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选择性论文-倪佳东

吸附选择性论文-倪佳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环化合物,聚苯乙烯,静电纺丝,金属离子

吸附选择性论文文献综述

倪佳东[1](2019)在《具有吸附选择性的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多元化、功能化纤维的需求日益增加,多年来纳米纤维一直是功能化纤维的研究重点。由于纳米材料的快速兴起,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能够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水体污染如重金属、染料废水等污染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在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本课题合成了含苯环或吡啶酮结构的双酸、双胺单体化合物,然后通过酰胺化脱水缩合制备得到了两种具有一定大小空腔结构的大环化合物PBPM-1、PBPM-2。分别将这两种大环化合物添加到一定浓度的聚苯乙烯的有机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制备成微纳米级别的改性纤维,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得到的改性纤维进行表征。为了考察两种改性纤维在金属离子废水、染料废水中的吸附性能,从溶液pH、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实验表明,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的PBPM-1、PBPM-2改性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别为439 nm、710 nm,且纤维表面具有粗糙的折皱或孔洞形态。从纤维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中发现,PBPM-1、PBPM-2改性纤维对铅离子都具有较好吸附选择性,吸附容量分别为60.5 mg/g、46.8 mg/g。对铅离子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0-3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中,发现pH是影响吸附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溶液的酸性减弱,改性纤维的吸附容量逐渐变大。同时,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描述。从纤维对染料的吸附实验中发现,PBPM-1、PBPM-2改性纤维对孔雀石绿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且吸附容量分别达到了464.6mg/g、325.8 mg/g。对染料的吸附进行的比较缓慢,通常需要3-7个小时才能达到吸附平衡。同样,pH也是影响染料吸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近中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最好。两种改性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动力学方面,PBPM-1、PBPM-2改性纤维对染料的吸附分别符合准二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此外,改性纤维吸附金属离子、染料后,分别经过在EDTA、盐酸溶液处理后能恢复一定的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龚科,焦峰,陈羽翔,潘秀莲,韩秀文[2](2018)在《MOR分子筛上小分子吸附选择性的~(129)Xe 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丝光沸石(MOR)是最早被发现和利用的天然沸石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甲醚羰基化反应~([1]),甲醇制烯烃(MTO)反应~([1]),和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3])等多种催化反应过程。其具有十二元环一维直通孔道和与之相连的八元环边袋的孔结构,这种独特的孔道结构对于催化过程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4])。本文利用超极化~(129)Xe NMR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分子筛(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陈琛[3](2017)在《MOFs在钢铁企业VOCs吸附、选择性还原脱硝和焦炉煤气制氢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MOFs材料是一种高效多孔材料在吸附领域和催化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前景。VOCs和NOx污染是钢铁企业废气排放污染主要源头之一,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治理VOCs的环境污染已迫在眉睫。选择性还原脱硝(SCR)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焦炉煤气制氢技术是廉价氢气的来源之一。吸附性能和反应活性是VOCs治理、烟气SCR脱硝和PSA制氢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探索和总结MOFs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和催化剂材料在VOCs NOx和PSA制氢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5.能源与环保》期刊2017-11-21)

刘毅,刘永峰,邸多隆[4](2017)在《不同氨基修饰多孔材料的吸附选择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不同氨基修饰的多孔材料,并采用FTIR、N2吸附/脱附等温线、XPS、TGA和色度变化对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制备的材料用于EGCG和咖啡因(CAF)的选择性吸附。修饰后,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而平均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修饰了乙二胺基的多孔材料对EGCG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相对于CAF,其对EGCG的选择性因子高达17.91。修饰了叁乙烯四胺的多孔材料对EGCG也具有很高的吸附效率和选择性因子;然而由于空间位阻的缘故,修饰了密胺的多孔材料对EGCG的吸附效率较低。本研究不同氨基基团修饰的多孔材料对EGCG和CAF的吸附性能不同,说明功能基在吸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除传统的氢键、π-π和筛分作用外,尺寸匹配和窄的孔径分布更利于修饰的多孔材料对EGCG的高选择性。本研究为具有不同基团的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对天然产物中复杂成分的分离富集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7-10-10)

