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

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汉语句法上的多元不对称现象,包括语序左右不对称以及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主要探讨汉语不对称现象的表现、作用与规律。所讨论的内容主要为差比句不对称系列和数量成分前置不对称系列,包括:1)汉语差比句语序不对称现象;2)定中短语比较项的不对称;3)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4)差比句不对称的动因;5)否定式中“一量名”格式的不对称;6)否定式时量成分前置的不对称;7)时量成分前置时虚词的不对称;8)否定式数量成分前置不对称的动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标记理论简介。标记论跟不对称现象密不可分。文章分析了标记理论的嬗变,指出标记的判定标准影响不对称现象的选取及解释。“频率”可以看作是核心的判定标准,但其解释力应受到限制。最后,指出标记的一些特点,如标记象似性、标记颠倒、标记转移及标记同化。第三章主要剖析前人研究中的不对称现象。前人研究表明,不对称现象包括语义不对称、肯定否定不对称及语序不对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目标锁定为跟语序及肯定否定有关的不对称现象,因为这一类多元不对称现象跟语言中的深层句法因素密切相关。第四至第十一章可分为两个系列,包括差比句不对称系列和否定式数量成分前置系列。其中每一章集中研究一个个案,通过个案的分析探讨语序不对称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第四章为差比句中的语序不对称。汉语差比句并未严格遵从类型学差比句研究得出的语言共性。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包含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差比句语序类型,并且还存在天台话这样比较主体由比较后项充当的特例。汉语普通话差比句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必须单独作谓语才能表比较造成的。汉语差比句内部发展不平衡,各种句式存在标记性强弱及使用频率高低的差异,各句式存在典型句式和核心句式的区分。文章还分析了差比句否定式“没有”句和“不比”句,并指出“不比”句为差比句的否定式。第五章为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不对称。肯定式、积极意义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否定式、消极意义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其次,汉语的否定标记位于比较标记前,而非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前。原因就在于,汉语差比句比较功能主要由无标记的形容词承担,有标记的形容词不能承担比较功能。所以否定词“不”只能否定比较标记,而不能否定比较结果项。第三,差比句肯定否定式存在不对称。差比句肯定式表示线性增量,比较结果项可自由延展;否定式不表示线性增量,比较结果项不能自由延展。这一点也具有语言共性。第六章为差比句比较项为定中短语时的不对称,差比句比较项、领有标记“的”及定中短语语义关系三者都蕴含“整体-部分”义,不同语言对“整体-部分”义具有不同的编码方式,这造成了句式变换上的一系列不对称。类型学的考察证明了定中短语比较项具有“整体-部分”义这一观点,并且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七章为差比句不对称的动因。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差比句式的使用频率存在的差异显示汉语差比句学习难度来自于汉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对汉语差比句的语序、否定标记位置、比较标记等均有影响。第八章为否定式中“一量名”语序左右不对称。首先指出,一量名否定格式中“一量名”意义的分化是语序变化及形式不对称的主要动因。“一量名”左右语序不对称的句法表现为句法构造和论元结构不同、逻辑意义不同、焦点结构和信息结构不同、强调标记“都/也”指向不同;语义表现为量化“个体”和量化“事件”的对立、虚拟量化句和现实行为句的对立。第九章为时量成分前置时的不对称。肯定式中时量成分在动词右侧,否定式中时量成分在动词左侧。时量成分句法位置的变化跟动词界性特征有关系。第十章为时量成分前置时虚词的不对称。以往研究将时量成分中的虚词“就/才”的不对称归结为主观性,本研究指出肯定式中虚词“就/才”和否定式中虚词“都/也”的区分主要受到动词界性特征的影响。第十一章为否定式时量成分不对称的深层动因。时量成分左前移受到句法深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历史语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时量成分左前移跟连动式表达的经济性有关,属于语用挤压的结果。第十二章为结束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选题意义
  • 1.3 理论背景
  • 1.3.1 三个平面理论的再思考
  • 1.3.2 标记论
  • 1.3.3 有界化
  • 1.4 结构安排
  • 1.5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标记理论研究
  • 2.1 标记和标志的区分
  • 2.2 标记理论的嬗变
  • 2.2.1 布拉格学派的标记理论
  • 2.2.2 乔姆斯基的标记理论
  • 2.2.3 类型学派的标记理论
  • 2.2.4 语用学派的标记理论
  • 2.3 标记的判定标准
  • 2.3.1 结构标准
  • 2.3.2 认知标准
  • 2.3.3 频率标准
  • 2.4 标记的特点
  • 2.4.1 标记象似性
  • 2.4.2 标记颠倒
  • 2.4.3 标记转移
  • 2.4.4 标记同化
  • 2.5 标记的层次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对称现象研究
  • 3.1 不对称的性质
  • 3.1.1 自然科学中的不对称
  • 3.1.2 生物学中的不对称
  • 3.1.3 逻辑学中的不对称
  • 3.2 不对称研究的主要观点
  • 3.2.1 文炼的研究
  • 3.2.2 沈家煊的研究
  • 3.2.3 石毓智的研究
  • 3.2.4 陆丙甫的研究
  • 3.3 不对称研究的主要内容
  • 3.3.1 不对称研究的分类
