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1](2006)在《电机驱动集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电机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整车性能。传统的电机驱动系统的测试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验需求,因此本课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系统集成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机驱动集成监测系统。电机驱动集成监测系统使用了CAN总线、GPIB总线和以太网构建测试网络。与传统的串行通讯相比,CAN总线在硬件上可减少布线长度,易于扩展和重组,并且增强了通讯灵活性、实时效率和纠错能力。GPIB总线和以太网的使用也有其各自的优点。该方案从实际实验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接口方式,具有较好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本文对各子系统的测量和通讯机制进行研究,完成系统的硬件集成和LabVIEW环境下的软件开发。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对监测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和综合,以此为根据进行误差分配和器件选择,并采取了一些抗干扰和校正措施。本系统实现了对电机驱动系统的电气参数、机械特性、控制参数和环境参数的集成测量,并具备自动记录和查询功能。建立了B/S结构的监测系统,采用标准总线构建测试网络,使用模块化软件开发方式,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并且便于维护、扩展和移植。
韩冰,李少远,孙晓玮[2](2005)在《中断技术在车流量实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车流量实时检测系统具有随机性强、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研究了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中断,保证了车流量检测系统工作可靠。介绍了车流量实时检测系统结构,结合ARMS3C2410的中断机制特点提出对各类中断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并详细叙述了车流量实时检测系统的中断处理过程,给出了中断处理的流程和部分程序代码。实际应用表明,该中断处理方法满足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易于系统扩展,对类似的实时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王伟[3](2005)在《基于LabVIEW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网络监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机械制造业从来就是发达国家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石。机械制造业最基本的装备—数控机床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关键。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机床相结合的产物,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数控系统。本论文描述了一种NC 嵌入PC 型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它是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上,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结合相关硬件开发的。该数控系统在运动方面具有空间直线、圆弧、螺旋线等插补功能,可在手动、自动和电子传动模式下工作。另外,用户可采用客户/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对该数控系统进行网络监控,包括远程面板监控、实时数据通信、现场图像监视等。本论文首先分析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介绍了数控系统的开放式结构和网络监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数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对PCI-7344 运动控制卡和开发平台LabVIEW 作了详细介绍。之后依次详细论述了该数控系统多任务的并行、实时处理和网络监控策略。最后具体介绍了该数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此项研究首次采用LabVIEW 作为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具有创新价值。采用LabVIEW 开发工具,不仅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大大缩短了系统开发时间,从而降低了成本,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相信LabVIEW 会在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军华[4](2004)在《Windows系统下的新型汽车离合器扭转性能检验机的开发》文中指出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扭转性能检验机是汽车零部件试验的重要试验设备。扭转性能检验包括扭转刚度检测与扭转耐久试验。研究开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此类试验设备,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扭转刚度检测机和扭转耐久试验机的开发过程。两台检测设备都是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除机械结构外还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等内容。论文分别阐述了以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测控系统的自动、手动、调参三大功能。 论文结合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性,分析了在Windows环境下本课题控制软件应采用的软件结构模式,通过采用多线程的应用层与实时数据采集的驱动程序层相结合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Windows系统下的多任务与实时性的协调问题。作者采用C++语言具体地实现了这一软件结构模式,并且实现了两台检验机的各项测控功能。 论文针对扭矩耐久试验机和刚度检测机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偶采样周期分工的数据采集策略及基于DMA方式的实时数据采集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两台设备数据采集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多任务的矛盾。论文对以上内容在理论上也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讨论。 论文研制的两台扭转性能测量机均已正式通过了验收,并一直正常运行,表明研制获得成功。
