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FSH B亚单位测定在青春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尿FSH B亚单位测定在青春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Application of the assay of urine FSH B-subunit in patients with pubertal disorders(论文文献综述)

赵腾[1](2021)在《NMDA受体亚基GluN2A/GRIN2A功能丧失型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精准药物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是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主要受体。其作为一种配体门控型的离子通道,在突触内主要参与介导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产生及传递,在突触外还可参与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突触前GABA释放,进而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的产生。而构成神经元网络的兴奋性突触信号和抑制性突触信号的失衡是形成癫痫的重要原因。因此,NR应该是影响神经元网络兴奋/抑制平衡的关键因素。通过一些临床病例及细胞水平受体功能分析证实,NR功能增强型(Go F)基因突变和功能丧失型(Lo F)基因突变均可导致癫痫。而作为NR的亚基之一,GluN2A/GRIN2A突变的患者中78%表现为癫痫,是目前NR基因变异相关癫痫研究的重点。目前,Lo F型NR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转基因动物水平进行在体、离体电生理及行为学研究,进而明确该型基因突变致病的特点和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一些变构调节剂可以逆转部分基因变异所致的NR功能异常。通过细胞水平筛选并在动物水平干预,可能筛选出对Lo F型NR较为有效的正向变构调节剂(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 s,PAMs),从而为临床精准化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支持。研究方法:本课题以临床报道及细胞水平受体功能分析证实较为典型的Lo F型突变GluN2A/GRIN2A-V685G为研究位点。首先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在细胞水平进行NR功能验证,并根据文献资料选择了孕烯醇酮硫酸酯(PS)、24(S)羟基胆固醇(24(S)-HC)、妥布霉素、花生四烯酸、D-丝氨酸、精胺以及谷氨酸、甘氨酸做为备选药物在细胞水平进行敏感药物筛选,选出1-2种最为敏感的药物作为干预药物。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法制备GluN2A/GRIN2A-V685G转基因小鼠,而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WT)、功能丧失型突变组(Lo F)、空白治疗组(WT+drug)、突变治疗组(Lo F+drug)。在行为学方面,观察各组小鼠自发癫痫发作的情况,进行癫痫等级评分。若无自发癫痫的表型,则在各组建立高热癫痫模型,评估癫痫发作的阈值(发作潜伏期)。应用新颖物体识别实验(NOR)以及新颖物体位置识别(NOL)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认知状况;应用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抑郁行为状况。在体检测各组小鼠皮层脑电图异常放电水平,并将各组小鼠断头取脑,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NR所介导的电流(EPSC)以及GABA能中间神经元所介导的m IPSC水平,同时检测全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变化。最后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luN2A亚基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本课题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在细胞水平进行了NR功能验证,结果显示转染GRIN2A-V685G突变c DNA的蛙卵表面NR电流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功能基本丧失。将备选药物应用到转染细胞,结果显示24(S)-HC可以部分逆转该突变的NR功能。结合相关文献,最终选择可以增加脑内及血清24(S)-HC水平且已经临床应用于抗HIV治疗的依法韦仑(efavirenz,EFV)作为干预药物。而后将动物分为了WT组、Lo F组、WT+EFV组、Lo F+EFV组。行为学评价显示,各组小鼠均未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在建立高热惊厥模型后,Lo F组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期较短,而Lo F+EFV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则较Lo F组明显延长,各组小鼠的发作强度和发作时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在认知功能评价中,各组在新颖物体识别实验(NOR)中无明显差异,在新颖物体位置识别实验(NOL)中,Lo F组与WT组差异也无显着性,但观察趋势可见Lo F组小鼠较WT组识别指数稍有降低。而Lo F+EFV组的NOL识别指数较Lo F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着性,可见Lo F小鼠可能存在空间记忆能力减退,而EFV可以逆转这种趋势。在抑郁行为评估中,各组小鼠均未发现明显差异,且Lo F组和Lo F+EFV组小鼠在悬尾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反而更短。在体电生理学检测显示Lo F组小鼠的皮层脑电图出现癫痫样放电(seizure-like events,SLEs)的频率明显增加,而Lo F+EFV组则较少出现SLEs,说明EFV可以部分抑制突变小鼠的脑内异常放电。随后利用膜片钳进行突触内NR电流(EPSC)水平检测显示Lo F组电流幅度和最大电流面积均明显降低,Lo F+EFV组则较Lo F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着性。m IPSC水平检测显示各组电流的振幅峰值(peak amplititude)检测中未发现明显差异,但在电流发放频率(event frequency)检测中,Lo F组较WT组明显下降,而Lo F+EFV组则无下降。随后进行全细胞动作电位检测显示与WT组相比,Lo F组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动作电位阈值有所下降,动作电位幅度值增加,动作电位输入电阻增加,相同电流刺激下动作电位根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而Lo F+EFV组较Lo F组在动作电位上述指标中有逆转的趋势,但差异无显着性。而后进行的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组在GluN2A表达中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1)GRIN2A-V685G突变可使GluN2A亚基配体结合结构域(ABD)功能障碍,致谷氨酸效力丧失,进而导致NMDA受体功能障碍。(2)GluN2A/GRIN2AV685G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内NR介导的EPSC降低,而由突触外NMDAR参与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所介导的m IPSC也下降。使神经元网络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增高。(3)GluN2A/GRIN2A-V685G转基因小鼠容易出现癫痫发作,其皮层脑电图可见异常放电增多。(4)抗HIV药依法韦仑(EFV)可以通过增加脑内24(S)羟基胆固醇水平来部分恢复GluN2A/GRIN2A-V685G突变所致的NMDAR功能丧失,减少皮层的异常放电,抑制转基因小鼠的癫痫发作。