陈邦林[5](2017)在《反转吸附选择性可助金属有机框架纯化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工业中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和成本用于混合物分离或纯化。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小分子烯烃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几种化工产品/原料。为了将它们和其他相似饱和/不饱和烃类副产品分离,需要使用高能耗和环境不友好的低温高压或溶剂萃取精馏技术。因此,亟需发展能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分离纯化小分子烃类的技术和材料~([1])。基于分子几何和物理性质差别,多孔材料可以对混合物中各组分产生差异性吸附,但常规多孔材料缺乏识别机制,对烃类的吸附选择性偏低。(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7年08期)

黄玲[6](2017)在《二维多孔材料对乙炔/乙烯吸附选择性分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是石化、医药化工和煤化工等过程工业中获取高纯化学品的关键步骤,也是能耗和物耗最为集中的过程[1]。目前对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特别是乙烯、乙炔等大需求类基础化学品的分离主要依赖于深冷精馏等高耗能分离技术,其伴随着大能耗、大物耗的问题,因此亟待开发高效、绿色的分离技术。将多孔材料应用于吸附分离过程有望显着降低分离过程中的能耗[2-5]。本文针对乙烯裂解气中乙炔脱除这一重要工业分离过程,设计出具有特殊功能基团的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并对其选择性吸附乙炔的性质展开理论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的手段,发现该类材料具有大孔径、高BET比表面积的特性;进一步研究该材料对乙炔/乙烯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材料对乙炔表现出优先吸附的特性,在298 K, 1 bar下乙炔/乙烯选择性为1.1,是迄今为数不多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中对乙炔/乙烯吸附选择性较好的一类材料。该选择性归因于多孔材料中的共轭基团与乙炔之间较大的π-π相互作用,类似的设计思路同样可以相应用于其他的多孔材料中。(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期刊2017-06-08)

陈培红,王超展,卫引茂[7](2017)在《掺杂Cu磁性吸附剂及其对茶碱的吸附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碱作为一种支气管扩张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但其治疗范围窄,只有血药浓度在20–100μM范围内有效,超过该范围则会产生毒性,可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等[1]。因此就要求准确测量血液中的茶碱浓度,从而确定茶碱的用量。由于在生物样品中基质较复杂,且类似结构的内源性干扰物较多,选择性地富集生物样品中的茶碱就成为对该物质分析的关键之一。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证明Zr掺杂Fe_3O_4微球对邻羟基化合(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张雪彦[8](2017)在《木质素定向化学修饰吸附材料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酸木质素为原料,通过定向化学修饰(酯化反应和点击反应)制备多酚型、希夫碱型和半胱氨酸型木质素基离子吸附材料。分别表征了叁种离子吸附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形貌特征,分析了吸附环境因素对材料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吸附材料结构与吸附机理/吸附选择性能的内在关系。1.多酚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GLA)的制备及其Pb(II)吸附选择性研究以乙酸木质素为基体,接枝含多酚结构的没食子酸吸附单元,制备多酚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GLA),研究对Pb(II)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GLA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值6.0,Pb(II)初始浓度300 mg/L和吸附时间120 min;(2)GLA对Pb(II)的吸附量为103.69 mg/g,且在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条件下对Pb(II)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选择因子k=1.890);(3)GLA对Pb(II)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即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值,焓变(ΔH)与熵变(ΔS)均为正值,表明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过程;(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LA对Pb(II)的吸附作用以化学螯合形式为主。2.希夫碱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SLA)的制备及其Pb(II)和Cu(II)吸附选择性研究以乙酸木质素为基体,利用醛基-胺基点击反应接枝希夫碱结构单元,制备希夫碱型木质素基离子吸附材料(SLA),研究对Pb(II)和Cu(II)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胺化木质素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木质素:HCHO:DETA质量比为3:1.2:1.5,SLA的最佳合成反应时间为12 h;(2)SLA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值5.0,SLA对Pb(II)和Cu(II)的吸附剂量分别为2.0 g/L和1.0 g/L,初始浓度分别为200mg/L和250 mg/L,吸附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60 min;(3)SLA对Pb(II)和Cu(I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0.45 mg/g和61.34 mg/g,在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条件下中,SLA对Pb(II)和Cu(II)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4)SLA对Pb(I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SLA对Cu(II)的吸附过程既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又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这与吸附材料SLA的结构及Cu(II)的离子理化性质有关;Pb(II)和Cu(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即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的ΔG均为负值,ΔH与ΔS均为正值,表明均为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过程;(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LA通过活性胺基与羟基与Pb(II)和Cu(II)发生电子共享或转移的吸附作用,同时还与Cu(II)发生螯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3.半胱氨酸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研究以乙酸木质素为基体,利用巯基-烯基点击反应接枝含半胱氨酸结构的吸附单元,制备半胱氨酸型木质素基吸附材料(NLA),研究对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烯基木质素(AL)和NLA的最佳合成反应时间分别为12 h和2 h。(2)NLA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值6.0,NLA对Cu(II)和Pb(II)的吸附剂量分别为2.0 g/L和1.5 g/L,初始浓度均为150 mg/L,吸附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60 min;(3)NLA对Cu(II)和Pb(II)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68.53 mg/g和57.89 mg/g,对Cu(II)和Pb(II)具有良好吸附选择性和再生使用性能;(4)NLA对Cu(II)和Pb(II)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即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中的ΔG、ΔH和ΔS均为负值,表明均为自发的放热熵减过程;(5)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NLA吸附机理主要通过O、N和S的孤对电子与Cu(II)和Pb(II)发生配位作用和羧基的静电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7-04-01)

