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法生产氢气和甲烷过程的参数优化](https://www.lw50.cn/thumb/d6add488f884c0aea18c6410.webp)
论文摘要
本文优化了玉米秸秆发酵生产氢气和甲烷的过程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20g/L的蔗糖为底物,考察了七种不同天然产氢菌源的发酵产氢性能,其中经110℃烘干预处理的金水河污泥产氢效果最佳,蔗糖的累积产氢量和最大氢气浓度分别为280ml/g-底物和47.9%;利用上述菌源,以0.3%盐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20g/L),在10L反应器中,36±1℃条件下进行产氢实验,最大产氢量为64.3 ml/g-秸秆、最大产氢速率为18.8mlH2/(g·h)、最大氢气浓度为48.1%。2.研究了酸解条件对玉米秸秆产氢性能的影响,在121℃、固液比为1:10,硫酸浓度为1.5%、水解时间为60min条件下,玉米秸秆的产氢效果最好,累积产氢量为114.7ml/g-秸秆、最大氢气浓度为45.3%。3.在10L半连续流搅拌反应器中,优化了秸秆模拟废水发酵产氢的过程参数,在36±1℃、HRT=6 h、pH=4.5±0.2,产氢反应体系能够持续运行(403h),最大的产氢速率,最大氢气浓度和最大产氢量分别为0.316LH2/(L·h)、62.1%和379.2]ml/g-substrate。4.从温度、初始pH、底物浓度、催腐剂用量等方面系统考察了催腐剂处理的玉米秸秆产甲烷性能,结果显示:在高温50±1℃、初始pH=8.0、催腐剂用量为0.075g/Kg-秸秆的条件下,批次实验中,底物浓度50g/L时,秸秆的产甲烷性能最好,累积甲烷产量、最大甲烷浓度、最大产甲烷速率分别为321.0ml/g-秸秆、78.2%、56.7ml/(g·d);放大实验中,底物浓度150g/L的产甲烷性能最好,累积甲烷产量、最大甲烷浓度、最大产甲烷速率分别为204.9ml/g-秸秆、79.5%、24.1ml/(g·d)。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天然产氢菌源预处理方式对产氢效果的影响1.3 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1.4 生物发酵制氢放大实验的研究现状1.5 产甲烷的研究进展1.6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二章 不同天然菌源的产氢性能2.1 实验材料及主要设备2.1.1 产氢菌源2.1.2 营养液2.1.3 底物:蔗糖2.1.4 主要实验设备2.2 实验方法2.2.1 菌源预处理方法2.2.2 批次试验方法2.2.3 累积产氢量的计算2.2.4 产物的气相组分分析2.2.5 产物的液相组分分析2.3 结果与讨论2.3.1 不同菌源的产氢性能2.4 酸解的玉米秸秆发酵产氢2.4.1 实验材料和主要设备2.4.2 实验方法2.4.3 结果与讨论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酸解条件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3.1 实验材料及主要设备3.1.1 实验原料3.1.2 主要实验设备3.2 实验方法3.2.1 玉米秸秆的酸解方法3.2.1.1 酸解时间3.2.1.2 稀酸的浓度3.2.2 批次试验方法3.2.3 生物气组成及其含量检测3.2.4 液相末端产物组分分析3.3 结果与讨论3.3.1 酸解时间对产氢性能的影响3.3.2 硫酸浓度对产氢性能的影响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秸秆模拟废水连续发酵产氢4.1 实验材料及主要设备4.1.1 产氢菌源及其驯化培养4.1.2 主要实验设备4.2 实验方法4.2.1 厌氧反应器实验方法4.2.2 生物气组成及其含量检测4.2.3 液相末端产物组分分析4.3 结果与讨论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催腐剂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甲烷5.1 实验材料及主要设备5.1.1 实验原料5.1.2 主要实验设备5.2 实验方法5.2.1 批次实验方法5.2.2 玉米秸秆产甲烷的放大实验5.2.2.1 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5.2.2.2 小型放大实验方法5.2.3 生物气组成及其含量检测5.3 结果与讨论5.3.1 批次试验5.3.1.1 反应温度的影响5.3.1.2 初始pH的影响5.3.1.3 催腐剂用量对玉米秸秆产甲烷的影响5.3.1.4 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产甲烷的影响5.3.2 玉米秸秆产甲烷小型放大实验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玉米秸秆论文; 酸水解论文; 发酵论文; 微生物论文; 氢气论文; 催腐剂论文; 甲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