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紧迫的要求,而课程成为关系教育全局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加快课程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国家单一课程体系的结束,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使课程决策权力和责任得以重新分配。作为国家课程必要补充的校本课程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人类的理解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校本课程开发页有利于学校实现其教育哲学、体现学校特色,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舞台。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赋予校本课程开发应有的价值和文化使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无疑给我们以革命性的启迪。尽管多元智能理论还有一些细节不够完善,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它所阐释的智能的情境性、实践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等特征,足以让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借鉴吸收,从而使这一课程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观倡导根据学生智能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性确定课程、进行个别化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目标观要求教育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要求为评价为个体提供有益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增进人类理解并实现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使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人才观。在此理论支撑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必然要在观念和方法上有重大突破。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发展证明,比例合理的校本课程对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都有推动作用。这个比例在15%-25%之间比较适合中国目前国情,但它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体现民主决策、学生选择、动态开放、情景互动、学生为本的原则下,优化课程设计、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完善组织形式、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并以合理和发展的评价方法进行规范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