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行务公开形式 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对荆州分行推行网上行务公开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萱[1](2020)在《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研究 ——以工商银行济南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履行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经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形象,而且有助于打造优良的品牌竞争力和商业信誉。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表明商业银行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应兼顾社会责任。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其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共赢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应在借鉴国外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争取寻找到与我国金融改革相适应,与国际金融竞争格局相呼应,与银行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践路线,并不断修正完善。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分行为案例,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完成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首先,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完成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调查,从总体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以工商银行济南分行为例具体分析研究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统计结果。在调查现状和数据统计基础上,研究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为后续对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联系商业银行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发展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王珊珊[2](2019)在《钱新之与民国时期的交通银行》文中研究指明钱新之,名永铭,字新之,作为中国近代杰出银行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钱新之是中国近代金融业和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凭借在银行业所做出的突出成绩,与张嘉璈、陈光甫、李铭被称为民国时期的“四大花旦”。钱新之在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之,若欲对中国近现代金融史进行全面认识与了解,那么对钱新之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纵观钱新之的一生,对银行事业的经营主要有三段:1922年-1925年整顿交通银行。该时段是交行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下,钱新之对中央银行的经营,闪烁着其熠熠生辉的改革和创新的火花;1926年-1949年经营四行储蓄会。该时段是金融市场处于国民政府垄断状态下,钱新之对具有私营商业储蓄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经营;1938年-1949年任交通银行董事长主持交行。该时期是钱新之在国民政府金融垄断、全国抗战背景下对交通银行的维稳和管理。相较于任职交行的前一时期,因为该时段是处于在四联总处的统一指挥下,所以钱新之对交行实施的经营创新和自由经营理念要淡一些,但是同样闪烁着钱在战时金融垄断状态下自己独特的银行经营理念和爱国思想。对交通银行的经营是钱新之银行事业生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钱新之银行事业的半壁江山。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钱新之与交通银行的“缘起”,依次介绍了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崛起、作为近代银行家群体一员的钱新之的早年生活和留日求学背景及其与交通银行的结缘。第二部分为钱新之与北洋时期的交通银行,依次叙述了钱新之在交通银行极其窘迫形势下的临危受命以及面对如此不堪形势钱新之对交通银行实施的一系列创新与整顿,最后论述了钱新之经过这一时期在交行的金融创新之后,其在金融界地位的提高及其阅历的丰富。第三部分是钱新之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交通银行。该时期全国抗战打响,钱新之义不容辞接下了交通银行董事长的重担,并在四联总处的指挥下,殚精竭虑,对交行的维稳与经营做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了热忱的爱国情怀。第四部分为钱新之交通银行经营事业评述,首先简单地比较了钱新之于前后两个时期经营交通银行的概况,其次从钱新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角度对其交通银行经营事业做了客观评述。
张格[3](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刘杰[4](2015)在《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文中研究说明公债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收入形式为中国近代政府所长期使用。晚清政府以“息借商款”形式为财政筹募资金开创了中国近代政府发行公债的滥觞。此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多次以公债作为调节财政收支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近代政府公债的运行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撑。由于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特别是完备的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政府大多数时候摒弃“公募法”,采取间接募集法由金融机构特别是华资银行业来负责公债的发行、承募及偿还。以近代金融史长时段演变轨迹来管窥近代公债的发行历程,银行业与公债演进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关系。近代政府公债无论是对于政府财政本身功能的拓展还是对银行的经营与制度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是“公债”本身所呈现的问题,“就债论债”居多且多以政府层面和财政角度出发去阐释,对于“公债与金融”这一主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更加关注于近代公债“观念”——“行为实践”——“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力图通过“经营公债”的视角窥视近代银行业在公债发行、整理、政策调整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的制度变迁。具体则是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分析,从银行业视角,来进一步观察公债政策乃至制度的建立与调适的过程。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角度继而审视近代银政关系以及近代国家信用构建的历史镜像。从“公债”知识传播与观念源流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公债及其制度内涵自清末西学传播热潮之中传入中国。“公债”知识经历了古今词义转换与中外对接历史过程。