程安宇[5](2004)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仪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网络化仪器是测量技术和仪器发展的新趋势。它是计算机、微电子、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技术在测量、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领域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为仪器的远程操作、网络实验平台等实现提供了底层支撑。 但是,这些新型的仪器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传统的仪器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仪器在精密控制、多任务实现、通信协议、网络化等方面的功能;开发者为熟悉嵌入式系统结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延长了开发周期;软件的可移植性差,二次开发利用率低。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嵌入式系统的特征,结合了测量仪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仪器的标准结构。研究工作是围绕网络化仪器的实现而展开的。首先,描述了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它的广泛应用,网络化仪器是其目前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仪器结构的特点,提出了网络化仪器的四层结构,并深入的分析了每层构造和特点。另外,根据网络化仪器的四层结构建立了一个软硬件平台,并实现了网络化SF6气体检测仪,同时给出了编程实例和性能分析过程。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网络化仪器的发展趋势。
周亦敏,王庆祥,陈家琪[6](2003)在《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文中提出给出了用八位微处理器构成测控系统中多中断扩充的方法,叙述了8214、8259的具体应用。介绍了基于PC机的测控系统中进行多中断管理的实现办法,用C++给出相关程序。总结了多中断管理的技术要点。
席治国[7](2003)在《Windows系统下数控软件设计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数控机床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基于IPC的PCNC和开放式数控系统是现在数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研究高精度、通用的、基于IPC并具有开放式性的数控系统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它制造行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性、虚拟设备驱动程序以及数控系统软件的特点,分析了在Windows9X环境下开发数控软件和实现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几个重要问题:数控系统软件结构、高精度的定时器在Windows9X操作系统下的选取与考核、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在数控系统软件中的应用以及基于COM组件的开放式数控软件实施方案。文中针对虚拟设备驱动程序不能应用浮点数的特点和以高性能数控系统设计为目标,改进了数值增量插补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减速算法。作者应用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出Windows9X环境下的数控系统软件,验证了上面的这些问题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论文还分析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对开放式数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状况。针对在Windows9X系统下实施开放式数控系统特点,论文分析了开放式数控的特点和COM组件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OM组件和设备驱动程序来共同构建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策略,并指出采用这种策略实现开放式数控系统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电机驱动集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集成监测系统概述 |
1.2.1 系统集成 |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 |
1.2.3 虚拟仪器技术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集成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2.1 总体设计原则及流程 |
2.2 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
2.2.1 电机驱动系统实验概况 |
2.2.2 需求分析 |
2.2.3 功能设计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测试系统集成的通用技术 |
2.3.2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
2.3.3 系统软硬件配置 |
2.4 系统误差分析 |
2.4.1 不确定度的合成 |
2.4.2 系统误差估算与分配 |
第三章 子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
3.1 电气参数监测子系统 |
3.1.1 电气参数监测子系统设计方案 |
3.1.2 LEM 功率分析仪GPIB 通讯机制 |
3.2 机械特性监测子系统 |
3.2.1 机械特性监测子系统设计方案 |
3.2.2 转速及转矩信号的测量原理 |
3.2.3 子系统搭建及测试实验 |
3.3 控制参数监测子系统 |
3.3.1 CAN 总线技术 |
3.3.2 控制参数监测子系统应用层协议 |
3.3.3 IMC C1 的CAN 通信实现 |
3.4 环境参数监测子系统 |
3.4.1 温度测量器件选择及其精度分析 |
3.4.2 电阻温度检测器(RTD)测量方法 |
