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治理措施,但水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其生活区域水质变化,在水质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开展未污染河流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为保存本底资料和对污染河流的治理恢复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对湖北省黄冈地区罗田县的胜利河(长江支流——巴河的上游支流,为四级河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共设置12个采样点。对不同级别河流(1-4级河流)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23种。其中,环节动物2种,软体动物5种,蛛形纲2种,甲壳动物3种,鱼类2种,昆虫纲109种。胜利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时间动态为:2009年3月、11月和2010年1月、3月份物种相对较多,2009年8月和10月份物种较少,空间动态为:S2和S3出现的物种最多,S1、S6、S7较少。2.胜利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级别的河流中,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稳定,Margalef指数的变化幅度较大,四级河流的三个指数变化幅度较小;Margelf指数和Pielou指数显示胜利河水质为清洁,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胜利河在少数月份受到一定的轻污染。3.比较了不同微生境的物种相似性。多数站点的相似性指数在0.6到0.8之间,最小为0.472,最大达0.819。4.测定了胜利河1-4级河流中的优势种的现存量周年动态,主要包括密度周年平均值(ind/m2)和生物量周年平均值(mg/m2,湿重)。优势种有九种:直突摇蚊(Georthocladius sp.),长足摇蚊(Larsia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扁蜉(Heptagenia sp.),等蜉(Isonychia sp.),红斑蜉(Ephemera rufamaculata),蚋(Simulium sp.),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圆顶华溪蟹(Sinopotamon teritisum)。5.分析了胜利河优势种的生活史。直突摇蚊和长足摇蚊1年3代,纹石蛾1年3代,扁蜉和等蜉1年3代,红斑蜉1年2代,蚋1年2代,中华新米虾1年3代,圆顶华溪蟹4年1代。6.估算了胜利大型底栖动物河优势种的周年P/B系数和不同级别河流中的周年生产量(干重,g/m2)。7.计算了胜利河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在不同级别河流中的生产量动态。最大生物量(mg/m2)和日均产量(mg/m2*d)分别为:直突摇蚊为3.59,0.20,长足摇蚊为19.51,0.66,纹石蛾为1198.17,175.87,扁蜉为1526.16,363.56,等蜉为1872.58,282.76,红斑蜉为227.94,33.36,蚋为802.32,72.48,中华新米虾为6.61 g/m2,493.55 mg/m2*d,圆顶华溪蟹为8.71 g/m2,95.83 mg/m2*d。8.对7种优势种的营养基础进行了分析。无形态碎屑在肠内含物中所占比例最大。除红斑蜉外,均占60%以上,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也达到60%以上。各优势种的摄食量(g/m2.a)分别为:长足摇蚊为4.60,纹石蛾为309.53,扁蜉为1922.48,等蜉为789.04,红斑蜉为129.20,蚋为287.03,中华新米虾为3598.34。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芳烃分布特征及意义[J]. 地质找矿论丛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