公债知识在中国的引介、传播对晚清政商界人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近代公债与金融演变轨迹上看,外债与外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均早于内债与华资银行。在这一独特背景下,清末政府举借外债进一步刺激了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随着晚清政府公债的实践与新式华资银行的成立,早期华资银行正式启动了对政府公债的经营。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的具体实践受到了国家公债政策、银政制度安排以及近代证券交易市场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公债制度以及金融环境的改善,华资银行业在民国时期政府公债承销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债对银行业的影响可以从其对银行业的发展作用角度进行考察。实证分析证明公债对近代银行业资力以及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对银行数量的变动并不构成直接影响。在具体经营过程之中,华资银行在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之上与政府展开了复合型博弈。同时经营公债对其本身业务制度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近代商业性质银行相对应的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发展与政府公债亦存在密切的关联。公债成为了国家创立中央银行重要的原始资本来源。中央银行亦获得政府授权经理公债、公开买卖公债以及参与对公债的保管等具体事务。受限于近代中国特殊的金融发展环境,从效应上看,近代中央银行以公债调控金融市场的具体实效较为有限。公债风险是近代华资银行经营公债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计量实证进一步表明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面临着市场与政治的双重风险。银行业对公债经营的风险应对主要是从投资的选择以及内控制度的构建着手。为合理规避公债风险,银行业在调整自身经营、对政府债务政策发声、谋求信用保障之余,其自身亦进行了多层组织搭建与制度设计。近代华资银行业在经营公债之中还积极参与了政府三次公债整理。其中银行公会是公债整理的重要力量,银行公会积极协助银行业与政府进行交涉、同时联络商人团体共同参与公债整理并谋划公债基金的稳固,在公债整理之中发挥着联动作用。从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华资银行在经营公债过程中直接促进了近代公债法制建设以及国家公债基金制度的建立与演进。银行与政府协商博弈建立了新的公债管理组织,在制度创新上集中体现在银政“债权共同体”的构建。从债权信用角度上看,银行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存在紧密关系,对推进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的构建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自始终在于对信用秩序的追求。而在其具体经营公债过程之中推进了中国近代国家信用的构建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本刊编辑部[5](2012)在《精品银行的贵州实践——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实施精品银行战略》文中研究指明贵州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受自然条件所限,贵州长期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可喜的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在贵州这片神奇的高原上,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多年超过全国平均速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十二五时期,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此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号文)的出台,为贵州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同步,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积极认清省情、行情,抓
寿梅生[6](2012)在《创建共有精神家园 实现企业与员工同成长》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利益多元的背景下,交行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和发展的"源动力",视作提高队伍素质的"主渠道"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主阵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坚持"三个结合"方针,即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与金融企业的特点相结合,将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融入于各时期各阶段
王虹[7](2011)在《关于对农行内蒙古分行开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提出一、2006年以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保障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1.自2006年,按照《关于在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农行内蒙古分行工会进一步强化了依法建会的法律意识,巩固和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级工会组织,防止和纠正了在改革中撤并工会组织和机构的行为。全区各级农行工会委员会及其主席、副主席必须经过民主选举产生,选举达到100%。在执行《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
张建营,叶勇[8](2008)在《推进行务公开 促进民主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全省系统实际,大力加强民主管理,扎实推进行务公开制度,有效调动了全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了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全行各项
本刊编辑部[9](2008)在《促进员工价值与银行价值的和谐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中指出2008年3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工会办公室主任,总行直属机构、机关工会以及相关部室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总行工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常瑞明主持,总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刘立宪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刘立宪主任的报告与以往相比增加了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分析,这深刻反映了工会工作在新形势下深入思考、积极突破的新特点。
张前军[10](2005)在《浅谈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文中认为一、工会要成为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者。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对大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全行工作的中心,扎实有效地履行
