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灌水器论文-刘璇

滴灌灌水器论文-刘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滴灌灌水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流道模具,模具生产,世界舞台,滴头,春雨,灌水器,生产周期,手机外壳,中小企业协会,滴灌技术

滴灌灌水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璇[1](2019)在《“我们不仅要赚钱,更要在世界舞台出彩”》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1日,在莱芜高新区春雨滴灌技术有限公司采访时,董事长张亮接到了互联网推广业务员的电话。然而出乎的意料,张亮婉言拒绝了合作,他说:“我们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领先,要做科技含量高的设计院,不做单纯的施工队。”生产传统滴灌灌水器及模具也能(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9-12-05)

孙章浩,黄令淼,杨培岭,邱流潮,张艳霞[2](2019)在《地下滴灌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新端[3](2019)在《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抗堵性能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优良,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双向流道灌水器抗堵性能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对提高其整体性能及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流道泥沙沉积过程的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动态评价方法,其可综合反映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泥沙沉积效应是导致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降低的主要成因。(2)双向流道沉积泥沙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表明,流道前段泥沙沉积严重,中段次之,后段较少;流道前段和中段沉积泥沙主要为细小粒径泥沙颗粒填充于大粒径泥沙颗粒之间由于絮凝、黏结而形成的团聚结构,后段沉积泥沙主要为细小粒径泥沙颗粒絮凝而形成的絮团结构;由前到后,沉积泥沙中粒径>0.03 mm的颗粒质量分数呈现逐渐减小趋势,粒径<0.005 mm的颗粒质量分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粒径<0.03 mm的泥沙颗粒的絮凝作用是双向流道灌水器堵塞的主要成因。(3)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构建了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泥沙颗粒通过率与工作压力、流道结构参数及欧拉—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中壁面反弹系数、泥沙颗粒等效粒径之间的量化关系;以泥沙颗粒通过率与相对流量的相关性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壁面反弹系数和泥沙颗粒等效粒径的参数识别优化模型,提出了以试验为依据的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4)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双向流道中水流流速梯度越大,湍动能越高,则水流对泥沙颗粒扰动作用越强,有利于提高灌水器抗堵性能;这一现象在流道内正、反向两股水流相互作用的对冲混掺区域表现尤为突出,这正是双向流道灌水器的抗堵性能优于迷宫式流道灌水器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漩涡区虽存在较大的流速梯度,但整体流速及湍动能均较低,泥沙颗粒极易沉积,导致灌水器堵塞概率较大;泥沙颗粒在流道内发生多次旋转的部位为沉积发生的主要部位;泥沙颗粒在流道水平方向运动行程越短,灌水器抗堵性能越好。(5)以稳流指标和泥沙颗粒通过率分别为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的评价指标,以稳流指标最小和泥沙颗粒通过率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流道结构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NSGA-II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算法,求解这一多目标优化问题;实例计算表明,这一方法可获得一定工作压力取值范围内、不同额(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李嘉露[4](2019)在《分段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段双向流道是一种新型滴灌灌水器,研究不同压力区间下改进的双向流道水力性能及稳流机理,对分段双向流道结构研制与流道机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试验分析与Fluent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结构进行水力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Fluent软件,分别研究网格划分与湍流模型选取对数值模拟计算精度的影响,对比分析3组改进的双向流道试验值与模拟值,应选取0.10mm网格尺寸与标准k-ε模型:在此方法下,流道流量及流态指数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1 08%-1.343%,0.134%~1.730%。(2)依据L25(56)正交表,形成了25组改进的双向流道结构参数计算方案,利用数值模拟,25组流道在0.1MPa压力时的最小流量为1.498L/h,流态指数为0.4008~0.4984,获得了流量较小,且水力性能良好的流道。极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流态指数最大的参数为挡水件与上边壁间夹角α,且影响显着,并呈正相关关系。(3)分析不同流道结构在不同压力区间流态指数,结果表明,25组改进的双向流道在0.05~0.15MPa的低压区,流态指数为0.4036~0.5125,在0.15~0.25MPa的高压区,流态指数为0.3075-0.4888,流道在高压区的水力性能较低压区好,且高低压区流态指数相差较大。流道稳流机理表明,灌水器结构不同,其压力场分布不同,但压力都呈分段递减的趋势。(4)9组分段双向流道的计算结果表明,其流态指数在0.4081~0.4475之间,且O.IMPa压力时的最小流量为1.663 L/h,小于2 L/h,在保持流道小流量的同时,得到较好的水力性能。分段双向流道稳流机理表明,压降越大水力性能越好,当反向水流和正向水流的流量比值在0.609~0.940之间时,其比值越大,流态指数越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夏彬芸,陈红,李善军,张衍林,邵显[5](2019)在《滴灌条件下水溶性肥料对灌水器堵塞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滴头流量等因素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影响规律,指导滴灌系统的防堵塞管理工作,以相对流量作为堵塞程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肥液浓度、滴头流量、滴头工作压力、过滤器类型、滴头类型5个因素对灌水器堵塞情况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抗堵塞的最佳灌溉模式。结果表明,肥液浓度越大,滴头和过滤器越易发生堵塞;滴头流量越大,相对流量也越大,大流量滴头相对不易发生堵塞;相对流量随着滴头工作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引起滴头堵塞,农业灌溉过程中应选取适宜的滴头工作压力;迭片式过滤器比网式过滤器过滤效果更好;压力补偿式滴头抗堵塞性能优于八孔流量可调式滴头。最佳灌溉模式为:水溶性肥料稀释比例为1∶200,滴头工作压力为0.1 MPa,滴头为流量4 L/h的压力补偿式滴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7期)

