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鲁迅与自然主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作者: 姚诚
导师: 束景南
关键词: 鲁迅,自然主义,个性自觉,独立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每一代知识分子,都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体现其人生理想,完善其文化人格;每一次文化运动、思想革新,也都在与往圣的对话中,印证其新的价值坐标,修正其发展方向。没有任何人、任何运动可能诞生在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完全孤立的时代。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研究鲁迅,既是在纷繁芜杂的鲁迅研究中的一种新尝试和新探索,也是拓宽和深入研究鲁迅思想文化和个性精神的内在要求:本文试通过探讨鲁迅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文化成因,追摹他的思想渊源,来解释他在文化态度、启蒙思想、治学趣味以及创作实践等方面迥异于同时代人的独特选择。 由于个性的自觉趋向,吴越地域文化及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章太炎的教导陶冶,鲁迅受到中国自然主义传统很深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自觉意识和独立性的文化品格。探索鲁迅自觉独立、富于叛逆气质的精神品格与中国自然主义传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他一以贯之的悲观和怀疑精神,理解他在1909到1918这十年间的沉默,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沉默,在众口一词批判章太炎时的沉默,理解他一生坚持的“为人生”的文学创作、启蒙立人必须先于政治革命的思想理论,以及重视先秦魏晋的学术旨趣,等等。 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对中西方的“自然主义”概念做出界定,概括说明其对鲁迅的不同影响。第二章以“吴越自然主义传统的内涵与承传”为题,以时间顺序为维度,从“激烈与反抗的吴越文化传统”、“自然、自由和自觉的魏晋自然主义”、“玄学南渡与吴越传统的融合”、“文化自觉与精神反抗的流变”四个方面论述吴越地域自然主义传统的生成。第三章根据鲁迅的成长经历,论述鲁迅自然主义思想的确立和成熟过程。最后三章从文化、启蒙、创作三个方面,详细论述自然主义对鲁迅一生理论思想和创作实践的深刻影响。
论文目录:
第一章 自然主义概说
第一节 中西方的“自然主义”概念
(一) 中西方“自然”概念的异同
(二) 中国的“自然主义”概念
(三) 西方的“自然主义”概念
第二节 中西方自然主义的碰撞
(一) 西方自然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 中西方自然主义的碰撞
(三) 简单的说明——中西方自然主义对鲁迅的影响
第二章 吴越自然主义传统的内涵与承传
第一节 激烈与反抗的吴越文化传统
(一) 地域文化的概念
(二) 吴越文化的历史地理圈阈
(三) 激烈反抗的吴越文化精神
第二节 张扬的魏晋自然主义
(一) 魏晋自然主义的界定及内涵
(二) 张扬的魏晋自然主义——自然、自由、自觉
第三节 玄学南渡与吴越传统的融合
第四节 文化自觉与精神反抗的流变
(一) 心学在吴越地域的传播
(二) 心学在吴越地域广泛传播的意义
第三章 鲁迅自然主义思想的文化生成
第一节 百草园和社戏:吴越文化传统和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从三味书屋到“走异路、逃异地”:求学经历
第三节 章太炎、刘师培的教诲和影响:开始发现魏晋、重视魏晋
第四节 弃医从文到五四运动:鲁迅自然主义思想的确立和成熟
第四章 鲁迅的自然主义文化观
第一节 鲁迅对道佛儒思想的批判和承继
第二节 鲁迅对古典文学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鲁迅对民俗文化及地域文化的态度
第五章 鲁迅的自然主义启蒙观
第一节 近代以来的启蒙思潮与鲁迅人学思想的建立
(一) 近代以来的启蒙思潮
(二) 鲁迅人学思想的建立及其对“强国”与“立人”关系的调整
第二节 鲁迅立人思想的内部构成与意义
第六章 鲁迅的自然主义创作观
第一节 从“文学的自觉”到“人的自觉”:创作理论认识的独到性
(一) 鲁迅创作理论的来源
(二) 鲁迅创作理论的形成过程
(三) 鲁迅创作理论的内容
第二节 自觉独立的创作实践
(一) 《呐喊》
(二) 《彷徨》
(三) 《故事新编》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 2005-09-14
参考文献
- [1].“道”与“路”[D]. 符杰祥.复旦大学2003
- [2].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D]. 廖诗忠.福建师范大学2004
- [3].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 孟泽.首都师范大学2004
- [4].“人”与“兽”的纠葛[D]. 靳新来.复旦大学2004
- [5].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 李丹.复旦大学2004
- [6].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 葛涛.北京语言大学2005
- [7].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 李生滨.复旦大学2005
- [8].颓败线的颤动[D]. 张克.武汉大学2005
- [9].“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 陈占彪.复旦大学2007
- [10].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 毕绪龙.山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鲁迅《故事新编》神话系统研究[D]. 方凖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 [2].“道”与“路”[D]. 符杰祥.复旦大学2003
- [3].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D]. 廖诗忠.福建师范大学2004
- [4].“人”与“兽”的纠葛[D]. 靳新来.复旦大学2004
- [5].颓败线的颤动[D]. 张克.武汉大学2005
- [6].启蒙与革命[D]. 赵歌东.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