二、创新行务公开形式 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对荆州分行推行网上行务公开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行务公开形式 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对荆州分行推行网上行务公开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研究 ——以工商银行济南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企业社会责任 |
2.1.2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 |
2.2 基础理论阐释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金融监管理论 |
2.2.3 不值得定律原理 |
第三章 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履行社会责任现状调查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
3.1.1 慈善公益 |
3.1.2 员工权益 |
3.1.3 绿色发展 |
3.1.4 支持地方经济 |
3.2 工商银行济南分行案例简介 |
3.2.1 工行济南分行概况 |
3.2.2 工行济南分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
3.3 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 |
3.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3.2 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
3.3.3 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3.3.4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3.5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对履行社会责任重形式轻实质 |
4.1.2 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制度缺失 |
4.1.3 对同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力不足 |
4.1.4 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性与执行力不足 |
4.1.5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乏全面性和渠道 |
4.2 问题成因分析 |
4.2.1 从外部环境角度分析 |
4.2.2 从银行自身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推进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
5.1 强化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顶层设计 |
5.1.1 广泛开展社会责任宣传教育 |
5.1.2 将社会责任纳入银行发展规划 |
5.2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 |
5.2.1 完善法律法规 |
5.2.2 加强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内部机制构建 |
5.3 创新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和方法 |
5.3.1 围绕国家社会所需提供服务 |
5.3.2 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
5.4 加大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政府支持力度 |
5.4.1 增加财政支持 |
5.4.2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推动作用 |
5.4.3 强化政府有效监管 |
5.5 健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
5.5.1 建立内外部评价制度 |
5.5.2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钱新之与民国时期的交通银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动机及研究综述 |
0.2 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1 钱新之与交通银行的结缘 |
1.1 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崛起 |
1.1.1 中国近代银行家的出现 |
1.1.2 中国近代银行家的特点 |
1.2 钱新之的早年生活与留日求学背景 |
1.3 钱新之与交通银行的结缘:从上海分行副经理到经理 |
1.3.1 上海分行副经理的任职 |
1.3.2 从上海分行副经理升任经理 |
2 钱新之与北洋时期的交通银行(1922-1925) |
2.1 钱新之于困窘形势下的临危受命 |
2.2 钱新之对交通银行的创新与整顿 |
2.2.1 实行行务公开及添设总秘书一职 |
2.2.2 裁撤机构与冗员,推行稳健之策 |
2.2.3 整饬行风行纪,崇尚节俭 |
2.3 钱新之金融界地位与阅历的获得 |
3 钱新之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交通银行(1938-1949) |
3.1 非常时期下交通银行董事长的出任 |
3.2 金融垄断下钱新之对交行的维稳与经营 |
3.2.1 扶助西南建设,奖掖生产 |
3.2.2 注重人事管理 |
3.3 战争环境下钱新之的爱国情怀分析 |
3.3.1 钱新之与废止内战运动 |
3.3.2 钱新之与战时公债劝募运动 |
4 钱新之交通银行经营事业评述 |
4.1 钱新之前后经营交通银行之比较 |
4.2 银行家钱新之的社会责任之履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
小结 |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
小结 |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
小结 |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
小结 |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
小结 |
结语 |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
(4)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三、本文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近代公债知识的引介、传播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
一、“公债”新知的引介与传播 |
(一) 近代以前“公债”涵义及其存在形态 |
(二) 清末西学中“公债”概念的输入与对接 |
二、清末民国政商界对公债与金融关系的认知与实践 |
(一) 早期洋务派倡导“国际金融市场举债观” |
(二) 盛宣怀等谋划建立国内公债经理机构 |
(三) 民国时期新式银行家公债经营理念 |
三、晚清国内公债的肇始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
(一) 晚清政府外债与外资银行业在华的发展 |
(二) 清末民初华资银行的建立与公债经营的初步展开 |
第二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政府公债的实践 |
一、近代银行经营政府公债的环境 |
(一) 国家公债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环境 |
(二) 近代公债市场的发展及交易网络的构建 |
二、民国前期政府公债发行及银行业承购(1912-1937) |
(一) 北京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
三、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对国家财政、金融的影响 |
(一) 扩大了国家财政募债方式及其募债范围 |
(二) 促进近代国家财政信用的构建与演进 |
(三) 推进华商证券市场发展及其制度演进 |
第三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与业务制度的扩展 |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发展效应的计量实证分析 |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数量与资力概况 |
