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琳琅满目的图像和景观充斥了当代社会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文化境遇。作为对此现实的理论回应,视觉文化遂成为当代文化研究最为显要的领域之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就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另一位美国学者托马斯·米歇尔也认为,“图像转向”作为当代文化最重要的转向,已经把我们拉进了一个由视觉统率文化的图像时代。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从摄影的发明开始,由镜头机械眼、电子眼拍摄的影像,就成为人类与世界视觉联系最重要的中介,并占据了人类视觉对象最核心的部分。由于自动生成的技术原理和达到“形是”的超逼真的视觉效果,影像划时代地改写了人类的视觉范式。真与美的混同,成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最诡异的逻辑和最深刻的悖论。由此而言,这一时代的视觉范式在根本上就是一种视觉审美范式。纵观图像时代的视觉媒介的发展,从摄影到电影、电视再到数字虚拟影像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视觉审美范式的诡异性和悖论性不断加深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无论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理论发展,还是普通人的现实生存体验都无不深受影响,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问题。本文紧扣影像的技术美学特征,联系媒介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立足观者主体的视觉审美心理,来多维地透视和剖析图像时代人类视觉审美范式的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在方法上,论文把视觉媒介的技术分析、审美主体的心理分析和当代社会的文化分析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在具体论述中,又将现象描述、个案分析和逻辑思辨相结合,力图呈现出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发展演变的多侧面像,并以此为据,展开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与批判。论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论题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和关系分析:什么是图像?什么是图像时代?什么是影像和拟像?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什么是视觉审美范式?图像时代的视觉审美范式有什么特殊性?第二章,回顾前图像时代的两个重要的视觉对象——“像”与“象”。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具体考察“像”与“象”所对应的视觉审美范式;第三至六章,进入图像时代,结合影像的技术美学变迁,具体描述视觉审美范式的演变历程,并剖析演变背后隐含的技术学逻辑和社会学逻辑。这一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依据影像依存的具体的视觉媒介形态,本文辨析了摄影、电影、电视相对应的视觉审美范式。辨析时既注意三者的相互区别,也不忽略它们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根据审美心理分析、媒介技术分析和社会文化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论预设,这一部分在标题设定和论述分析时,都力求呈现出不同媒介阶段的视觉审美范式的三维立体像。第三到六章的标题分别为:第三章《定格写真:机械复制与摄影》:第四章《叙事造梦:文化工业与电影》;第五章《拼贴混成:大众传媒与电视》;第六章《超真实内爆:消费社会与拟像》。需要指出的是,各章的区分都是相对的,不能简单视为是几个阶段的机械式跃进。因为从影像到拟像,是一个复杂演化的、影像不断拟像化的过程。更具体点说,影像是实体,拟像则是一个形而上的逻辑。所以第六章,并没有把拟像对应于一个类似摄影、电影、电视那样的具体媒介。其实,早在摄影中,拟像就为自己埋下种子,当代数字虚拟影像不过是那枚种子绽放的最绚丽的花朵而已。第七章依据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的原理,在前几章对不同媒介视觉审美范式具体描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像技术、精神分析、现代性三个层面出发,深度发掘从影像向拟像转化过程中视觉审美范式演变的内在逻辑——包括媒介技术逻辑、审美技术逻辑和社会文化逻辑。第八章从视觉审美角度观照当代文化,反思世界全面拟像化这一“完美的罪行”及其带来的后果拟或机遇,并从“视觉生产力”和“视觉素养”两个视角探寻身陷拟像“围城”的当代人类的现实生存策略。在这一章,笔者立足视觉审美范式,力图对当代一些重要的视觉文化现象提出些许管见和批判。最后的余论,也是结语,结合网络、数字化、赛博空间、新媒体等发展的新动向,提出后图像时代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思考视觉文化的命运。通过对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描述分析,本文认为,从影像到拟像,实际上是影像自身不断拟像化以及拟像逻辑不断向现实世界转化和泛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观者主体深受机器性媒介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的控制,其审美在不自觉的状态中掉入了拟像的拟仿逻辑陷阱。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为当代人冲破媒介镜像的围城和虚拟文化的蛛网找到现实的方法和路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中国审美范式“厚”[J]. 汉字文化 2020(16)
- [2].诗鬼诗仙的审美范式辨异——从钱钟书的李贺诗评出发[J]. 北方文学 2017(11)
- [3].论音乐鉴赏中的观照意识和审美范式[J]. 报刊荟萃 2017(04)
- [4].文化认同与文学审美范式[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5].网络书法的审美范式及其前瞻[J]. 青少年书法 2008(08)
- [6].浅谈艺术设计审美范式的生态化[J]. 美与时代 2008(02)
- [7].浅谈艺术设计审美范式的生态化[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01)
- [8].一种审美范式的潜在性转向[J]. 美术 2018(08)
- [9].论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范式[J]. 厦大中文学报 2015(01)
- [10].浅谈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范式[J]. 大众文艺 2011(02)
- [11].接受美学视阈下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现代转型[J]. 艺术百家 2008(02)
- [12].审美范式的变迁与忧思[J]. 文艺争鸣 2012(05)
- [13].怀旧电影: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的凸现[J]. 齐鲁艺苑 2010(01)
- [14].审美范式嬗变下楹联元素在当代景观中的重构[J]. 美术大观 2019(03)
- [15].人生仪式与审美还原——论20世纪中国小说的仪式化审美范式[J]. 社会科学 2011(07)
- [16].从皇冠明珠到大众策略——文化研究对传统的文学研究审美范式的变革[J]. 文艺评论 2013(11)
- [17].战争电影审美范式浅论[J]. 电影文学 2017(17)
- [18].审美范式视野中的新诗转型研究——评吕周聚《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8)
- [19].对图像时代审美沉沦的观照和反思——评《从影像到拟像》及其“视觉审美范式”[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0].网络文学:后现代的审美范式[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5)
- [21].中国小品文审美范式的嬗变[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06)
- [22].当前文学审美形态与审美范式的新景观[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3].丝绸之路中阳性审美范式对中国壮美艺术空间的扩展与延伸[J]. 丝绸之路 2012(22)
- [24].中国古典文艺中独特的审美范式——“韵”“味”内涵的转变及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5].文学发展归趋:审美形态与审美范式的时代变迁[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6].行走的风景[J]. 青年文学家 2020(10)
- [27].现代审美文化的商品化背景辨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8].从本雅明到鲍德里亚:审美范式的三重视域[J]. 美与时代(下) 2020(03)
- [29].后现代语境中艺术设计审美范式的转向[J]. 艺术研究 2019(01)
- [30].“意境”审美范式与电子游戏适用性研究[J]. 美与时代(上)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