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魏禧(公元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文学家、教育家。魏禧早年专攻科举,明亡后,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在翠微峰建立易堂,授徒讲学。九子指的是魏禧、李腾蛟、彭士望、邱维屏、林时益、魏祥、魏礼、彭任、曾灿,时称“易堂九子”。他们建立的易堂学派是明末清初江西三山学派之首(三山学派指的是宁都的易堂学派,南丰的程山学派,星子的髻山学派),对引领一代学风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论文以易堂九子之首魏禧为研究对象,从人才与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学界对于魏禧在文学上的成就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有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其教育上的贡献重视不够,尤其对其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的思想研究认识不够,笔者认为,魏禧在教育思想上的成就不可抹杀。因此,对其在教育上所做出的成就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整理,把魏禧的人才思想归纳为:人才标准思想、人才选拔思想和人才培养思想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魏禧的人才标准,即爱国者、“好人”即君子和“有用之人”即经世致用者。魏禧认为爱国者要有坚贞的民族气节、要有救国之志、要关心民众疾苦。“好人”即君子要善于学习、懂得自省和有羞耻心等。“有用之人”即经世致用者要有“造乱、拨乱、致治、赞治”之才,重视读史以致用,为文“积理练识”。第二部分阐述了魏禧的人才选拔主张。魏禧认为八股这种考试形式败坏了人才,并提出了自己的人才设计主张。即反对世袭制、重视人才、认识人才、用人不可拘资格和用才更爱才。第三部分阐述了魏禧的人才培养主张。魏禧认为人才培养有赖于办好学校和任用贤者为师,有赖于学校制定馆规和举行会讲、有赖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有赖于学生自己的自学、躬行以及游历。魏禧的人才思想在当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是我国人才思想中的一大瑰宝,对今天的社会也有深刻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