第四章 集成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
4.1 软件总体设计与开发 |
4.2 LEM 功率分析仪的GPIB 通信 |
4.3 IMC 数据采集器集成开发 |
4.4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
4.4.1 数据库设计 |
4.4.2 LabVIEW 下数据库的开发 |
4.5 软件集成 |
4.5.1 功能集成 |
4.5.2 界面集成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目的和内容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1 电气参数验证 |
5.2.2 控制参数验证 |
5.2.3 机械特性参数的验证 |
5.2.4 温度参数的检验 |
5.2.5 数据记录 |
5.2.6 其他 |
5.3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LabVIEW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网络监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先进制造技术 |
1.2 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况 |
1.3.1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 |
1.3.2 开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基本指导思想 |
1.3.3 基于PC 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
1.3.4 NC 嵌入PC 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
1.4 数控系统网络监控概况 |
1.4.1 网络监控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
1.4.2 数控系统网络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基于LabVIEW 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整体结构 |
2.2 硬件介绍 |
2.2.1 服务器 |
2.2.2 PCI-7344 多轴运动控制卡介绍 |
2.2.3 伺服驱动系统 |
2.2.4 其它硬件 |
2.3 软件方案 |
2.3.1 数控系统软件的几种结构模式介绍 |
2.3.2 本数控软件的开发方案 |
第三章 开发工具软件LabVIEW 介绍 |
3.1 LabVIEW 的基础知识 |
3.1.1 LabVIEW 编程环境介绍 |
3.1.2 LabVIEW 的操作模扳 |
3.2 LabVIEW 的运行控制技术 |
3.2.1 VI Server 技术 |
3.2.2 同步控制技术 |
3.3 LabVIEW 的特点和优点 |
第四章 本数控系统多任务并行处理的研究 |
4.1 多任务并行处理分析 |
4.1.1 概念 |
4.1.2 数控系统的多任务并行处理特点 |
4.1.3 并行处理技术途径 |
4.2 Windows 与多线程 |
4.2.1 多线程技术概述 |
4.2.2 多线程技术的协调同步机制 |
4.3 LabVIEW 与多线程 |
4.3.1 LabVIEW 中的多线程处理 |
4.3.2 LabVIEW 的同步控制技术 |
4.4 本数控系统多任务并行处理的策略 |
第五章 本数控系统实时任务处理的研究 |
5.1 实时性概念 |
5.2 数控系统任务的实时性 |
5.3 本数控系统任务实时性的实现方案 |
5.3.1 本数控系统强实时性任务的具体实现策略 |
5.3.2 本数控系统弱实时性任务的具体实现策略 |
5.3.3 LabVIEW 的多任务调度策略 |
第六章 本数控系统网络监控的研究 |
6.1 网络计算处理模式 |
6.1.1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
6.1.2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 |
6.2 Labview 中的网络通信方式 |
6.2.1 TCP 与UDP 通信 |
6.2.2 DataSocket 通信 |
6.2.3 VI Server 技术的网络控制 |
6.2.4 Remote Panels 技术 |
6.3 本系统网络监控的策略 |
第七章 本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
7.1 软件系统总体框架 |
7.2 主程序的设计 |
7.3 软件主要模块的设计 |
7.3.1 手动模块的程序设计 |
7.3.2 自动模块的程序设计 |
7.4 网络监控的实现 |
7.4.1 远程面板的实现 |
7.4.2 实时数据的网络通信 |
7.5 程序编译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其余典型程序 |
(4)Windows系统下的新型汽车离合器扭转性能检验机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扭转性能检验机概述 |
2.1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的概念 |
2.2 扭转性能检验机系统的组成 |
2.3 从动盘总成扭转刚度检测机概述 |
2.3.1 功能概述 |
2.3.2 从动盘总成扭转刚度检测机的试验方法 |
2.3.3 从动盘总成扭转刚度检测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
2.4 从动盘总成扭转耐久试验机概述 |
2.4.1 试验机功能概述 |
2.4.2 从动盘总成扭转耐久试验机的试验方法 |
2.4.3 从动盘总成扭转耐久试验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
3 扭转性能检验机的原理及总体设计 |
3.1 扭转性能检验机机械结构设计 |
3.1.1 刚度检测机机械结构设计 |
3.1.2 耐久试验机机械结构设计 |
3.2 扭转性能检验机的驱动原理及设计 |
3.2.1 交流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原理 |
3.2.2 检验机所用变频器的控制方式选择 |
3.3 扭转性能检验机的检测系统设计 |
3.3.1 检验机的测试参数 |
3.3.2 检验机的测试原理 |
3.4 扭转性能检验机的控制方案与组成 |
4 检验机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配置 |
4.2 接口电路设计 |
4.2.1 模拟量输入接口 |
4.2.2 开关信号输入输出接口 |
4.3 强电控制电路 |
5 Windows系统下的测控软件结构设计 |
5.1 检验机软件系统的特点 |
5.2 检验系统软件的结构模式分析与选用 |
5.3 Windows系统下软件结构的实现模式 |
6 测控软件中的多线程与VXD驱动程序开发 |
6.1 多线程与驱动程序的概念与原理 |
6.1.1 Win9X与多线程 |
6.1.2 VMM和VxD |
6.1.3 Win9x的中断处理机理 |
6.1.4 控制系统的VxD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Ring3)间的通信 |
6.1.5 系统DMA |
6.1.6 底层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
