察范围广等优点被呼吸科医师广泛接受,并使纤支镜与成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均得到极大的发展,适应症也愈加广泛。但在儿科,由于患儿气道狭小、检查中的配合、麻醉、并发症等问题的存在,以及纤支镜本身工作管道过细等原因,纤支镜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应的操作技术如冷冻和激光治疗无法开展。纤支镜术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最早报道于1978年,包括检查鼻、咽、喉以及气管和支气管树。此后,相关技术不断提高,纤支镜的手术指征、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被反复描述。但对于纤支镜在儿科临床中的系列研究报道甚少。我院自1999年开展纤支镜术以来,早期以诊治气道异物为主。2001年后,纤支镜术系统的应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对纤支镜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纤支镜术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高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难治性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规范纤支镜术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纤支镜术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006年期间进行的1392例纤支镜术诊治操作的临床病例,分为气道异物治疗组、非异物性肺不张组、喘息组、慢性咳嗽组、ICU组、安全性研究组及其它组等。采用Olympus公司生产的BFXP40、BF3C30、BFP40三种型号的纤支镜,根据年龄、体重选用不同型号的纤支镜。结果:本组1392例患儿共进行1499例次纤支镜术:1.气道异物治疗组235例,成功取出异物210例(成功率89.4%),其中1次成功185例(78.7%);吸入的异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左侧支气管109例,右侧支气管100例,双侧支气管7例。123例(52.3%)异物周围见大小不等的肉芽组织增生。2.非异物性肺不张组387例,纤支镜下发现病变352例,未见明显异常35例,炎症214例(55.3%)。全部病例进行灌洗治疗:339例1次,39例2次,7例3次,2例4次。灌洗治疗后复查胸片或胸部CT显示复张情况:4周内完全复张253例(71.1%),部分复张74例(20.8%);3个月内完全复张305例(85.7%),部分复张42例(11.8%),未复张9例(2.5%)。3.喘息组246例,行纤支镜术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气道软化76例(29.7%),哮喘88例(27.6%),支气管异物22例(8.9%),气道狭窄15例(6.1%)。4.慢性咳嗽156例,纤支镜术结果结合临床诊断为:哮喘42例(27.0%),支气管炎28例(17.9%),异物28例(17.9%),鼻窦炎20例(12.8%),气道软化18例(11.5%),胃食管反流15例(9.6%)。5.ICU组48例,纤支镜术后诊断主要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痰栓阻塞性炎症、气道结构异常和外科术后气道阻塞性病变。6.其它组418例,纤支镜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的有227例(54.3%),术后诊断明确的191例(45.7%)(其中87例临床诊断为异物)。7.安全性研究组335例纤支镜术,共有141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均为一过性。术中并发症以紫绀最常见,且以婴幼儿组最高,随年龄增加而降低(χ~2=23.22,P<0.001)。术后并发症则以咳嗽或咳嗽加重最多(6.0%),气喘或气喘加重均发生于婴儿(χ~2=25.62,P<0.001)。结论:1.纤支镜术能安全的应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对临床上病因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的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喘息、慢性咳嗽等病人,早期进行纤支镜术并进行必要的灌洗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3.纤支镜术可以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气道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合病理检查可以作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的金标准;4.对ICU气道急性阻塞性疾病及时行纤支镜术可迅速明确病因,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5.纤支镜对异物可疑或左右上叶支气管异物或植物残渣等有较高的诊治价值,但对较大、尖锐异物钳取困难,应及时转耳鼻喉科行硬支气管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