曹林宽,郄志红,吴鑫淼[6](2019)在《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的水力性能。【方法】对具有M型双肩过滤出口的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进行了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的流量测试试验,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对平面简化流道、实际微弯流道、实际微弯流道+进口、实际微弯流道+M型双肩过滤出口以及实际微弯流道+上述进出口的5种情况进行了相应工作压力下的叁维数值模拟。【结果】叁维全流道数值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相近,其最大误差为8.87%。无控制的出口结构,水流在出水孔中心处形成旋涡,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会在主流两侧产生2个旋流,出水孔中心处无旋涡。【结论】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流道模型的微弯对贴片灌水器水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滴灌灌水器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有利出流且提高了抗堵塞性能。(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夏彬芸[7](2019)在《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沼气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沼渣、沼液的处理成了沼气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富含有机质的沼液为灌溉水肥建设配套的水肥一体化工程,通过滴灌、微灌等形式灌溉农作物,是解决沼液排放、避免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实现沼液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但沼液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胶体等杂质,易造成灌水器堵塞,这严重制约了沼液滴灌技术的应用。为解决沼液滴灌的灌水器堵塞问题,本文研究了沼液滴灌条件下灌水器发生堵塞的基本规律和特征,通过直观分析经抗堵塞试验后已堵塞的灌水器流道,明确了堵塞物质在灌水器内的分布规律;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程度和堵塞时间的数学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灌水器堵塞参数;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技术定性分析了灌水器内堵塞物质的组成特征和表型特征,确定了灌水器堵塞类型;最后,基于堵塞物质的理化特性、灌水器堵塞类型、有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和沼液深度预处理试验及灌水器的抗堵塞验证试验,从减少堵塞物质来源的角度提出了面向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控制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固定周期的间歇灌水抗堵塞试验,对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比越小,沼液浓度越大,灌水器越易发生堵塞;滴头流量越大,平均相对流量也越大,大流量滴头相对不易发生堵塞;平均相对流量随着灌水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灌水压力过大也会引起滴头堵塞,农业灌溉过程中应选取适中的灌水压力。灌水器的整体堵塞特性表现出随系统累积运行先平缓波动后线性下降的趋势。(2)运用响应曲面法,构建了量化评估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程度和堵塞时间的数学预测模型。基于响应曲面的模型优化,建立了以平均相对流量和堵塞时间为响应的回归预测模型,确定了最佳灌溉模式下的灌水器堵塞参数组合:水肥配比为3:1,灌水压力为0.14 MPa,滴头流量为12 L/h,对应的平均相对流量为0.8087,堵塞时间为53.6 h。经试验验证,实测值与模型理论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29%和3.77%,预测模型可靠。此项研究成果可作为快速评估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风险和控制沼液滴灌系统清洗时间的有效参考,为合理防治灌水器堵塞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技术,探寻了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物质的组成,明确了灌水器堵塞发生类型。根据沼液自身组成特征、堵塞物质的表型特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知,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内堵塞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有蛋白质、脂类、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机物和铵盐、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化合物及微生物,大多为可溶性物质,大粒径的固体颗粒物较少,碳酸盐等可溶解的无机化合物由于含量较低在一定条件下很难形成大量的不溶性化学沉淀。因此,综合来看,沼液滴灌系统的灌水器堵塞表现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叁者协同作用导致的复合型堵塞,且主要以物理类堵塞和生物类堵塞为主。(4)基于灌水器堵塞物质组成特征和有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建立了面向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控制方法。从有效控制堵塞物质来源的角度出发,采用臭氧/真空紫外光耦合深度处理工艺的沼液预处理技术可以显着减少沼液中可能造成灌水器堵塞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微生物等物质,从而控制堵塞物质的来源,有效防治灌水器堵塞。最佳处理效果下的工艺方法是采用臭氧/真空紫外光耦合深度处理工艺,总反应时间为5 h,其中臭氧通气时间为40 min(0-40 min),真空紫外光降解时间为5 h。(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新端,白丹,郭霖[8](2019)在《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消能机理PIV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灌水器流道内部水流运动特性与其水力性能密切相关。该文以双向流滴灌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分别在30 kPa和130 kPa进口压力条件下,观测灌水器流道内部水流运动特征,获取水流流速和湍流强度等水流运动的分布特性,据此分析了流道的消能机理。结果表明:流道内正向和反向水流形成了双S型主流流动及漩涡流动,水流流动呈现为紊流状态;灌水器进口压力的增加并未显着改变流道水流运动特征及漩涡的分布位置;在流道分流处、转角处及混掺处水流流速变化较为剧烈,为流道主要消能位置;随着进口压力升高,正向和反向水流在混掺前与混掺后的流速差均显着增加,有利于提高流道对冲、混掺消能效果;反向水流在混掺前与混掺后的流速差均高于正向水流,且随着压力升高,两者的差距显着增加,说明反向水流在混掺消能过程中的作用大于正向水流;流道湍流强度大部分在0.1-0.4之间,紊流程度较高,有利于在流道中消除多余能量,以确保灌水器出流量稳定。研究结果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双向流滴灌灌水器在不同进口压力下的消能机理,可与宏观试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为进一步优化流道结构及提高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3期)

