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

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BP1基因,HepG2细胞,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反式调节

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1](2012)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xAg蛋白结合蛋白XBP1的上调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获得HBxAg蛋白结合蛋白XBP1,为了解该基因的反式调节机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并克隆XBP1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方法以XBP1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A)-XB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myc-his(A)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衔接两种不同接头,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PCR反应,产物与T/A克隆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经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XBP1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扩增后得到80个200~1 000bp插入片段的克隆,随机挑选其中30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8个已知编码序列基因和2个未知的新基因。结论 XBP1在肝细胞内表达后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许多不同基因表达的变化,这些基因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免疫应答、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杨晓敏[2](2007)在《环加氧酶-2启动子区抑制性结合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体内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键酶,在炎症、肿瘤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它的表达调控研究很多,但尚有一些机制未被阐明。本研究旨在定位小鼠COX-2启动子区的一个转录抑制元件,鉴定此元件的结合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在胰岛β细胞RINm5F中对COX-2启动子进行的一系列缺失和突变分析,发现该转录抑制元件位于启动子-655/-632之间。在电泳迁移率转变实验中,以此段序列为探针,与RINm5F细胞的核提取物共孵育,出现了叁个迁移条带,说明核提取物中有叁种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与转录抑制元件相结合。根据这些蛋白与转录抑制元件之间的特异结合能力,将它们纯化出来,然后经质谱分析,其中一种蛋白被鉴定为不含POU结构域的八核苷酸结合蛋白(non-POU-domain-containing,octamer binding protein,Nono)。进一步对Nono进行功能分析,我们发现,它参与了电泳迁移率转变实验中迁移率较慢的两条带的形成,以它经典的结合序列—八核苷酸基序(octamer)作为冷探针,可以完全抑制迁移率较慢的两条带的形成,而对迁移率最快的一条带没有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Nono的过量表达能显着抑制COX-2启动子的活性;而将转录抑制元件所在的位点突变后,Nono的过表达对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这说明Nono确实是通过结合到这个转录抑制元件发挥下调COX-2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小鼠COX-2启动子-655/-632之间存在着一个转录抑制元件,在胰岛β细胞RINm5F中有包含Nono在内的数种核蛋白结合到此元件上,从而降低了COX-2启动子的活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个转录抑制元件具有细胞特异性,因为在另外几种细胞系中这个转录抑制元件的突变不会引起COX-2启动子活性的改变。我们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对COX-2转录调控的认识,而且为临床上治疗炎症、肿瘤等COX-2高表达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林玲[3](2007)在《环加氧酶-2启动子区抑制性结合蛋白Nono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体内催化产生前列腺素(PGs)等炎症活性物质的关键酶。作为一种诱导型合酶,COX-2可被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有丝分裂原等多种刺激因素诱导表达。研究已证实,COX-2的异常高表达与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发现,小鼠COX-2启动子区-655/-632位置上存在着一个转录抑制元件,并且质谱鉴定提示与该元件相结合的其中一种DNA结合蛋白为Nono(non-POU-domain-containing,octamer-binding protein)。Nono是一种功能复杂的核蛋白,参与细胞核内RNA加工、基因的转录调控、DNA重组配对等多个核事件过程。为了在前期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Nono蛋白确实与此抑制性序列结合,本课题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ono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Nono的多克隆抗体,用于超迁移实验。结果显示,pET-28a(+)-Nono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的His-Nono融合蛋白达到了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的要求。最终获得了滴度较高,特异性较好的抗Nono抗血清,纯化出的抗Nono多克隆抗体不仅用于超迁移实验,也为以后进一步研究Nono蛋白在COX-2转录调控方面所起的作用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7-04-01)

武会娟,张丽娟,蓝贤勇,罗军,成军[4](2006)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蛋白结合蛋白E36的上调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获得了HBeAg蛋白结合蛋白HBEBP36(E36),为了解该基因的反式调节机制,本研究拟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并克隆E36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方法:以E36基因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A)(-)-E36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myc-his(A)(-)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 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0-01)

武会娟,成军,张丽娟,蓝贤勇,伦永志[5](2006)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蛋白结合蛋白E36的上调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获得HBeAg蛋白结合蛋白HBEBP36(E36),为了解该基因的反式调节机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并克隆E36蛋白反式激活的靶基因。方法E36基因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A)(-)-E36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myc-his(A)(-)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转化大肠埃希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30个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E36基因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测序后得到27个序列,它们代表17种编码基因,包括ATP合酶、ADP/ATP转运体、NADH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核糖体蛋白L23、核糖体蛋白S21、核糖体蛋白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甲基转移酶类似物7A、CD46抗原、间质抗原2、转录激活因子4、真核转录延伸因子1α、人微管蛋白α、肌动蛋白α,和2个未知片段。结论E36上调HepG2细胞中的17种基因,它们参与能量代谢、蛋白合成、免疫功能调节等生理过程。(本文来源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黄燕萍,张树林,成军,张黎颖,郭江[6](2005)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筛选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反式激活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新基因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HCVFBP2)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FBP2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CVFBP2表达质粒pcDNA3.1(-)FBP2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HepG2细胞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多聚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类新基因HCVFBP2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选取48个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200~1000bp插入片断。挑取30个克隆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28个已知功能基因序列和2个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CVFBP2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阐明HCVFBP2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黄燕萍,成军,张树林,王琳,张黎颖[7](2005)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筛选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反式调节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结合蛋白2的反式调节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 HCV FBP2反式调节的新型靶基因。以HCV FBP2表达质粒pcDNA3.1(-)-HCV FBP2及空载体pcD- NA3.1(-)分别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I 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05-01)

