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区位经济要素,不完全流动的科技能力作用于区域,用以描述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科技的互动程度及主体之间进行科技活动将会减少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同时支撑起区域间科技互动的平台,用以描绘使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的氛围,并提供鼓励主体间协作的机制。区域科技能力通常以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来获得表征。研究科技能力是研究区域产业结构预决性的基础。本文从科技能力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入手,对区域科技能力的性质及区域化特征和原因加以定性化研究;同时基于定量研究的区域科技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将帮助我们找到区域科技能力的培养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科技能力的有效结合点,提出基于区域科技能力现状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选择方案,寻求国民经济总体和区域的最优化,以期对国内的区位经济要素——科技能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从而进一步证明区域科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上研究内容,对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培养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并提出区域层面培养科技能力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科技能力作为区位经济要素的理论基础
  • 2.1 区位经济理论
  • 2.2 能力管理理论
  • 2.3 知识经济理论
  • 2.4 新要素学说
  • 2.5 优势理论
  • 2.6 资源经济学
  • 2.7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科技能力基本问题研究
  •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 3.2 科技能力区域化的成因
  • 3.3 区域科技能力的特征
  • 3.4 区域科技能力作为区位经济要素培养的必要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科技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区域科技能力的目标层次
  • 4.2 区域科技能力指标选取
  • 4.3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科技能力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域科技能力评价研究
  • 5.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 5.2 基于科技能力动态性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区域科技能力指标体系变动及分析
  • 5.3 区域科技能力差异性分析
  • 5.4 区域科技能力成长路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科技能力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
  • 6.1 区域科技能力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理论
  • 6.2 科技能力作用下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 6.3 区域科技能力与区域产业结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 6.4 基于区域科技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及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区域科技能力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 7.1 吉林省科技能力板块现状评价
  • 7.2 吉林省区域产业结构现状
  • 7.3 基于区域科技能力的吉林省主导产业选择
  • 7.4 吉林省科技能力成长路径建议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罗来峰 翼支付夯实科技能力[J]. 英才 2020(Z2)
    • [2].技术与PBL[J]. 教育 2019(13)
    • [3].现象解析[J]. 飞碟探索 2016(04)
    • [4].大师风范 中国脊梁[J]. 晚晴 2017(06)
    • [5].基于熵值法的环境科技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四川环境 2013(S1)
    • [6].互联网保险的连续性创新探索[J]. 中国金融电脑 2020(02)
    • [7].四川省环境科技能力评估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09)
    • [8].打造智慧银行的敏捷信息科技能力[J]. 中国银行业 2016(08)
    • [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J]. 皖西学院学报 2011(03)
    • [10].战略合作:企业科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5)
    • [11].以科学实验培养青少年科技能力[J]. 天津科技 2014(05)
    • [12].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能力[J]. 金融电子化 2016(12)
    • [13].革新的魅力[J]. 先锋队 2014(26)
    • [14].四川省二、三级医院科技能力比较分析[J]. 中国肿瘤 2013(11)
    • [15].促进湖南水稻生产措施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08)
    • [16].科技发展的历程(二)[J]. 少年读者 2009(03)
    • [17].基于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湖北省区域科技能力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6)
    • [18].论科技能力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19)
    • [19].加强信息科技能力建设 推动银行业务战略发展[J]. 金融电子化 2012(03)
    • [20].汽车维修检测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 职业 2020(21)
    • [21].开放银行呈现业务分化 零售产品相对成熟[J]. 中国商界 2019(10)
    • [22].我国海洋高科技产业科技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基于Bord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07)
    • [23].建造航母必须具备五大科技能力[J]. 国防科技工业 2011(07)
    • [24].专注技术 构建平台 蚂蚁金服全面开放金融科技能力[J]. 中国金融家 2018(05)
    • [25].初探区域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动[J]. 智富时代 2015(S2)
    • [26].上海科技能力评价与创新型城市建设[J]. 北方经济 2009(21)
    • [27].城市“看海”,我们看到了什么?[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6(08)
    • [28].在创新环境中觉醒——关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 物理教师 2009(09)
    • [29].科技工作者成长:源于学校教育还是“干中学”[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01)
    • [30].太钢不锈:革新的魅力[J]. 中国品牌 2014(10)

    标签:;  ;  ;  ;  

    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