吴婉莹[9](2019)在《石羊河流域水肥一体化对滴灌灌水器堵塞和施肥均匀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肥一体化滴灌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等优点,在干旱缺水的石羊河流域得到大面积应用。由于滴灌专用肥价格高,大田应用中大多是直接使用常用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容易引起滴灌灌水器堵塞,使得灌溉施肥均匀度下降,所以在新疆甘肃等地大量使用回收滴灌带生产的薄壁滴灌带,价格低廉,可每年更换滴灌带,避免堵塞造成的水量不均匀。薄壁滴灌带的作用压力不能过高,在低压条件下灌水器灌水均匀度和抗堵塞性能将会降低,更换滴灌带也没有解决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水器堵塞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水肥一体化对滴灌灌水器堵塞及施肥均匀度的影响,以提高灌溉施肥的均匀度。本文选取在目前在新疆和甘肃等地区大面积应用的侧翼迷宫滴灌带(1#几字型、2#几字型、欧姆链型迷宫)和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圆弧型迷宫流道),进行水力性能、水肥一体化堵塞试验及数值模拟,观测灌水器堵塞情况、堵塞物质、滴灌带沿程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结果,分析滴灌带堵塞和施肥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滴灌带水力性能试验,发现四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均能满足灌溉质量要求,其中内镶贴片式滴灌带灌水均匀系数最高,基本保持在98%左右,叁种侧翼迷宫式滴灌带维持在94%以上,;在铺设距离为0~48 m范围内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沿程水头损失受滴灌带铺设长度影响不明显,而侧翼迷宫式滴灌带总体灌水均匀度低于前者,但在短距离铺设长度30 m以下,侧翼迷宫滴灌带的水头损失小于内镶贴片式,能量耗损更低。(2)通过侧翼迷宫式滴灌带抗堵塞性能试验,发现欧姆链式流道灌溉均匀度大于其他两种,抗堵塞能力最优,随灌水次数的增加,1#几字型滴灌带从最开始堵塞的后段逐渐向上游延伸,而2#滴灌带堵塞滴头则是由前段和后端向中游延伸。在水肥一体化玉米全生育期间歇性滴灌试验中,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在管首压力低于0.09 MPa下易发生堵塞,需设置迭片式或网式120目过滤器,侧翼迷宫滴灌带堵塞情况随铺设长度增大而加重,在铺设48 m时,水肥一体化灌溉管首压力0.05 MPa效果最优,当首压设置为0.04 MPa时建议铺设距离不超过30 m。通过对滴灌带内堵塞物质的观察和检测,发现滴灌带的堵塞过程中既有物理堵塞也有化学堵塞,包括水中夹杂的土壤杂质如细小砂砾,以及土壤中硅酸盐成分与磷肥中的碳酸根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还有水中钙离子与肥料中磷酸离子反应产生沉淀都可能造成堵塞,滴灌带滴头堵塞多发生在迷宫流道入口及前段,在滴灌带流量小时更易发生堵塞,造成后续肥料也难以通过。(3)对四种迷宫流道建立模型运用FLUENT进行了水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对两种大田堵塞试验的灌水器迷宫流道作固液两相流分析,得出迷宫流道内压力从进口顺流道内部水流前进方向均匀下降,压力变化都发生在迷宫流道内部水流易发生突变的转弯尖角处,迷宫流道长度越长则单个迷宫单元的消能越低,两者关系呈负相关。每个迷宫单元内部流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欧姆链型流道和内镶贴片式圆弧形流道背水拐角处出现很明显的旋涡和二次流动区,可以有效的减缓堵塞,内镶贴片式圆弧流道进口处及侧翼式欧姆链型流道在迎水面顺时针拐角处流速较低而固体颗粒浓度较高,固体颗粒容易在此沉积。