陈蓓丽[2](2020)在《排卵障碍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识别和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基于近亲婚配家系进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致病基因筛查和识别目的:对收集到的两个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一个卵巢功能不全(隐匿期)的近亲婚配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和识别,为了解POI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并通过遗传咨询帮助患者。材料与方法:来自近亲婚配家系中的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均表现为非综合征型POI。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获得的数据过滤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确定该谱系中的潜在遗传原因。Sanger测序分析用以验证家系内变异是否发生共分离。计算机分析系统用以预测该变异产生的影响和致病性高低。结果:(1)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确定了与POI相关的新颖且罕见的纯合突变,即FIGLA(c.2T>C)。FIGLA基因起始密码子中的突变会改变开放阅读框,从而导致类似FIGLA基因敲除的效应;(2)首次发现HELQ基因纯合突变是非综合征型POI的致病原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而不能正常与DNA结合,造成DNA损伤修复能力减弱;(3)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确定了与卵巢功能障碍有关的第一个纯合的POLG突变(c.2890C>T;p.R964C)。使用Sanger测序对上述发现的突变进行验证,突变均符合家系共分离。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述突变在数据库中的频率极低且均具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中发现的POI致病突变均为纯合隐性突变,可见双等位基因突变及其隐性遗传模式可能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这项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卵巢功能不全致病基因及变异遗传模式的理解。在未来,这些信息将为遗传咨询和精密医学提供帮助。第二部分激活素A对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PAI-1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目的:在哺乳动物卵巢中,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受纤溶酶原激活物(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动态调节,这是影响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键事件。激活素A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并在人类黄素化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目前,尚不清楚激活素A是否能调节人颗粒叶黄素(h GL)细胞中PAI的表达和产生。本研究旨在了解激活素A对卵巢内PAI-1表达产生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同时了解女性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二者之间的这种调节是否存在。材料与方法:选择合适的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功能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卵巢生物学的细胞活性和潜在分子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永生化的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作为本次研究的细胞模型。这些永生的黄素化颗粒细胞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用于研究黄体发育期与黄体功能相关的细胞活动。同时收集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液,检测激活素A与PAI-1的水平。结果:(1)使用原代和永生化的h GL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本研究证明了激活素A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上调了PAI-1的表达并增加了PAI-1的产生。此外,使用双重抑制方法(分子抑制剂和si RNA介导的敲低),还表明这种生物学功能是由ALK4介导的SMAD3-SMAD4依赖性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的。(2)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卵泡液中的激活素A与PAI-1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内的激活素A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激活素A能通过ALK4受体介导的SMAD3/SMAD4信号途径上调PAI-1的表达并诱导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参与排卵及后期黄体发育的调节。但激活素A与PAI-1之间的这种调节关系在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和PCOS患者的卵泡液内均未观察到,推测体内真实的卵巢环境可能存在多种分子多重通路的时空调节,而这些调节中激活素A对PAI-1的调控并非主导因素。