  • 3.3.2 语义的不对称研究
  • 3.3.3 肯定否定的不对称研究
  • 3.3.4 语序的不对称研究
  • 3.3.5 不对称的逻辑表达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差比句中的不对称
  • 4.1 引言
  • 4.2 汉语差比句的类型学考察
  • 4.2.1 汉语差比句的语序类型
  • 4.2.2 影响汉语差比句语序的因素
  • 4.3 差比句语序规则的反例
  • 4.3.1 天台话差比句的句法表现
  • 4.3.2 天台话差比句的语义表现
  • 4.3.3 天台话差比句的语用表现
  • 4.4 差比句式的典型句式和非典型句式
  • 4.4.1 出现频率的不对称
  • 4.4.2 结构扩展的不对称
  • 4.4.3 形容词义的不对称
  • 4.5 “没有”句和“不比”句的对立
  • 4.5.1 绝对比较和相对比较
  • 4.5.2 比较基准隐现的不对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
  • 5.1 引言
  • 5.2 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分布
  • 5.2.1 比较结果项的不对称
  • 5.2.2 出现频率的不对称
  • 5.2.3 比较项的不对称
  • 5.3 差比句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认知解释
  • 5.3.1 差比句的标记中和
  • 5.3.2 差比句肯定式中焦点在尾原则
  • 5.3.3 差比句否定式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特殊性
  • 5.4 差比句的类型学考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差比句比较项“整体-部分”义的不对称
  • 6.1 引言
  • 6.2 差比句的 6 种句式变换
  • 6.3 差比句比较项的省略
  • 6.3.1 定中短语中“N”的省略
  • 6.3.2 定中短语中“的”的省略
  • 6.3.3 表“整体-部分”关系的类型
  • 6.4 差比句 6 种句式变换情况
  • 6.4.1 汉语差比句 6 种句式变换情况
  • 6.4.2 其他语言中差比句 6 种句式变换情况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差比句不对称的动因
  • 7.1 引言
  • 7.1.1 理论背景
  • 7.1.2 研究缘起
  • 7.2 各语言差比句的类型参项比较
  • 7.2.1 差比句的语序类型
  • 7.2.2 比较标记的语义
  • 7.2.3 形容词比较结果项
  • 7.2.4 否定标记的句法位置
  • 7.3 母语者和二语者的差比句句式的使用频率
  • 7.3.1 母语者差比句使用情况的调查
  • 7.3.2 二语者差比句使用情况的调查
  • 7.3.3 母语者和二语者差比句使用情况对比
  • 7.4 差比句各部分的标记性和习得难度
  • 7.4.1 比较结果项的标记性
  • 7.4.2 比较标记的标记性
  • 7.4.3 差比句语序的标记性
  • 7.4.4 否定标记的标记性
  • 7.4.5 差比句各部分的习得难度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一量名+Neg+VP”和“Neg+VP+一量名”的不对称
  • 8.1 引言
  • 8.2 “一量名”中“一”的涵义
  • 8.2.1 “一量名”中“一”表全量义
  • 8.2.2 “一量名”中“一”表任意量
  • 8.3 一量名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的句法表现
  • 8.3.1 句法构造和论元结构不同
  • 8.3.2 逻辑意义不同
  • 8.3.3 焦点结构和信息结构不同
  • 8.3.4 强调标记“都/也”指向不同
  • 8.4 两种句式不对称的语义表现
  • 8.4.1 量化“个体”和量化“事件”
  • 8.4.2 虚拟量化句和现实行为句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时量成分前置的不对称
  • 9.1 引言
  • 9.2 动词界性特征
  • 9.2.1 否定式中动词的界性特征
  • 9.2.2 否定式中动词的界性特征不能叠加
  • 9.2.3 动词和数量词界性特征的互相约束
  • 9.3 肯定否定及语序不对称的句法表现
  • 9.3.1 动词界性特征的不对称
  • 9.3.2 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
  • 9.3.3 非过程与过程的不对称
  • 9.3.4 没/不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 9.3.5 时量词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 9.4 肯定否定及语序不对称的语义表现
  • 9.4.1 持续时间和参照时间
  • 9.4.2 无界动词和有界动词
  • 9.4.3 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
  • 9.4.4 长时时量和短时时量
  • 9.5 动词界性特征和时量成分的语义关系
  • 9.5.1 作为界性特征的时量成分
  • 9.5.2 动词界性特征和时量成分界性特征的互动
  • 9.6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时量成分前置时“就/才”、“都/也”的不对称
  • 10.1 引言
  • 10.2 虚词跟有界无界的关系
  • 10.2.1 时量成分前置的体意义
  • 10.2.2 肯定式和否定式中的时量成分前置
  • 10.3 虚词跟句中成分的互动
  • 10.3.1 虚词跟肯定否定的关系
  • 10.3.2 虚词跟长时短时的关系
  • 10.3.3 虚词跟“了”的关系
  • 10.4 虚词的特性
  • 10.4.1 虚词具有“体”的特点
  • 10.4.2 虚词“扫描方式”的特点
  • 10.5 时量成分的位置问题
  • 10.6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否定式数量成分前置语序左右不对称的动因
  • 11.1 引言
  • 11.2 数量成分语序左右不对称的动因
  • 11.2.1 时体概念的不同编码方式
  • 11.2.2 汉语语序规则
  • 11.3 数量成分前置的动因
  • 11.4 语用因素的动因
  • 11.4.1 否定式中的时量成分
  • 11.4.2 肯定式中的时量成分
  • 11.5 认知动因
  • 11.6 本章小结
  • 第十二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