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零售银行市场(retail banking market)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就一系列银行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或组织形式,是整个银行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零售银行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并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在零售银行市场成为整个银行业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时,零售银行市场健康、稳定的运行就成为影响整个银行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重要因素。一个高效、稳定的零售银行市场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也因其以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而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整个银行业市场的信心,维护银行业市场的稳定。零售银行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小企业,其信息不透明的程度更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更加严重。银行则通过积累客户信息和发展与客户的关系来克服信息不对称。这种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转化成为不同银行之间相对于客户信息的不对称,并导致不同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地位。此外,零售银行客户知识欠缺、信息的搜寻能力较弱等原因也提高了零售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的成本。这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也刺激了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竞争,并可能引发过度竞争,从而不仅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还影响整个银行业市场的稳定。可见,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条件与特点、理解市场竞争行为,以及评价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银行业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的利益,也历来是各国政府对零售银行实施严格监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行为特征,评价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各国政府制定正确的银行产业政策的前提。对于正处于改革与开放中的我国零售银行市场,这样的研究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我国零售银行市场刚刚起步不久,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零售银行市场表现得更为普遍和突出。这进一步加剧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同银行相对于客户信息的不对称。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银行因过度谨慎而惜贷,也可能促使银行为争夺高质量客户而在前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规范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防止竞争不足或者竞争过度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与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稳定性,应该是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监管的重点。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在探讨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并联系中国的实际,讨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及特点,提出判断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的理论标准和促进市场适度竞争的思路和建议。本论文分七个部分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第1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理论分析。本章借鉴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阐述了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本章还分析了零售银行竞争的供求条件,重点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区分了零售银行客户与批发银行客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了零售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时所面临的转换成本,以及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第2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本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银行理论,结合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特征探讨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行为。本章首先在合理的假设下建立零售银行贷款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型,分析银行在信息生产技术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方面的市场竞争行为;然后再通过一个两阶段双寡头质量竞争模型探讨零售银行的产品质量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信息不对称和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时,银行前期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是其后期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扩大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特征,以营业网点的规模等质量特性吸引客户。第3章,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论分析。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竞争行为,是长期内厂商进入新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章探讨零售银行为实现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并购行为。在简要总结与评述学术界有关银行并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对于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解。本论文认为,在零售银行市场上,存在因信息不对称和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等经济性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银行并购是零售银行克服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的重要手段。银行并购所带来的零售客户资源、客户信息是收购者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第4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本章在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和供求条件及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阐述在中国零售银行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特征及影响。同时,结合转轨时期的社会信用制度讨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供给特征,包括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机构的特征和演变、各类机构在市场上的相对地位等。在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条件进行分析时,本章通过对重要的零售银行客户群体之一——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关系,分析转换成本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是,我国个人银行客户在转换银行时也面临转换成本,而且学历越低、年龄越大,转换成本就越高。个人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与转换成本正相关,即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越满意,转换成本就越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个人客户与银行维持关系的时间较短,且关系持续的时间越长,转换成本就越低。这反映了我国各银行争夺个人客户资源方面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第5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与特点。本章选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竞争”、“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和“银行卡市场竞争”四个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与特征。前两个案例反映了银行在面临信息不对称时的竞争行为,后两个案例则集中反映了银行在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方面的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我国银行的竞争行为可能过于谨慎也可能过于冒险。此外,在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的竞争中,我国银行的行为不够规范和有序,甚至存在过度竞争。第6章,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研究。本章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本章首先分析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市场发展潜力,然后通过分析外资银行所面临的法律性和经济性进入壁垒,论证入股中资银行对于克服进入壁垒、提前进入高成长性零售银行市场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比分析不同外资银行的优劣势及它们对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实证分析证明了本论文第3章所提出的观点:拥有成本优势的外资银行能够更好地克服逆向选择,因此它们会以法人银行方式直接进入市场,而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外资银行面临更加严重的逆向选择,因此,它们只能选择以银行并购方式间接进入市场。第7章,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效率与稳定。本章首先以经济效率和市场稳定为衡量标准,探讨零售银行市场适度竞争或者适度集中的合理性,分析竞争与垄断的经济效率及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本章将根据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分析,判断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并提出促进市场适度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市场稳定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本论文以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即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行为作为银行在零售银行市场上的竞争行为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竞争条件——竞争行为”的分析框架,在充分考虑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从而有利于深入认识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特征与实质。