6.2 耐久试验机实时控制的实现 |
6.2.1 应用层的多线程 |
6.2.2 驱动层的中断 |
6.2.3 驱动层与应用层的通信 |
6.3 刚度检测机实时控制的实现 |
7 扭转性能检验机功能软件设计 |
7.1 总体结构设计 |
7.2 调参功能模块设计 |
7.2.1 参数输入与修改模块 |
7.2.2 扭矩标定模块 |
7.3 自动测试模块设计 |
7.3.1 耐久试验机的自动测量功能 |
7.3.2 刚度检测机的自动测量功能 |
7.4 手动调整模块设计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仪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仪器的发展过程 |
1.3 网络化仪器的特点 |
1.4 网络化仪器的应用 |
1.5 网络化仪器发展趋势 |
1.6 本文展开的工作 |
第二章 网络化仪器的结构 |
2.1 网络化仪器的结构 |
2.2 应用层 |
2.3 软件层 |
2.4 硬件抽象层 |
2.5 硬件层 |
2.5.1 嵌入式处理器 |
2.5.2 外围电路 |
2.5.3 外部设备 |
2.6 设计方法 |
2.6.1 常规设计方法 |
2.6.2 V模式软硬件系统设计方法 |
2.7 小结 |
第三章 网络化SF6气体密度检测仪的设计 |
3.1 硬件电路的设计 |
3.1.1 处理器模块 |
3.1.2 采集模块 |
3.1.3 人机界面模块 |
3.1.4 串口通信模块 |
3.1.5 网络模块 |
3.2 软件平台的建立 |
3.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3.2.2 uClinux特点 |
3.2.3 开发环境的建立 |
3.3 小结 |
第四章 编程实现与性能分析 |
4.1 系统初始化实现与分析 |
4.2 检测仪主要功能的实现 |
4.3 网络功能的实现 |
4.3.1 网络结构与网络协议 |
4.3.2 Web服务的特点 |
4.3.3 Web服务的实现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八位微处理器中的多中断管理 |
2 80i86中的多中断管理 |
3 总结 |
(7)Windows系统下数控软件设计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PCNC的发展趋势 |
1.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 |
1.3 国内数控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
1.3.1 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 |
1.3.2 我国数控发展的趋势 |
1.4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 WINDOWS系统下的数控软件结构分析 |
2.1 CNC软件系统的特点 |
2.2 数控系统软件的结构模式分析与选用 |
2.3 WINDOWS系统下软件结构的实现模式 |
3 数控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的定时器选取精度考核以及多任务调度 |
3.1 WINDOWS下定时器的选择 |
3.1.1 WM_TIMER系统消息定时器 |
3.1.2 多媒体定时器 |
3.1.3 对系统CMOS/实时时钟(RTC)编程实现精确定时 |
3.1.4 其它的定时方式 |
3.2 定时精度的测量 |
3.3 数控系统在WINDOWS平台下的多任务调度与实现 |
4 数控底层VxD文件的中断与通信 |
4.1 底层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
4.1.1 VxD文件开发工具包 |
4.1.2 调试工具SoftIce |
4.2 数控VxD程序的中断延时误差分析 |
4.2.1 Windows系统对于中断的处理机理 |
4.2.2 数控VxD程序的延时误差分析 |
4.3 数控系统VxD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RING3)的通信 |
4.3.1 利用Microsoft提供的设备输入输出控制函数DeviceIoControl()来实现 |
4.3.2 Win32事件通信方式 |
4.3.3 共享内存方式通信 |
4.3.4 其它通信方式 |
5 改进的数字增量法插补 |
5.1 直线插补 |
5.2 圆弧插补 |
5.3 速度控制 |
5.3.1 速度控制分类 |
5.3.2 速度控制 |
5.3.3 加减速点的确定 |
6 数控软件设计 |
6.1 本数控系统功能及软件结构 |
6.1.1 系统功能设计 |
6.1.2 数控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6.2 编辑功能 |
6.2.1 零件程序的编辑与修改 |
6.2.2 零件程序的纠错 |
6.2.3 译码功能 |
6.2.4 数据预处理 |
6.3 加工功能(模拟加工) |
6.4 底层软件的设计 |
6.5 模拟加工界面和底层文件VXD的协调 |
7 WINDOWS系统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 |
7.1 开放式数控模式和设计特点分析 |
7.1.1 开放式数控的模式 |
7.1.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计特点 |
7.2 开放式数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7.2.1 国际开放式数控的研究现状 |
7.2.2 国内研究现状 |
7.3 基于WINDOWS系统的COM组件重用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
7.3.1 Windows系统下的COM组件式开放式数控系统性能分析 |
7.3.2 数控系统组件的划分 |
7.3.3 数控系统的数据流向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机驱动集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王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 2006(09)
- [2]中断技术在车流量实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 韩冰,李少远,孙晓玮. 控制工程, 2005(03)
- [3]基于LabVIEW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网络监控的初步研究[D]. 王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4]Windows系统下的新型汽车离合器扭转性能检验机的开发[D]. 张军华. 重庆大学, 2004(01)
- [5]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仪器的研究与实现[D]. 程安宇. 武汉大学, 2004(04)
- [6]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多中断管理[J]. 周亦敏,王庆祥,陈家琪. 航空计算技术, 2003(04)
- [7]Windows系统下数控软件设计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 席治国. 重庆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