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命题考源——在中国美学史视野下

“移风易俗”命题考源——在中国美学史视野下

论文题目: “移风易俗”命题考源——在中国美学史视野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杨辉

导师: 张节末

关键词: 移风易俗,审美意识形态,政教,情感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先秦文献中,“风俗”之义最早由“风”字指称。从“风”到风俗,经历了较长的意涵演进过程,体现为如下文化化历程:①商周及春秋早期,“风”被神化并呈现出自然律与文化化相结合的特色;②春秋早期到中、后期,受阴阳宇宙论与类比思维等先秦文化的影响,“风”渐次出现牝牡相诱、风气、采集、民间音乐等义项,展现出文化化的群体品格;③春秋后期以至末期,风化之义随官方对先王之乐教化作用的提炼而产生,“风”由此出现民间音乐与风化这两极文化走向的对立,这促使官方继续概括先前统治者采风听政的政治传统,并将先王之乐的教化作用与群体文化径直对接,提出“天子省风以作乐”命题,风俗之义最终脱离民间音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群体文化及其氛围的代名词,具有了意识形态品格。这一历程显示了先秦乐教之官方文化政策的形成背景及其所蕴涵的“移风易俗”之实质意图。 与乐教紧密相连,先秦礼教的宗旨也主要是教化群体文化即风俗。先秦礼、乐关系以及二者教化风俗之状况的变迁线索大体如下:远古时代,礼、乐在原始先民的祭祀仪式中起源,体现为原发的合一的文化形态;尧、舜、禹时期,礼、乐仍为一体,并且,在不完全的理论自觉下,乐被用为原始部落联盟的政教工具,其教化风俗的意识形态作用相对突出;夏、商之时,礼明确成为国家仪制,具备了政治意涵,此一时期的礼、乐政教状况应基本延续了前代;西周时期,周公在夏、商之礼的基础上制礼作乐,纳乐教入礼治,使礼主乐辅,合力教化风俗;到了春秋时期,乐仅保持着微弱的移易风俗的意识形态地位,礼则偏离意识形态而靠近法治,礼、乐出现了分流的倾向。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先秦诸子围绕礼、乐的兴废问题,形成了各自的风俗政教观,主要归于道、儒、墨三家:一是道家,老子开创自然主义原则,提出自然人性论而反对礼、乐教化,倡导“无为”“自化”的风俗政教观,庄子继之,发展出更为纯粹的自然主义,由此更为坚决、彻底地反对礼、乐政教;二是儒家,孔子创立道德本质主义原则,推崇西周礼、乐传统,将礼、乐视为个体修养道德的必由之路,“七十子”发展了孔子的性习观,并把礼、乐确定为群体教化工具,孟子主性善,而倡仁政,认为君王之治应当顺应人之本性,因此在他那里不存在“移风易俗”问题;三是墨家,墨子认为儒家过分讲究繁文缛节的做法只会败坏

论文目录:

引子:文化大革命与“移风易俗”

导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移风易俗”

第一章 从“风”到风俗——论“风”的文化化历程与“移风易俗”命题之蕴酿

第一节 自然风与最初的文化化

第二节 “牝牡相诱”到“国风”:文化化的群体品格

第三节 “风化”:“先王之乐”的教化作用

第四节 风俗:“天子省风以作乐”之先秦官方文化政策命题的提出

第二章 从一体到分流——先秦礼、乐关系考辩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前史:礼乐一体,乐教突显

第二节 西周:纳乐入礼,合力政教

第三节 春秋官方对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倡导

第四节 春秋时期礼、乐政教之分流倾向

第三章 先秦子书中的礼乐风俗政教观

第一节 《老子》:“无为”“自化”的风俗政教观

第二节 《论语》:礼、乐作为个体道德人格之进阶

第三节 《郭店楚简》之儒家文献的性情观与礼乐政教观

第四节 《墨子》:主“非乐”而倡“兼爱”

第五节 《孟子》:“性善”与“仁政”

第六节 《庄子》:纯粹自然,彻底无为

第七节 《管子》、《晏子春秋》、《商君书》中的风俗政教观

第四章 《荀子》:“移风易俗”命题之首倡

第一节 注错习俗,所以化性

第二节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第三节 隆礼:政令不烦而俗美

第四节 礼乐并济,移风易俗

余论:从“移风易俗”看中国传统美育

附录一:“移风易俗”命题在秦汉以至魏晋的基本走向

附录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4-20

参考文献

  • [1].周代聘礼研究[D]. 张亮.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 付晓青.山东大学2008
  • [2].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 曹书杰.东北师范大学2003
  • [3].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 张国安.扬州大学2004
  • [4].春秋宗教习俗[D]. 陈筱芳.四川大学2004
  • [5].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 李智君.复旦大学2005
  • [6].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 杨永军.山东大学2005
  • [7].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 马明良.西北大学2005
  • [8].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 杜正乾.四川大学2005
  • [9].《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D]. 唐明贵.南开大学2004
  • [10].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 张自慧.郑州大学2006

标签:;  ;  ;  ;  

“移风易俗”命题考源——在中国美学史视野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