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作为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创新型城市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后,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因此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和战略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目的展开研究的。创新型城市是依靠创新要素在城市的有效聚集,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和促进整个城市在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城市发展模式。论文从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主要特征、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概括。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的特色在于仔细分析创新型城市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基础上,提出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指标体系设计的片面性,同时又通过定量分析法筛选出其中最精炼的指标,体现出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这不但对完善和丰富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运用以上严谨的评价流程,对较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5.1 科学界定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 1.5.2 创新性提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容
  • 1.5.3 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 第2章 创新型城市内涵与特征研究
  • 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创新型城市内涵研究综述
  • 2.1.2 创新型城市主要特征研究综述
  • 2.1.3 评述小结
  • 2.2 创新型城市内涵界定
  • 2.3 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 2.3.1 创新性
  • 2.3.2 根植性
  • 2.3.3 系统性
  • 2.3.4 开放性
  • 2.3.5 聚集性
  • 2.3.6 可持续性
  • 第3章 影响创新型城市评价的构成要素分析
  • 3.1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研究文献综述
  • 3.2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系统分析
  • 3.3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
  • 3.3.1 知识创新要素分析
  • 3.3.2 技术创新要素分析
  • 3.3.3 管理与制度创新要素分析
  • 3.3.4 服务创新要素分析
  • 3.3.5 创新文化要素分析
  • 3.3.6 创新综合绩效要素分析
  • 第4章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1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 4.1.1 分类测评
  • 4.1.2 综合测评
  • 4.1.3 评述小结
  • 4.2 评价指标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
  • 4.2.1 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
  • 4.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3 指标体系的初选及优化
  • 4.3 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及主要特点
  • 4.3.1 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 4.3.2 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 4.4 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 第5章 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选择
  • 5.1 评价方法的比较
  • 5.2 因子分析法
  • 第6章 实证分析:全国13 个城市的比较分析
  • 6.1 评价城市的选择
  • 6.2 建立原始数据库
  • 6.3 因子评价分析
  • 6.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6.3.2 指标筛选及因子析取
  • 6.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章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 7.1 建立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评价机制
  • 7.2 合理选择城市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
  • 7.3 建立高效有序的城市创新体系
  • 7.4 构建多元创新资金投入体系
  • 7.4.1 优化投入结构
  • 7.4.2 完善投入体系
  • 7.5 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 7.5.1 做好人才规划
  • 7.5.2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7.5.3 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
  • 7.5.4 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环境
  • 7.6 健全文化政策与完善文化法规
  • 第8章 研究结论
  •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8.2 论文的主要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论文
  • 附录B 优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数据[J]. 中国医院院长 2020(Z1)
    • [2].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新鲜出炉[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23)
    • [3].广东: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发布[J]. 城市规划通讯 2017(03)
    • [4].生态城市评价研究与启示[J]. 生态经济 2017(07)
    • [5].宜居城市评价问题的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2)
    • [6].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重构[J]. 价值工程 2016(21)
    • [7].对城市评价活动中若干认识问题的反思[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8(01)
    • [8].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商业时代 2013(29)
    • [9].论创建中国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J]. 中国发展 2008(03)
    • [10].国内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 住宅产业 2013(01)
    • [11].国内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 住宅产业 2012(09)
    • [12].基于熵值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8)
    • [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等情况[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8(04)
    • [14].青岛市美丽城市评价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06)
    • [15].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回顾与展望[J]. 统计与决策 2016(07)
    • [16].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7].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12(10)
    • [18].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生态城市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球与环境 2017(03)
    • [19].中外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 [20].全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展和比较研究[J]. 城市观察 2017(03)
    • [21].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J]. 中华建设 2015(01)
    • [22].广东省宜居城市评价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8)
    • [23].可沟通城市评价体系[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7)
    • [24].基于遥感的宜居城市评价研究[J]. 测绘科学 2008(S2)
    • [25].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评价体系——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于炼[J]. 今日中国论坛 2008(09)
    • [26].基于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城市诊断[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02)
    • [27].国家标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3部分:建设管理》(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06)
    • [28].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11)
    • [29].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 北方经济 2012(10)
    • [30].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求索 2012(08)

    标签:;  ;  ;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