严福明,成军,纪冬,郭江,杨瑗[8](2005)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结合蛋白1反式激活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与克隆HBeAg结合蛋白1(HBEBP1)新基因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HBEB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以HBEBP1表达质粒pcDNA3.1(-)HBEB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BEB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85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对26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5种编码基因,包括14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HBEBP1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徐德斌[9](2004)在《脂多糖结合蛋白功能位点分析及其抑制性多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属于I型急性期反应蛋白,与脂多糖(LPS)的类脂A部分具有高度亲和性。LBP具有致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LBP既可将LPS多聚体转换为单聚体,加速LPS与其受体CD14结合,显着放大LPS的致炎作用;也可加速LPS与靶细胞膜上的清除受体结合,使LPS被靶细胞清除;还可催化LPS与脂蛋白结合,后者可中和LPS的生物学活性,加速体内LPS的清除。LBP的不同作用可能是由不同功能位点决定的。当LBP的某一功能位点与LPS的类脂A结合时,表现为对LPS的增敏作用;而当另一功能位点与LPS的类脂A结合时,则可增强LPS的内化,表现为对LPS的抑制性调理作用。本实验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研究LBP的致炎功能位点和抗炎功能位点,并获得具有抑制LBP致炎活性的可溶性多肽。方法:1. 采用经典的亲和富集法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 以LPS为靶分子,前2轮采用酸洗脱,第3、4轮采用LBP竞争性洗脱,获得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应用结合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确证。2. 应用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即通过ELISA法测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对筛选出的噬菌体克隆进行功能性筛选,获得具有阻断LBP致炎作用的噬菌体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LPS的内化,获得具有阻断LBP抗炎作用的噬菌体克隆。3. 将获得的噬菌体克隆进行DNA测序,根据噬菌体克隆基因中所插入的外源DNA序列推导出呈现的外源多肽氨基酸序列。应用Blast软件将多肽序列与LBP分子的一级结构序列比较分析,对LBP的致炎和抗炎功能位点进行定位。4. 根据获得的具有阻断LBP致炎作用的噬菌体克隆呈现的外源多肽序列,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化学合成具有阻断LBP致炎活性的游离型多肽。5. 用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检测合成多肽的抗炎活性。结果:1. 采用亲和筛选方法,以LPS为靶分子,经过2轮筛选,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WP=11>中获得了可与LPS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再经过2轮LBP竞争性筛选,获得了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2. 从获得的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肽库中随机挑取10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结合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结合实验发现100个克隆中有72个克隆与LPS有较高的结合活性,进一步的竞争抑制实验表明其中16个噬菌体克隆具有与LBP竞争结合LPS的活性,进一步进行功能筛选。3. 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发现,9个噬菌体克隆可显着抑制LBP增敏LPS诱导PBMC分泌TNFα 的作用; LPS内化抑制实验表明,这9个噬菌体克隆均无抑制LBP增强LPS内化作用的活性,其展示肽具有抑制LBP致炎作用的活性。根据上述9个噬菌体克隆基因中插入的外源DNA序列推导出呈现的多肽序列,这9个噬菌体克隆融合多肽的核心序列为WKXRKXFXKXXG,LBP分子一级结构中有一个与多肽序列相似的序列,位于LBP分子的91-102位氨基酸WKVRKSFFKLQG,LBP的91-102位氨基酸片段可能为其致炎功能位点。4. LPS内化抑制实验发现,3个噬菌体克隆具有抑制LBP增强LPS内化作用的活性;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表明,这3个噬菌体克隆均无抑制LBP增敏LPS诱导PBMC分泌TNFα 的作用,这3个噬菌体克隆所展示的融合多肽具有抑制LBP抗炎作用的活性。这3个噬菌体克隆融合肽DNA序列一致,推导融合表达的12肽序列为FHTRWNYWPYLH,可以模拟LBP的抗炎功能位点。LBP分子一级结构中没有与FHTRWNYWPYLH相似的序列,提示该序列可能是LBP与LPS结合的一个模拟位点,而不是线性位点。5. 应用FMOC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LBP致炎活性抑制肽,多肽序列为LBP91-102氨基酸序列WKVRKSFFKLQG-NH2,纯度在95%以上,分子量1523.6,与理论值相符。合成的LBP致炎作用抑制肽可显着抑制LBP增敏LPS诱导PBMC分泌TNFα 的活性。结论:1. 本研究成功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获得了可与LBP竞争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2. 筛选获得的具有特异抑制LBP致炎作用的噬菌体克隆展示肽的核心序列为WKXRKXFXKXXG,与LBP分子的91-102位氨基酸WKVRKSFFKLQG有明显同源性,LBP的91-102位氨基酸序列WKVRKSFFKLQG可能为其致炎功能位点。3. 筛选得到的具有特异抑制LBP抗炎作用的噬菌体克隆展示肽的序列为<WP=12>FHTRWNYWPYLH,可以模拟LBP的抗炎功能位点。该序列与LBP分子一级结构同源性低,提示FHTRWNYWPYLH可能是LBP与LPS结合的一个模拟表位,可以模拟LBP的抗炎功能位点。4. 应用FMOC固相法成功合成12肽WKVRKSFFKLQG-NH2,此多肽具有显着抑制LBP增敏LPS诱导PBMC分泌TNFα 的活性。上述研究研究结果对于阐明LBP在LPS所致内毒素血症中的分子结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致炎和抗炎的平衡关系奠定基础,并为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探索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4-05-01)