祁蕊[3](2019)在《左卡尼汀经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的损伤,探明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睾丸损伤中的作用,并探究左卡尼汀是否通过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睾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 法]54只250±1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Vehicle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20mg/kg腹腔注射连续5天)和环磷酰胺+左卡尼汀组(先腹腔注射左卡尼汀100 mg/kg,1h后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天),于给药结束后3d、7 d、2 w、4 w四个时间点灌注后取睾丸。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睾丸中SET、PP2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变化。[结 果]与Vehicle组相比,环磷酰胺组,通过H-E染色发现大鼠睾丸的组织结构变化:生精小管结构明显改变,管壁变薄、各阶段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间质细胞分散且数目减少;环磷酰胺+左卡尼汀组中各级生精细胞虽也存在数量减少,但不如环磷酰胺组严重且生精小管结构基本完整。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各组生精小管中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以及间质细胞中均观察到SET、PP2A、β-catenin的免疫阳性表达物。与Vehicle组相比较,环磷酰胺组中SET表达在3 d和1 w表达水平下降随后略有增加,而PP2A则先增加后又减少,β-catenin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先减少后增加。环磷酰胺+左卡尼汀组的上述指标变化与环磷酰胺组相反。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与Vehicle组比较,环磷酰胺组的SET表达从3d开始下降,7d继续下降(p<0.05),2 w时降至最低水平(p<0.001),4w时仍略低于Vehicle组(P>0.05);而环磷酰胺组中PP2A表达从3d时开始升高,7d持续升高(p<0.01),2 w时达到峰值(p<0.001),4w时仍略高于Vehicle组(P>0.05),SET与PP2A呈反方向变化;环磷酰胺组中β-catenin的表达从3 d开始下降,7 d继续降低(p<0.05),2 w时降至最低(p<0.001),4w时开始恢复,但仍低于Vehicle组(P>0.05)。同一时间点与环磷酰胺组相比,3 d时环磷酰胺+左卡尼汀组的SET表达略低(P>0.05),7 d时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2w升至最高水平并显着高于环磷酰胺组(p<0.001),4 w逐渐降低且高于4 w的环磷酰胺组;PP2A表达与SET呈反方向变化,3d时开始降低并且在7d时低于环磷酰胺组(p<0.001),2w时降至最低(p<0.001),4w开始升高但仍低于环磷酰胺组。β-catenin表达从7 d开始升高并高于相同时间点的环磷酰胺组(p<0.01),2w时达峰值且高于环磷酰胺组(p<0.001),4w略有下降但与环磷酰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1)环磷酰胺可通过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睾丸造成损伤。(2)左卡尼汀可以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大鼠睾丸的损伤,可能经由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阿扎代姆·库尔班[4](2017)在《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瘾经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瘾经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瘾经征的可行性,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异常黑胆质型瘾经征患者72例,首先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100ml,口服,一日三次,按照患者的情况同时选择性地给予复方那尼花蜜膏,色坎库尔蜜膏,米西克蜜膏等,然后按维吾尔医辩证分型量化表评分,从第15天开始按病情连续口服艾皮提蒙糖浆35天,每次100ml,一日两次,从第19天开始继续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和其他药物,按病情选择性的连续口服90天。外治法包括科玛特疗法、欧克乃衣疗法和阿比赞疗法。在住院期间,按患者的情况采用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科玛特疗法37次、欧克乃衣疗法710次,每天一次、阿比赞疗法710次,每天一次。观察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并且分别测定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建立数据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一个疗程以后,Kupperman各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患者Kupperman总评分为35.222士8.474,治疗后为10.25士5.51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upperman评分,治疗后患者病情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轻、中度患者的疗效高于重度患者的疗效。治疗后72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2例,其中痊愈率5.6%,显效率55.6%,有效率36%,无效率2.8%,总有效率97.2%。性激素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意义,P<0.05,E2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在服药期间未发现有过敏现象和不良反应。结论:维吾尔医综合疗法对瘾经征有较好的疗效,明显缓解潮热出汗、头晕、失眠等围绝经期症状,其作用是从整体上调节体液平衡紊乱,增强支配和非支配器官的功能,活跃全身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纠正紊乱的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治疗瘾经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王燕[5](2009)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文献研究及情志致病病因探讨》文中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现代妇科临床中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与其相伴随发生的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脂质代谢紊乱、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PCOS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PCO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师李光荣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PCO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情志不遂是PCOS重要发病因素之一”的学术思想。以补肾调肝法治疗PCOS,疗效显着。本论文是关于PCOS病因学的研究。旨在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初步总结中西医关于PCOS病因学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从理论方面探讨情志不遂引起PCOS的可能发病机制,并通过以补肾调肝法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反证情志不遂对PCOS发病的重要影响。1文献研究1.1古代文献中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类似病症的病因病机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其相关病症的记载在古代医籍中散见于“崩漏”、“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章节中。古代医籍对疾病的描述中具备“月经不调(崩漏、月经后期或闭经)、不孕、肥胖”其中两项者则认为是类似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症。古代医籍的检索依托《中华医典》。1.1.1古代医籍研究显示,劳伤气血和七情内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病症“不孕、崩漏、闭经或月经后期”的致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月经不调—崩漏、闭经或月经后期的致病中更为重要;在不孕的致病因素中,劳伤气血和痰湿为患是两个主要因素,痰湿不孕表现在肥胖不孕中。同时,脏气不足,尤其是脾肾不足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1.1.2总结类似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症的相关病因:脏气不足、劳伤气虚、七情内扰和痰湿为四类主要病因,其中痰湿病因高居首位,其因在于:古籍中将肥胖形体归为痰湿病因,而肥胖为类似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症入选条件之一,使肥胖患者入选多囊卵巢综合征类似病症的机率增加;同时说明古代医家已经重视到痰湿因素在不孕及闭经或月经后期中的致病作用。1.2现代中医文献病因病机研究现代中医文献检索以“多囊卵巢综合征”为检索主题词,检索年限1988.1—2008.12。病因病机归纳显示:PCOS脏腑辨证以肾、肝、脾三脏为主,病理产物涉及痰湿、痰瘀、瘀血。辨证分型频率超过5%的为前六项证型依次是:肾虚痰瘀,肾虚血瘀,肾虚,肾虚痰湿,脾肾阳虚、痰瘀互阻,肾虚肝郁。其中,肾虚是公认的PCOS最主要的病因病机,肾虚合并痰、湿、瘀是相关主要证候。1.3 PCOS病因学现代文献研究成果目前关于PCOS病因学学说主要有:①遗传学说;②胰岛素抵抗;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④青春期发育亢进学说;⑤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学说。其他发病影响因素还有: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慢性炎症学说、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影响。2理论研究2.1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是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的重要致病因素,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2.2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PCOS以闭经和月经不调、不孕为主要临床症状,心理应激状态时出现的神经递质改变和细胞因子变化很多与PCOS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类似之处。因此,心理应激很可能是PCOS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2.3“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情志致病之基础,情志不遂是PCOS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是导师李光荣教授对PCOS辨证治疗的学术思想。对情志不遂致病作用的强调是导师学术思想的特色。因此导师以补肾调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视调畅情志”贯穿治疗始终。3临床研究“情志不遂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是导师李光荣教授认识PCOS的主要学术思想。以补肾调肝法前瞻性治疗PCOS患者42例,其目的在于证明导师学术思想的正确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总结疗效:①PCOS患者疗后排卵率63.63%,妊娠成功率72.72%。②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期缩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疗后患者LH、LH/FSH、T下降,E2水平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补肾调肝法是治疗PCOS的正确疗法,同时进一步说明情志不遂是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结论4.1文献研究:①古代文献中论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类似病症的主要病因为:脏气不足、劳伤气虚、七情内扰和痰湿。②现代中医文献论及PCOS主要病因为肾虚,肾虚合并痰、湿、瘀是相关主要证候。③PCOS病因学现代文献研究主要学说有:遗传学说;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青春期发育亢进学说;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学说。其他发病影响因素还有: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慢性炎症学说、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影响。4.2理论研究: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情志致病之基础,情志不遂是PCOS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4.3临床研究证明补肾调肝、强调调节情志是治疗PCOS的有效治则,说明情志不遂是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浩[6](2008)在《血清抑制素-B在无精子症诊断中的价值(附67例病例报告)》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生殖医学临床基地就诊的67例无精子症患者,通过综合检查确诊其分类,回顾性研究血清抑制素-B浓度在诊断无精子症类型中的价值,并与FSH比较,以此评价血清抑制素-B在临床诊断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间血清抑制素-B浓度无差异,FSH浓度亦无差异,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的血清抑制素-B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梗阻性无精子组,而FSH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梗阻性无精子组,各组的血清抑制素-B与FSH浓度呈明显负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评价检测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抑制素-B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FSHROC曲线下面积。血清抑制素-B与FSH都能作为睾丸生精功能的指标,在诊断梗阻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价值来看可以作为参考指标,而血清抑制素-B的价值大于FSH,其二者的诊断分割点与试剂盒提供的推荐值相差较大,建议临床在使用时应作出自己实验室及相应人群的诊断参考值。

