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意识形态研究

科技意识形态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进入技术霸权时代,意识形态的出场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科技意识形态。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科技意识形态是西方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与工业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是国家合法性危机的补偿程序。科技意识形态在理性基础、特点、运行机制和控制方式上都与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建立在政治功利论的基础上,科技意识形态建立在知识论的基础上,然而都不是以人为出发点,所以应该超越它们,实现意识形态研究视角的生存论转变,建立生存论意义上以人的健康生存与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的意识形态。科技成为意识形态,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建设要求把科技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实现思维方式由“前主客关系的合一”向科学认知方式的转换。

论文目录

  • 导言 技术霸权时代,意识形态出场方式的变化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视角的转变
  • 第一章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
  • 一、科学技术的价值中立性与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 1、追问发达工业社会以前科学技术的本质
  • 2、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技术观
  • 二、作为科学对立面的意识形态
  • 1、意识形态的含义及性质
  • 2、科技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 三、科技与意识形态在发达工业社会新的本质联系
  • 1、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双重特征
  • 2、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
  • 3、科技是怎样成为意识形态的
  • 四、科技在何种层面和意义上成为意识形态
  • 1、作为显性层面的技术专家治国论
  • 2、技术“座架”与“知识/权力”关系
  • 五、大众文化成为意识形态
  • 第二章 科学技术何以成为意识形态
  • 一、理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 1、作为完整理性的古代理性
  • 2、近代理性主义的内在危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
  • 3、工具理性的无限扩张与价值理性的日益萎缩
  • 二、社会生活的逻辑
  • 1、工业资本的逻辑
  • 2、政治统治的逻辑:国家合法性危机
  • 三、科技参与了意识形态的构造
  • 1、科技参与了世界的构造
  • 2、科技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存在方式
  • 3、科技对意识形态的构造
  • 第三章 科技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之比较
  • 一、两种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
  • 二、两种意识形态建立的理性基础不同
  • 三、两种意识形态的特点不同
  • 四、两种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不同
  • 1、政治统治机制与技术经济机制的区别
  • 2、意识机制与无意识机制的区别
  • 五、两种意识形态的功能不同
  • 六、科技意识形态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击和挑战
  • 1、冲击和挑战
  • 2、从知识论到生存论研究视角的根本转变
  • 第四章 科技意识形态的破解与超越
  • 一、科技意识形态的作用
  • 1、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 2、科技意识形态化的后果及其实质
  • 二、科技意识形态的限度
  • 三、现代西方哲学对科技意识形态负效应的破解
  • 1、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基础
  • 2、只还有一个上帝能够救渡我们
  • 3、“大拒绝”和交往行为理论
  • 4、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世界观的解构与超越
  • 四、生存论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 1、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综合性的意识形态
  • 2、人类生存的二重结构是确立意识形态的依据
  • 3、生存理性是生存论意识形态建立的理性基础
  • 4、共产主义是扬弃科技意识形态的现实活动
  • 第五章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中国语境
  • 一、科技意识形态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影响
  • 1、科技兴国正加速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
  • 2、中国现代化要求把科技发展成为意识形态
  • 3、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的两种不同语境
  • 4、中国现代化需要自己的科技批判理论
  • 二、科技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
  • 1、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 2、传统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与认识功能
  • 3、传统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
  • 4、传统意识形态与政治民主化
  • 三、中国语境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
  • 1、中国传统人文主义能否克服西方科学主义的弊端
  • 2、当代中国的文化定位
  • 3、中国语境下实现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镜鉴[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12)
    • [2].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两条进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综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4].为什么意识形态家使一切本末倒置——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理论界 2019(12)
    • [5].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及其建构[J]. 百色学院学报 2019(06)
    • [6].意识形态社会化的三种形态:知识、价值观、制度[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1)
    • [7].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J]. 记者摇篮 2020(02)
    • [8].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学生中的宣传效果及对策[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9].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新格局——基于本土化治理理论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 2020(02)
    • [10].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探析[J]. 理论视野 2020(01)
    • [11].以系统工程推进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化[J]. 理论视野 2020(01)
    • [12].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J]. 领导科学论坛 2020(07)
    • [13].以制度完善促意识形态社会功能的发挥[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生活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15].探析政治哲学视野下意识形态领导权[J]. 知与行 2020(01)
    • [16].“历史”对话“现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递嬗谱系及其当代建构[J]. 理论导刊 2020(06)
    • [17].高校学生党组织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策略建构[J]. 教育现代化 2020(04)
    • [1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逻辑、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 实事求是 2020(03)
    • [19].扛起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时代重任[J]. 新湘评论 2020(12)
    • [20].碎片化传播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7)
    • [21].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22].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基于一种结构性视角的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23].透视美化“996话语”的意识形态幻象[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5)
    • [25].“意识形态”概念流变考梳[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5)
    • [26].“制度与生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 2020(09)
    • [27].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意识形态操作机制及其内在困局[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3)
    • [28].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逻辑与引领[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8)
    • [2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30].分析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风 2019(03)

    标签:;  ;  ;  

    科技意识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