钱毅,张明霞,陈永鹏,章廉[10](2000)在《HBV转录后调节序列抑制性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HBV转录后调节涉及多个环节 ,其中 HBV转录后调节序列 (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element,PRE)与宿主肝细胞核相应结合蛋白的结合是其中重要一环 ,二者的结合可促进转录体从细胞核向细胞浆的转运。PRE抑制性结合蛋白与 PRE结合能特异性抑制该环节。故 PRE结合蛋白特别是 PRE抑制性结合蛋白的研究 ,为抗 HBV感染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期刊2000年06期)

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体内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键酶,在炎症、肿瘤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它的表达调控研究很多,但尚有一些机制未被阐明。本研究旨在定位小鼠COX-2启动子区的一个转录抑制元件,鉴定此元件的结合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在胰岛β细胞RINm5F中对COX-2启动子进行的一系列缺失和突变分析,发现该转录抑制元件位于启动子-655/-632之间。在电泳迁移率转变实验中,以此段序列为探针,与RINm5F细胞的核提取物共孵育,出现了叁个迁移条带,说明核提取物中有叁种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与转录抑制元件相结合。根据这些蛋白与转录抑制元件之间的特异结合能力,将它们纯化出来,然后经质谱分析,其中一种蛋白被鉴定为不含POU结构域的八核苷酸结合蛋白(non-POU-domain-containing,octamer binding protein,Nono)。进一步对Nono进行功能分析,我们发现,它参与了电泳迁移率转变实验中迁移率较慢的两条带的形成,以它经典的结合序列—八核苷酸基序(octamer)作为冷探针,可以完全抑制迁移率较慢的两条带的形成,而对迁移率最快的一条带没有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Nono的过量表达能显着抑制COX-2启动子的活性;而将转录抑制元件所在的位点突变后,Nono的过表达对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这说明Nono确实是通过结合到这个转录抑制元件发挥下调COX-2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小鼠COX-2启动子-655/-632之间存在着一个转录抑制元件,在胰岛β细胞RINm5F中有包含Nono在内的数种核蛋白结合到此元件上,从而降低了COX-2启动子的活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个转录抑制元件具有细胞特异性,因为在另外几种细胞系中这个转录抑制元件的突变不会引起COX-2启动子活性的改变。我们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对COX-2转录调控的认识,而且为临床上治疗炎症、肿瘤等COX-2高表达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xAg蛋白结合蛋白XBP1的上调基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2].杨晓敏.环加氧酶-2启动子区抑制性结合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7

[3].林玲.环加氧酶-2启动子区抑制性结合蛋白Nono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南京医科大学.2007

[4].武会娟,张丽娟,蓝贤勇,罗军,成军.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蛋白结合蛋白E36的上调基因[C].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5].武会娟,成军,张丽娟,蓝贤勇,伦永志.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蛋白结合蛋白E36的上调基因[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

[6].黄燕萍,张树林,成军,张黎颖,郭江.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筛选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反式激活基因[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

[7].黄燕萍,成军,张树林,王琳,张黎颖.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筛选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结合蛋白2反式调节基因[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8].严福明,成军,纪冬,郭江,杨瑗.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eAg结合蛋白1反式激活基因[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

[9].徐德斌.脂多糖结合蛋白功能位点分析及其抑制性多肽的筛选[D].第叁军医大学.2004

[10].钱毅,张明霞,陈永鹏,章廉.HBV转录后调节序列抑制性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0

标签:;  ;  ;  ;  

抑制性结合蛋白论文-樊万虎,成军,刘小静,张树林,王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