张红星[7](2007)在《Neuregulin-1基因多态性及功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核心家系Neuregulin-1(Nrg-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传递不平衡分析,探讨Nrg-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2)通过测定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中枢和外周的Nrg-1基因mRNA表达,探索Nrg-1基因中枢和外周表达变化关系;(3)通过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Nrg-1mRNA及NRG-1蛋白表达变化,初步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Nrg-1基因功能表达变化情况及功能变化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系。从不同层次多角度考查Nrg-1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推测Nrg-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关系,为阐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1)在258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家系(患病个体及其亲生父母)中,测定位于Nrg-1基因5’端的四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1533(C/T)、rs7820838(C/T)、433E1006(A/G)和rs3924999(C/T),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基因分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该基因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及单倍体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家系中的传递情况,分析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联。(2)应用雄性SD大鼠制作MK-801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0.6mg/kg,100μl/20g),设对照组1(不施加任何因素)和对照组2(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精神分裂症大鼠中枢与外周Nrg-1mRNA的表达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大鼠中枢NRG-1蛋白表达情况,面积百分数做为评定指标。通过与对照鼠相比较,分析中枢和外周的表达变化关系。(3)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31例首发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行外周血Nrg-1mRNA表达测定,与16位同胞和无血缘关系的33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的Nrg-1mRNA表达比较分析,PANSS量表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追踪观察4周,了解Nrg-1mRNA的变化与药物疗效和关系。(4)应用双抗体夹心放射免疫标记分析法测定(3)中21位患者及33位健康对照者血清NRG-1蛋白γ计数,并追踪观察患者4周,比较分析NRG-1蛋白γ计数变化。(5)Genehunter2.0进行传递不平衡分析外,其余数据经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特征分别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进行Hardy-Weinberg(简称H-W)平衡分析,样本中四个单核苷酸位点全部符合H-W平衡,x2值分别为:2.494、3.800、5.454、4.912;P值分别为:0.287、0.150、0.065、0.086。(2)在258个中国汉族核心家系中,rs221533、433E1006、rs3924999三个SNP均存在显着传递不平衡,优先传递的等位基因分别是:C、A、T,x2值分别为:27.45、56.08和10.53;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1。rs7820838未检到不平衡传递(x2=3.31,P=0.081)。频率大于5%单倍体传递分析:rs221 533-rs7820838-433E1006联合分析,单倍体C/C/G和C/C/A传递存在显着性差异(x2分别为5.26、45.08;P值分别为0.026、0.000);rs221533-rs7820838-433E1006-rs3924999联合分析,单倍体C/C/G/T优先传递(x2=10.71,P=0.001)。单倍体C/C/A/C(4%)和C/C/A/T(4%)频率虽小5%,但存在显着性差异,前者共有27个单体,传递21个(P=0.006),后者共有27个单体,全部传递(P=0.000)。3)213个阳性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rs221533、433E1006、rs3924999仍存在显着传递不平衡,优先的传递的等位基因分别是:C、A、T,x2值分别为:20.83、60.48和9.32,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3。rs7820838未检到不平衡传递(x2=0.96,P=0.369)。单倍体频率大于5%传递分析:rs221533-rs7820838-433E1006联合分析,只有单倍体C/C/A存在显着性差异,39条单倍体全部传递(x2=39,P=0.000),C/C/G则未检出差异传递。rs221533-rs7820838-433E1006-rs3924999传递不平衡分析中共发现14种类型的单倍体,单倍体C/C/G/T明显传递不平衡,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1)。单倍体C/C/A/C(占1.6%)共有18个单体,全部传递,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单体C/C/A/T(占3.2%)共有18个单体,全部传递(P=0.000)。(4)三组SD大鼠(对照组1、对照组2、模型组)中枢及外周Nrg-1mRNA表达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中枢:F=9.141,P=0.001;外周:F=8.389,P=0.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两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0只大鼠自身中枢与外周Nrg-1mRNA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7,P=0.000),免疫组化结果中枢NRG-1蛋白表达模型组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服药前与同胞组和非同胞对照组间Nrg-1mRNA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F=6.722 P=0.002),病例组明显低于同胞组和非同胞对照组,同胞组和非同胞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在服药前(0w)与服药后第1周(1st w)、第2周(2nd w),第3周(3rd w),第4周(4th w)Nrg-1mRNA表达量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F=7.482,P=0.000;服药后2nd w、3rd w、4th w与0W相比均显着升高,服药后3rd w、4th w明显高于服药后1st w。服用不同药物的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Nrg-1(于0w、1st w、2nd w、3rd w和4th w)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着性。.(6)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与Nrg-1mRNA呈负相关趋势(r=-0.251,P=0.172),4周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与患者服药前后Nrg-1 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趋势(r=0.332,P=0.06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7)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NRG-1蛋白γ计数比较,患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325、P=0.000),4周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t=1.382,P=0.173);病例组服药前、服药后1st w、2nd w、3rd w、4th wNRG-1蛋白γ计数,存在显着性差异(F=6.3666,P=0.000);服药后4th w与0w、服药后1st w、2nd w、3rd w相比显着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Nrg-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尤其是支持与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2)在动物体内,Nrg-1基因mRNA外周与中枢的表达具有同步性,外周血mRNA表达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枢的变化。(3)精神分裂症患者Nrg-1基因功能表达下降,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这种表达的低下,多种药物表现出相同的效果。(4)NRG-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参与的机理与谷氨酸神经系统有关,NRG-1功能缺陷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之一,尤其是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

