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510900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诱导学生参与的欲望、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和氛围、提高参与能力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参与欲望参与条件参与氛围参与能力有效策略
一、诱导参与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改变了直接把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传统做法,而是做了一个小游戏——“考老师”:由同学们任意说数,老师立即判断能否被2、3、5整除。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说的数一个比一个大,但老师对答如流。同学们经过验证,老师的回答准确无误。同学们惊奇了,疑问出现了:“怎么老师没有经过演算就这么快地知道结果?”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兴趣。
二、创造参与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主体意识。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凡是学生能“直接摘到或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教师决不“摘给学生吃”。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说、摆、拼、做、比、量、画,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种图形进行拼图练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形状的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一拼,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请学生任意把小棒分成两部分,再把分的不同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摆摆、说说,学生不但掌握了数的组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营造参与氛围
1.树立“参与无错”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对于他们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答案稍好些的要给予掌声。教师应在行动上、态度上给予学生尊重、信任、热爱,教师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都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时可用“请大家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有比他更好的方法吗”、“谁来试试”,做练习时可用“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考考你们”,进行评价可用“回答得不错”、“你真勇敢”、“解法有新意”、“争取再努力”……短短的语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又使学生受到鼓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说出不同见解的勇气
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疑问或有另一种见解,说明他们都是在参与学习。教师应积极鼓励、耐心答疑,特别是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更应大力表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要求学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大多数学生会把12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这四种情况,也有的想到还可以把12平均分成12份或1份。对于第5种情况确是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给予大力表扬。
四、提高参与能力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师还可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共同努力才可完成的作业,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合作互助的学习中,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会被带动起来,参与能力大大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要将知识用于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做家务的时间、晚上睡眠的时间,看看这样安排合理吗?怎样安排才最合理、最科学?如何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求平均数”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里每天用水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编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并解答。凡是能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都让学生去实践,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真有用呀”,自然而然就会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