其次,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本论文借鉴转换成本理论分析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条件,并根据零售银行客户的行为特征,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银行理论提出了“关系成本”的概念,讨论了零售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对于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论文还通过对我国个人银行客户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735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我国个人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证明了转换成本的存在,而且还探讨了影响转换成本的因素,并与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进行了对比。再次,研究结论有所创新。本论文在对我国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竞争的实证分析中,论证了国有银行市场份额的下降与其营业网点规模的收缩有关。通过对比国内外零售银行营业网点的密度,得出了从总体上看,中国目前零售银行营业网络的规模与密度不能适应零售银行市场发展需要的结论,并提出银行应在提高分支机构效率的同时尽可能满足零售银行客户需求的建议。此外,本论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市场竞争、效率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过度竞争的衡量标准。论文还首次提出了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的假说,据此提出了规范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政策建议。由于目前的条件和本人的水平有限,论文的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零售银行市场上,小企业银行市场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小企业信息极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于个人和家庭;另一方面,小企业比家庭更加分散,银行的信息收集与管理更加困难。而在中国,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反映了外部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健全,而且又与银行的产权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和小企业特殊的信息生产技术有关。因此,小企业银行市场常常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鉴于我国小企业银行业务数据和资料的缺失,本文虽对小企业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分析不够细致和深入。第二,鉴于我国银行零售贷款利率和银行服务收费数据的缺失,没有对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的价格竞争行为展开讨论。此外,论文虽然对于零售银行市场的过度竞争行为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了过度竞争行为产生的基础,但对于过度竞争行为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0.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 0.2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 0.2.1 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
  • 0.2.2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条件和影响研究
  • 0.2.3 信息不对称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
  • 0.2.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
  • 0.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0.3.1 研究方法
  • 0.3.2 论文的结构
  •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理论分析
  • 1.1 关于零售银行市场概念的界定
  • 1.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 1.2.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信息生产优势
  • 1.2.2 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 1.3 零售银行市场的供求条件
  • 1.3.1 零售银行市场的供给条件
  • 1.3.2 零售银行市场的需求条件
  • 1.4 零售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
  • 1.4.1 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 1.4.2 转换成本对零售银行客户行为的影响
  • 1.4.3 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差异
  • 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
  • 2.1 零售银行信息生产技术的竞争
  • 2.1.1 信息生产技术的类型与模型的假设条件
  • 2.1.2 信息生产技术与银行的利润函数
  • 2.1.3 零售银行信息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 2.2 零售银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的竞争
  • 2.2.1 模型的假设与理论阐述
  • 2.2.2 零售银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的竞争
  • 2.2.3 进一步的推导
  • 2.3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
  • 2.3.1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的效应
  • 2.3.2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分析
  • 2.3.3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的理论模型
  • 3. 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论分析
  • 3.1 有关银行并购行为的研究
  • 3.1.1 有关银行并购行为的理论研究
  • 3.1.2 银行的“并购悖论”及解析
  • 3.2 零售银行市场的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
  • 3.2.1 关于进入壁垒概念的争论与思考
  • 3.2.2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
  • 3.2.2 零售银行客户资源劣势
  • 3.2.3 绝对成本劣势
  • 3.2.5 零售银行市场的扩张壁垒
  • 3.3 银行并购:零售银行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 3.3.1 零售银行市场的进入与扩张方式
  • 3.3.2 银行并购:零售银行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 3.3.3 进入壁垒、银行并购与零售银行市场竞争
  • 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
  • 4.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 4.1.1 零售银行市场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
  • 4.1.2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 4.2 转轨时期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与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 4.2.1 制度及其作用
  • 4.2.2 社会信用制度及经济转轨时期的制度“真空”
  • 4.2.3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基本条件的特殊性
  • 4.3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供给条件与特征
  • 4.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需求条件——基于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
  • 4.4.1 我国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关系特征
  • 4.4.2 转换成本的分类与量化
  • 4.4.3 转换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4 结论:中外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对比
  • 5.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及特点
  • 5.1 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
  • 5.1.1 竞争行为:从过度谨慎到过度冒险的变化
  • 5.1.2 评价:竞争行为的特点
  • 5.2 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竞争
  • 5.2.1 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与贷款成本
  • 5.2.2 大银行的贷款行为
  • 5.2.3 小银行的贷款行为
  • 5.3 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
  • 5.3.1 竞争行为: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扩张与收缩
  • 5.3.2 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效率
  • 5.3.3 评价: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市场份额与当前的密度
  • 5.4 银行卡市场竞争
  • 5.4.1 竞争行为:数量、功能与客户资源
  • 5.4.2 评价:无序竞争及表现
  • 5.4.3 借记卡定价行为
  • 6.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研究
  • 6 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市场发展潜力
  • 6.1.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对外开放
  • 6.1.2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潜力
  • 6.2 外资银行的进入壁垒
  • 6.2.1 法律性进入壁垒
  • 6.2.2 经济性进入壁垒
  • 6.3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行为:动机与优劣势
  • 6.3.1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动机——克服进入壁垒
  • 6.3.2 入股中资银行与成立法人银行:外资银行的优劣势及对比
  • 7.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效率与稳定
  • 7.1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经济效率
  • 7.1.1 银行效率的衡量标准
  • 7.1.2 信贷配给与信息垄断的经济效率
  • 7.2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与稳定
  • 7.2.1 有关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关系的研究
  • 7.2.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与稳定之间的“倒U 型”关系
  • 7.3 规范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思路与建议
  • 7.3.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进一步分析
  • 7.3.2 规范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我国个人银行客户行为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2004-2007 年部分银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