田聪贵[8](2007)在《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极为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在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其病理生理改变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神经内分泌、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卵巢局部调控因素等多方面的异常变化。其中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故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是子宫内膜癌和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治疗上主张对症性治疗。其生化改变,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高度的异质性,病因亦尚未阐明,已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内最复杂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肥胖和非肥胖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女性基础内分泌水平的改变,分析肥胖和非肥胖PCOS患者代谢特点,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专人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的PCOS患者74例,采集病史资料,常规测量身高、体重等。PCOS的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新的诊断标准: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临床和(或)生化的高雄激素症;③B超PCOS征,表现为每侧卵巢可见直径2~9mm卵泡≥10~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雄激素增多症,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柯兴氏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及产生雄激素的肿瘤。所有患者近3个月内无激素类药物使用史。其中因不孕为主诉就诊有72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于清晨空腹抽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于月经周期第2~5天或B超监测无优势卵泡时抽取静脉血,测女性基础内分泌水平。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比较肥胖组和非肥胖组之间的代谢特征。结果:①在74例PCOS患者中有1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率为2.1%(1/74);有7例患者糖耐量受损,其发生率为9.5%(7/74),该8例患者空腹血糖均正常,仅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达到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肥胖组空腹血糖及60分钟血糖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74例PCOS患者总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25.7%,其中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44.4%,非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3.8%,肥胖组和非肥胖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4,P<0.05;④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基础内分泌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睾酮均值均接近正常值高限(本研究中以血清总睾酮值≥0.75ng/ml为高雄激素血症诊断标准)。结论:对PCOS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水平难以作为糖尿病的预测指标和危险因子,应做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的基本特征之一,降雄激素治疗是治疗PCOS的一个突破口。