(二) 基于公债与银行关系的回归分析及历史解释 |
二、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复合型博弈: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分析 |
(一) 丰富银行业务范围与扩大获利渠道 |
(二) 行业利益与政治的互动与博弈:以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债运行为中心 |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银行业务制度的扩展 |
(一) 公债与近代银行发钞、领券制度 |
(二)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抵押放款制度 |
(三)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储蓄、公债贴现制度 |
第四章 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经营及其影响 |
一、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与政府公债的关系 |
二、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的经营 |
(一) 中央银行获得授权经理政府公债 |
(二) 中央银行参与买卖政府公债 |
(三) 中央银行参与公债的保管、调换以及还本付息 |
三、近代中央银行经营公债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近代银行业对公债风险的规避与内控制度初步构建 |
一、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认识 |
(一)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风险的计量分析 |
(二) 对公债风险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
二、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规避 |
(一) 调整投资方向,分散公债风险 |
(二) 反对借新债还旧债,协商公债承销 |
(三) 谋求政府信用承诺与保证,筹划公债基金的建立及稳固 |
三、多层组织网络的搭建与风险控制制度设计 |
(一) 银行同业协同经营公债,组织规避风险的联合 |
(二) 搭建银政共管公债基金管理制度 |
第六章 近代银行业与政府公债整理及制度演进 |
一、近代政府三次公债整理与银行业的互动 |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与北京政府公债整理 |
(二) 银行业与南京国民政府两次公债整理 |
二、近代银行业同业组织与政府公债整理:以上海银行公会为中心 |
(一) 积极谋划、参与三次公债整理 |
(二) 多方谋求整理公债基金稳固 |
(三) 搭建各界与行业公债整理互信渠道 |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制度的演进 |
(一)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法制建设 |
(二)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基金管理制度的演进 |
(三) 近代国家与民间债权共同体的构建 |
结语 |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变迁的历史性审视 |
二、国家信用、债信秩序与制度变迁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精品银行的贵州实践——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实施精品银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访谈篇 |
全力推进第二次转型建设中西部精品银行—访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力 |
抓班子、强管理、育文化 |
借助“贵州速度”实现“弯道超车” |
资产质量是生命线 |
未来着力实现“三个新突破” |
综述篇 |
精品是这样炼成的—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建设“精品银行”之路 |
“赶”与“转”的智慧 |
“争先进位”的勇气 |
“精细管理”的执着 |
“文化与党建引领”的和谐 |
采访后记 |
特色篇 |
贵州分行营业部:“创”赢未来“新”旺发展 |
观念先行打破创新发展的“阻隔墙” |
机制带动打造创新发展的“金钥匙” |
同业领先增强创新发展的“辐射力” |
六盘水分行: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
变观念, 转作风 |
重行动, 强执行 |
促高效, 强服务 |
办实事, 聚人心 |
都匀分行: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
科学发展着力提升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 |
提高认识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经营发展 |
加大力度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营发展 |
凝聚力量发挥党建和企业文化引领作用 |
案例篇 |
阳光党务, 绘就创新发展的“同心圆” |
六盘水分行扁平化管理展现团队新活力 |
都匀分行成功营销网银批量代扣燃气费业务 |
中西支行创办“多彩中西”微博打造宣传交流新平台 |
云岩支行员工综合评价系统探索科学考评体系 |
从“芯”做起, 中华路支行牡丹交通卡成功发卡 |
(6)创建共有精神家园 实现企业与员工同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强化责任意识实现共有价值取向 |
搭建成长平台实现共有发展追求 |
注重教育引导实现共有人文精神 |
塑造关爱精神实现共有道德情操 |
(10)浅谈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会要成为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者。 |
二、工会要成为融入工作中心,推动业务发展的参与者。 |
三、工会要成为建设学习型银行增强员工综合素质的推动者。 |
四、工会要成为推进行务公开,维护两个统一的组织者。 |
五、工会要成为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协调者。 |
六、工会要成为营造文化氛围,培育企业精神的建设者。 |
七、工会要成为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奋发进取的实践者。 |
四、创新行务公开形式 实现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对荆州分行推行网上行务公开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研究 ——以工商银行济南分行为例[D]. 王文萱. 山东大学, 2020(02)
- [2]钱新之与民国时期的交通银行[D]. 王珊珊. 辽宁大学, 2019(01)
- [3]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4]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D]. 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5]精品银行的贵州实践——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实施精品银行战略[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金融, 2012(10)
- [6]创建共有精神家园 实现企业与员工同成长[J]. 寿梅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03)
- [7]关于对农行内蒙古分行开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A]. 王虹. 《五月风》论文专辑-2010, 2011
- [8]推进行务公开 促进民主管理[J]. 张建营,叶勇.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8(04)
- [9]促进员工价值与银行价值的和谐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金融, 2008(04)
- [10]浅谈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J]. 张前军. 新疆金融,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