(4)通过对滴灌带沿程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分析,得出使用常压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施肥均匀度高于使用低压的侧翼迷宫式滴灌带,其中使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首部压力为0.09、01 MPa下与使用侧翼迷宫式滴灌带首部压力为0.06 MPa下施磷肥均匀度最高,铺设侧翼迷宫式滴灌带管首设置低压(0.04 MPa、0.05MPa、0.06 MPa)状态下,作物产量要高于铺设内镶贴片式滴灌带管首设置常压(0.08MPa、0.09 MPa、0.1 MPa),说明低压滴灌可以提高玉米保苗率、有增加产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马千雅[10](2019)在《小麦滴灌灌水器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水器是影响滴灌投资高低的重要参数。本文探讨了密植作物小麦滴灌灌水器参数—滴头流量、滴头间距和毛管间距的多种组合,并用轮灌组数、亩用毛管长度及亩平均流量叁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灌水器参数最优组合为滴头流量2. 4 L/h、滴头间距0. 6 m、毛管间距0. 72 m。采用"一管六行"方式布置毛管,既能保证滴灌小麦湿润比要求,又能节省造价、便于管理、节水增产,为新疆小麦滴灌灌水器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1期)

滴灌灌水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滴灌灌水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璇.“我们不仅要赚钱,更要在世界舞台出彩”[N].济南日报.2019

[2].孙章浩,黄令淼,杨培岭,邱流潮,张艳霞.地下滴灌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王新端.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抗堵性能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李嘉露.分段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夏彬芸,陈红,李善军,张衍林,邵显.滴灌条件下水溶性肥料对灌水器堵塞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曹林宽,郄志红,吴鑫淼.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模拟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7].夏彬芸.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8].王新端,白丹,郭霖.双向流滴灌灌水器消能机理PIV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9].吴婉莹.石羊河流域水肥一体化对滴灌灌水器堵塞和施肥均匀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马千雅.小麦滴灌灌水器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探讨[J].地下水.2019

标签:;  ;  ;  ;  ;  ;  ;  ;  ;  ;  

滴灌灌水器论文-刘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