冯昱[9](2007)在《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是由位于17q23染色体上编码成人骨骼肌钠通道的α亚单位(SCN4A)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早期正确的作出诊断,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可减少、减轻发病,并可降低致残率。本研究通过对一个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的中国家系进行详尽、细致的临床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旨在对该病的诊断提供方法和依据,并从临床及细胞水平对其治疗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所有被检人员均来自一个四代中有十五人患有严重的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的中国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完全。(二)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1)实验室检查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甲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检查。对部分患者发作期、发作后一周内、发作间期检测血钾和肌酶水平,并于发作期口服乙酰唑胺前、后24h分别检测尿肌酸水平。(2)HE染色和电镜观察对部分患者于发作间期对腓肠肌进行活检。分别行HE染色及投射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3)电生理检查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运动和冷水试验。(4)统计学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组间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和发展为PM时年龄的性别差异,检验发病年龄与发作频率和预后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2、基因诊断(1)引物设计与合成应用primer3软件自行设计SCN4A基因第13、19、23和24外显子特异性引物(2)基因组DNA提取应用常规饱和酚—酚氯仿方法提取血白细胞中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3)PCR分别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上述标本基因组中的SCN4A基因第13、19、23和24部分外显子。(4)PCR产物检测以1.5%琼脂糖凝胶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5)单链构(?)多态性(SSCP)银染系统检测PCR产物突变(6)测序将疑有突变的样品提纯,用ABI PRISMIN 3700DNA测序仪测序。结果在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检测是否发生氨基酸序列改变并定位。3、治疗(1)骨骼肌细胞原代培养取分别取病人和正常人腓肠肌,采用原代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2)骨骼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取培养10d的成肌细胞接种生长载玻片,用常规SP染色方法进行Desmin的检测。(3)对病人骨骼肌细胞进行bFGF干预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病人组肌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并分为3组:对照组(加细胞及培养液)、浓度组(加细胞培养液及8个浓度的bFGF)、空白调零组(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孵育2天,换10%FBS的培基培养48h以使细胞同步化于G0期,然后用不同浓度bFGF的无血清培基继续培养72h。①用MTT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增殖②骨骼肌细胞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③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④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参数比较采用S.N.K多重比较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一)所有受试者中一个患者发作期血清钾高于正常水平,其他患者发作期均于正常范围,但较发作前有所升高。所有不伴PM的患者每次发作后血CK水平均增高,72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至正常。PM患者血CK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一倍左右。患者口服乙酰唑胺后24h尿肌酸水平下降。(二)肌肉活检显示PM患者受累骨骼肌呈空泡样退行性改变。(三)所有受试患者发作间期肌电图均可见强直放电,皮温下降后强直放电发放频率明显增大力收缩后反转密度下降。PM患者可见正锐波、运动电位时限缩短。所有受试总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发作期插入电位延长,可见强直放电,随意运动时动作电位的数量、时限减少,波幅降低、波形离散,且与肌无力程度相一致。(四)受试患者运动试验运动后CMAP振幅下降均大于40%。冷水试验皮温下降后振幅下降幅度均大于常温下运动试验。(五)发病年龄、频率和发展为PM时的年龄在性别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r=0.2058,t=0.7285,P=0.48),发作频率和预后呈正相关(P<0.05)。(六)所有受试患者SCN4A基因第24外显子4774bp处出现了套峰,为A/G。引起序列变化都是由AACATGTA→AACGTGTA,导致所编码的中性疏水氨基酸蛋氨酸被另一疏水的缬氨酸所替代(Met1592Val)。(七)骨骼肌细胞可体外培养,生长过程为3个阶段:迟滞期、分裂增殖期和肌管形成期,与在体发生过程相似。(八)病人组肌细胞培养初期生长明显慢于正常组,肌细胞大小不均,2周左右开始细胞旺盛生长、有肌管形成,但肌管的形成时间明显迟于正常组,形成数目极少。(九)bFGF对肌细胞生长的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浓度为120mg/ml时作用最大,此时浓度再增大其效应反而下降,160mg/ml时作用大于80mg/m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浓度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十)体外培养的肌病细胞LDH活性和CK活性及蛋白质合成呈明显的bFGF浓度依赖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浓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160mg/ml时作用下降,但与80mg/ml组无差异(P>0.05)。余各浓度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一)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严重程度及避免劳累是预防PM切实有效的途径。(二)运动试验和冷水试验是周期麻痹简单、可靠、易行的临床诊断方法。根据其分类还可缩小热点基因的筛查范围,指导基因诊断。(三)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和发展为PM时的年龄与性别无关;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发作频率越高发展为肌病的年龄越小,肌病越重。(四)SCN4A Met1592Val是正常血钾性周期麻痹中国人的热点基因。对于伴PM的周期麻痹患者,Thr704Met、Met1592Val应作为重点筛查位点。(五)正常血钾性周期麻痹和高钾性周期麻痹并非两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六)对于该病基因并非决定疾病发展方向的唯一因素,适时正确的临床干预可阻止疾病恶化、进展。(七)PM患者受损肌肉体外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融合成肌管能力极弱,存在再生障碍,不能对变性、坏死的肌纤维形成有效再生,故呈进行性肌纤维耗竭过程。(八)外源性bFGF可促进PM患者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增殖分裂,并可促进肌管成熟,对进展性肌病应具有防治作用。(九)正常骨骼肌细胞可体外培养,生长过程与在体发生过程相似。而肌病组骨骼肌细胞存在明显的再生能力障碍,临床上PM并非全身广泛受累,根据这些特性PM患者自体正常细胞移植是可行的。

