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由创伤和肿瘤等因素造成的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不及时修复往往造成肢体遗留不同程度残疾,甚至完全废用。神经缺损的修复及重建一直是周围神经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自体神经移植需牺牲自体的皮神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供体神经功能受损。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其他方法来替代自体神经移植。如同种异体、异种异体神经移植及人工神经移植,神经套管桥接(包括静脉、骨骼肌、硅胶管、PGA管)等。但上述各种方法经临床使用,疗效均不及自体神经移植。特别是对长距离的神经缺损,带血运自体神经移植是唯一切实可靠的方法。90年代初,Viterbo等正是基于以上事实,提出了神经端侧吻合的方法以解决长距离神经缺损。通过受损神经与正常神经端侧吻合,诱发未受损神经干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神经干远端,使靶器官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因吻合之侧方(供体)神经功能不受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0余年间,大量有关神经端侧吻合的动物试验及临床报道均证实了神经侧支芽生的现象,但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不如端端吻合也已得到证实。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桡神经浅支长度和横径、桡神经浅支与头静脉、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毗邻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为不同方式切取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特别是上肢神经缺损,并利用神经端侧吻合的方法,(桡神经浅支远断端与相邻的正中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端侧吻合)重建供体神经(桡神经浅支)的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经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30侧进行了研究,其中左右侧各15例。首先沿肱骨外上髁与桡骨茎突连线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浅筋膜中剥离出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近端沿桡神经浅支分离至其起点处,远端分离到手背部掌骨水平。首先观察桡神经浅支与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关系及其分支的分布及桡神经前臂的肌支,再用大头针定好A点、B点、C点、D点。A点即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 B点即桡骨茎突点,C、D点分别为桡神经浅支的浅出点与分支点。然后用精确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下列数据:桡神经浅段长(CD),桡神经浅支浅出点及分支点到桡骨茎突的距离(CB、DB),浅出点到AB连线的垂直距离,桡神经浅支深段长,桡神经浅支不同部位的横径以及桡神经浅支分支处与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之间的垂直距离。用8侧新鲜肢体的前臂神经作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其内各自的神经束数目;从头静脉注入聚氯乙烯环己酮溶液,观察头静脉的小属支与桡神经浅支的关系;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观察腕部正中神经的血供。结果:桡神经主干在肘窝肱二头肌腱的桡侧1cm处,肱骨外上髁的前方分为桡神经浅、深两大终末支。桡神经浅支在前臂可分为深、浅两段。桡神经浅支进入前臂后,依次跨过旋后肌、旋前圆肌、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的前方,此段为肱桡肌所掩盖,故称深段。其长度为124.89+10.52mm。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桡神经浅支经肱桡肌腱与桡侧腕长伸肌腱之间浅出,穿深筋膜居皮下,在分出内、外支之前称为浅段(CD),其长度为31.87+12.54mm。桡神经浅出点及分支点到桡骨茎突的距离(CB、DB)分别为89.90+10.54mm和59.26+14.23mm。浅出点到AB连线的垂直距离为3.80+2.50mm,桡神经浅支分支点与前臂外侧皮神经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99+1.50mm,与正中神经的垂直距离为35.66+2.82 mm。桡神经浅支起始点横径为2.68+0.46mm,浅出点横径为3.17+0.51mm,分支点横径为2.53+0.42mm。前臂外侧皮神经不同部位的横径分别为1.03+0.08mm及0.97+0.07mm。正中神经在髁间线水平的横径为5.31+0.06mm ,在桡骨茎突上10 cm水平横径为4.86+0.06mm,在桡骨茎突水平横径为4.46+0.05mm。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出的横径为4.85+0.06mm,在尺骨茎突上10cm处横径为2.77+0.05mm,在豌豆骨桡侧横径为3.43+0.04mm。结论:1桡神经浅支位置表浅、固定,分支少、易于取材,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缺损的良好的供体神经。尤其是上肢的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无论在麻醉或在手术操作上均更为简单、方便。2当有神经、血管同时缺损,且缺损长度<70mm,尤其是上肢的缺损可应用带有头静脉的桡神经浅支游离修复。3桡神经浅支切取后,可通过远断端与正中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方式以重建供区的感觉功能。4桡神经浅支切取后前臂伸腕功能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