罗颖娣,林东强,姚善泾[9](2016)在《混合模式介质对人IgG、IgA和IgM的吸附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模式层析(Mixed-mode Chromatography,MMC)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配基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基团,可以与目标物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提高结合的选择性。配基密度较高,吸附容量大,且具有非盐依赖特性,已在抗体分离纯化中得到应用,但对不同抗体类型的分离选择性尚待深入研究。本文选择典型混合模式介质MEP Hyper Cel,以及叁种实验室自主设计的新型介质,以人Ig G、Ig A和Ig M为分离对象,分析不同p H条件下介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6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0-20)

任萍,刘铮,张婷婷,张小艺,徐慧娟[10](2016)在《不同长度酰胺手臂的吸附树脂对罗布麻黄酮的吸附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布麻叶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干燥叶,是传统的平肝息风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量药理研究和各种文献报导总黄酮是罗布麻叶中主要有效部位之一~([1,2]),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脑缺血以及肝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效果~([3-5])。如果能有可以工业化的、更经济有效的办法将罗布麻中的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出来就能更好的研究其药理和保健功能,减少因杂质而导致的副作用的产生。目前,对于黄酮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有很多种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9)

吸附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丝光沸石(MOR)是最早被发现和利用的天然沸石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甲醚羰基化反应~([1]),甲醇制烯烃(MTO)反应~([1]),和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3])等多种催化反应过程。其具有十二元环一维直通孔道和与之相连的八元环边袋的孔结构,这种独特的孔道结构对于催化过程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4])。本文利用超极化~(129)Xe NMR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分子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选择性论文参考文献

[1].倪佳东.具有吸附选择性的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

[2].龚科,焦峰,陈羽翔,潘秀莲,韩秀文.MOR分子筛上小分子吸附选择性的~(129)XeNMR研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陈琛.MOFs在钢铁企业VOCs吸附、选择性还原脱硝和焦炉煤气制氢领域的应用[C].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5.能源与环保.2017

[4].刘毅,刘永峰,邸多隆.不同氨基修饰多孔材料的吸附选择性比较[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7

[5].陈邦林.反转吸附选择性可助金属有机框架纯化烯烃[J].化学进展.2017

[6].黄玲.二维多孔材料对乙炔/乙烯吸附选择性分离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2017

[7].陈培红,王超展,卫引茂.掺杂Cu磁性吸附剂及其对茶碱的吸附选择性[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8].张雪彦.木质素定向化学修饰吸附材料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选择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9].罗颖娣,林东强,姚善泾.混合模式介质对人IgG、IgA和IgM的吸附选择性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6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10].任萍,刘铮,张婷婷,张小艺,徐慧娟.不同长度酰胺手臂的吸附树脂对罗布麻黄酮的吸附选择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吸附选择性论文-倪佳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