柯青[10](2006)在《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肉病,分为家族性(famili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FHOKPP)和散发性(Sporadic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SHOKPP)两型,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肌无力伴随血清钾降低,肌无力经常涉及四肢,严重患者可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血清钾降低所致的心律失常。 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联合研究发现HOKPP是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所致的离子通道病,涉及的离子通道基因主要有CACNA1S、SCN4A、KCNE3(分别编码骨骼肌电压门控钙通道α1亚单位,钠通道α亚单位和钾通道辅助亚单位)。目前已发现CACNA1S存在R528H/G、R1239H/G和R1086C突变,SCN4A基因存在R669H、R672H/G/C/S和P1158S突变。有报道KCNE3基因的R83H突变也与HOKPP相关,但此结论尚存在争议。CACNA1S突变相关的HOKPP被定义为Ⅰ型,SCN4A突变相关的HOKPP被定义为Ⅱ型。西方国家统计Ⅰ型HOKPP约占患病人数的69%,Ⅱ型约占8.6%,约22.4%没有找到相关突变。HOKPP不仅具有基因异质性,同时具有表型异质性。 本研究重点是对我国原发性HOKPP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和临床的研究工作。我们收集了来自12个独立家系的18例FHOKPP患者和71例SHOKPP患者。我们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12个FHOKPP家系先证者进行了候选基因(CACNA1S、SCN4A、KCNE3)的全部外显子的筛查;在此基础上,对71例SHOKPP进行了的热点突变筛查。结合基因研究结果,分析HOKPP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突变、突变与非突变、家族性与散发性的表型特征和差异。本研究旨在明确国人HOKPP突变位点、发生比率、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资源的收集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筛查程序的建立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包括临床资料、家系资料及血样和DNA样品

二、Application of the assay of urine FSH B-subunit in patients with pubertal disorde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lication of the assay of urine FSH B-subunit in patients with pubertal disorders(论文提纲范文)

(1)NMDA受体亚基GluN2A/GRIN2A功能丧失型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精准药物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癫痫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2.1.1 癫痫相关的神经结构与功能
        2.1.2 脑结构性病因与癫痫
        2.1.3 感染性病因与癫痫
        2.1.4 免疫性病因与癫痫
        2.1.5 代谢性病因与癫痫
        2.1.6 遗传性病因与癫痫
    2.2 NMDA受体基因变异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2.1 NMDA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2.2.2 NMDA受体的分布
        2.2.3 NMDA受体基因变异与癫痫
        2.2.4 NMDA受体基因变异的药物调节
第3章 研究内容
    3.1 细胞水平评估突变的NMDA受体功能及干预药物筛选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2 GluN2A/GRIN2A-V685G转基因鼠制备
        3.2.1 基因信息
        3.2.2 蛋白信息
        3.2.3 转基因载体构建及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3.2.4 显微注射
        3.2.5 小鼠出生与检测
        3.2.6 交配扩繁
    3.3 转基因鼠癫痫发病机制及精准干预药物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GluN2A/GRIN2A-V685G 突变对 NMDA 受体功能的影响
    4.2 GluN2A/GRIN2A-V685G突变特异性功能增强剂的筛选
    4.3 GluN2A/GRIN2A-V685G突变小鼠行为学改变
        4.3.1 GluN2A/GRIN2A-V685G突变小鼠癫痫发作的特点
        4.3.2 GluN2A/GRIN2A-V685G突变小鼠认知功能变化
        4.3.3 GluN2A/GRIN2A-V685G突变小鼠抑郁行为的表现
    4.4 通过在体及离体电生理学检测探讨 GluN2A/GRIN2A-V685G 突变小鼠癫痫发病的机制
    4.5 依法韦仑(EVF)对 GluN2A/GRIN2A-V685G 突变小鼠行为学、电生理的影响及应用前景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排卵障碍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识别和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近亲婚配家系进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致病基因筛查和识别
    1 背景
        1.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致病因素
        1.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遗传学研究
        1.4 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仪器设备
        2.3 试剂耗材
        2.4 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及网站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卵巢功能减退近亲婚配家系临床资料
        3.2 全外显子数据质量控制
        3.3 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的过滤(变异SNP)
        3.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近亲婚配家系中致病基因的识别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激活素A对人黄素化颗粒细胞中PAI-1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
    1 背景
        1.1 PAI-1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2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排卵
        1.3 激活素A、相关受体及生物活性调节
        1.4 激活素A卵巢内的调节作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激活素A上调hGL细胞内PAI-1 的表达和蛋白生成
        3.2 激活素A可以诱导hGL细胞SMAD2/3 发生磷酸化
        3.3 激活素A诱导hGL细胞发生的SMAD2/3 磷酸化和PAI-1 表达上调现象可以被SB431542消除
        3.4 激活素A诱导hGL细胞发生的SMAD2/3 磷酸化和PAI-1 表达上调是通过ALK4受体介导
        3.5 激活素A诱导hGL细胞发生的PAI-1 表达上调是通过SMAD3/4通路介导
        3.6 激活素A诱导hGL细胞PAI-1 的酶活性增加
        3.7 正常育龄期女性卵泡液内激活素A与PAI-1的关系
        3.8 PCOS患者卵泡液内激活素A与 PAI-1 的关系
        3.9 PCOS患者卵泡液内激活素A、PAI-1 水平与正常育龄期女性的比较
        3.10 PCOS患者hGL细胞PAI-1 水平较正常育龄期女性升高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一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遗传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激活素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左卡尼汀经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试剂
第一部分 环磷酰胺经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左卡尼汀经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损伤大鼠睾丸时的保护机制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瘾经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病情程度判定标准
        1.4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及药物组成
        2.2 治疗顺序
        2.3 疗程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疗效判定标准
    3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1 治疗前后单症状情况
        1.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情况
        1.3 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改善情况
        1.4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疗效情况
        1.5 临床总疗效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3 临床疗效小结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下的定义
        1.1 流行病学特点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雌激素与FSH、LH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孕激素、抑制素、雄激素及其他内分泌的变化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改变与引发的症状的相关性
    2 维吾尔医学对瘾经征的认识
        2.1 维吾尔医古籍中对瘾经征的相关记载
        2.2 瘾经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2.2.1 气质改变是瘾经征发病的前提条件
        2.2.2 异常黑胆质体液是瘾经征的发病之本
        2.2.3 肝脏中体液的形成失调平衡与瘾经征关系密切
        2.2.4 脾胃虚是瘾经征的间接因素
        2.2.5 心虚是瘾经征发病之核心
    3 临床结果分析
        3.1 治法浅析
        3.2 方药分析
        3.3 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异常黑蛋质型瘾经征的疗效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文献研究及情志致病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致病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
    2 肥胖
    3 环境因素
    4 药物影响
    5 疾病影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2 中医药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上篇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文献初步研究
    1 古代文献中类似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症记载及病因研究
    2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现代文献初步研究
        2.1 现代中医文献病因病机研究
        2.2 PCOS病因学现代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中篇 理论研究一情志不遂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
    1 情志不遂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情志致病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3 情志不遂是CPOS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李光荣教授临证理论之精髓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1 诊断及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一般资料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历

(6)血清抑制素-B在无精子症诊断中的价值(附67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7)Neuregulin-1基因多态性及功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基因稳定和人类疾病概述
    第二节 遗传学的几个概念
        2.1 单倍型块
        2.2 基因组语法
        2.3 交叉对话
        2.4 超效等位基因和亚效等位基因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相关学说
        3.1 多巴胺神经功能紊乱学说
        3.2 谷氨酸神经功能紊乱学说
        3.3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紊乱学说
        3.4 神经发育学说
        3.5 遗传学说
    第四节 Neuregulin-1基因及其功能
        4.1 Nrg-1基因及其产物
        4.2 Nrg-1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其功能
        4.2.1 Nrg-1基因在脑内的表达
        4.2.2 Nrg-1基因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
        4.2.3 Nrg-1基因脑内功能网络
第二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Neuregulin-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1.1 对象、材料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2.1 实时PCR反应曲线及SNP分型
        1.2.2 研究对象进行H-W平衡分析
        1.2.3 传递不平衡分析
    第二节 Nrg-1基因功能功能表达与中国汉族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
        2.1 MK-801精神分裂症模型鼠外周及中枢Neuregulin-1的表达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结果
        2.2 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Neuregulin-1基因表达分析
        2.2.1 对象
        2.2.2 方法
        2.2.3 结果
        2.3 间接测定血清NRG-1蛋白方法的建立及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RG-1蛋白测定
        2.3.1 放射免疫法间接测定NRG-1蛋白方法的建立
        2.3.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RG-1蛋白测定
        2.3.3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Nrg-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
    2.精神分裂症患者Nrg-1基因功能发生改变
        2.1 Nrg-1基因功能表达在外周与中枢可能呈现同步性变化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Nrg-1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少
        2.3 MK-801动物模型鼠中枢与外周Nrg-1表达上调分析
    3.NRG-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4.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5.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参与科研

(8)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采集病史
        2.2 糖耐量(O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
        2.3 基础内分泌激素测定
        2.4 诊断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论文一、一个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的中国家系的临床研究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表)
        讨论
        结论
    论文二、一个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的中国家系的基因研究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表)
        讨论
        结论
    论文三、SCN4A Metl592Val突变所致的永久性肌病体外成肌过程观察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生长作用的研究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表)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介

(10)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资源的收集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筛查程序的建立
    引言
    实验步骤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
    一、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的研究
        引言
        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先证者CACNA1S、SCN4A、KCNE3基因突变检测
        CACNA1S基因R1239H突变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研究
        SCN4A基因R672H突变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研究
    二、SCN4A基因V781I突变与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相关性研究
    三、散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研究
    一、原发性和继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特征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相关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Application of the assay of urine FSH B-subunit in patients with pubertal disorders(论文参考文献)

  • [1]NMDA受体亚基GluN2A/GRIN2A功能丧失型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精准药物干预研究[D]. 赵腾. 吉林大学, 2021(01)
  • [2]排卵障碍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识别和分子机制研究[D]. 陈蓓丽.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3]左卡尼汀经PP2A和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 祁蕊.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4]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瘾经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阿扎代姆·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5]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文献研究及情志致病病因探讨[D]. 王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6]血清抑制素-B在无精子症诊断中的价值(附67例病例报告)[D]. 张浩. 吉林大学, 2008(10)
  • [7]Neuregulin-1基因多态性及功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D]. 张红星. 中南大学, 2007(02)
  • [8]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特征分析[D]. 田聪贵.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9)
  • [9]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冯昱. 中国医科大学, 2007(06)
  • [10]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及临床研究[D]. 柯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09)

标签:;  ;  ;  ;  ;  

尿FSH B亚单位测定在青春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