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孔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鮰爱德华氏菌,PCR,快速检测方法,基因片段
微孔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潘延乐,汪开毓,杨洁,阳磊,吉莉莉[1](2015)在《鮰爱德华氏菌外膜微孔蛋白N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目的:建立特异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的高效、快速检测方法。二、材料方法:鮰爱德华氏菌、迟缓爱德华氏菌(LT1)、嗜水气单胞菌(FF101)、温和气单胞菌(XJJ01)、杀鲑气单胞菌(ZD3)、豚鼠气单胞菌(ZZF0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CCF0024)、鲁氏耶尔森氏菌(FF003)、海豚链球菌(DGX01)、不动杆菌(CCF00021)、产气肠杆菌(44)、大肠杆菌(25922)、拟态弧菌(SCCF05)、荧光假单胞菌(G100814)、弗氏柠檬酸杆菌(JT-0603);DNA Marker,脑心浸(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4)
潘延乐,汪开毓,王均,肖孟玮,李岚敏[2](2015)在《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截段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其抗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潘延乐,汪开毓,杨洁,阳磊,吉莉莉[3](2015)在《鮰爱德华氏菌外膜微孔蛋白N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 Bank中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porin N)基因序列(Gen Bank No:NC_012779.2)设计了1对引物,预计目的片段大小为381 bp。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人工感染组织样品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鮰爱德华氏菌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鮰爱德华氏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海豚链球菌、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杆菌、拟态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15种细菌中仅鮰爱德华氏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小核酸检出量为9.35×10-3ng·μL-1;同时对人工感染的病料肝脏、细菌基因组DNA、细菌菌液及菌落进行扩增,结果显示4种材料均能检测出大小为381 bp的基因片段。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的高效、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5年02期)
么乃全,王全凯,姜秀云,徐凤宇,于丹[4](2013)在《鸭疫里氏杆菌外膜微孔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RA)外膜磷酸盐选择性微孔蛋白(Por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血清1、2、6、10、11、13、14和17型RA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均扩增出大小为1 212bp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在8种血清型菌株间同源性均大于99.6%。针对保守性最高的357bp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鸭巴氏杆菌及鸭肝炎病毒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最小检出量为73.96pg的基因组。应用建立的PCR方法对分离自吉林、河北及北京的8个菌株进行扩增,均在357bp处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为RA的鉴定提供了新方法,为RA外膜微孔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鞠小丽[5](2008)在《幽门螺杆菌微孔蛋白基因hopX的鉴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微孔蛋白(porin)HopX编码基因;原核表达并纯化HopX融合蛋白;制备针对HopX融合蛋白的兔源性多抗;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微孔蛋白HopX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分泌IL-8的能力,并初步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opX诱导SGC7901细胞表达分泌IL-8中的作用;探讨HopX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幽门螺杆菌微孔蛋白HopX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PCR技术从Hp DNA基因组扩增微孔蛋白HopX编码基因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Hp菌株的基因序列比较,用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2)以重组质粒pQE30-hopX转化E.coli M15宿主菌,IPTG诱导阳性E.coli M15菌株,用NTA-Ni~(2+)树脂分离纯化所表达的HopX融合蛋白,纯化后蛋白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3)将融合蛋白HopX与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HopX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其效价;4)不同浓度蛋白HopX与SGC7901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分泌IL-8蛋白的量;提取细胞总RNA后,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8mRNA表达水平;用MAPK信号通路ERK1/ERK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先处理细胞,再加入HopX与细胞作用,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8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5)应用细胞计数、细胞活力、MTT方法观察Hop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分析、DNA凝胶电泳,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分析HopX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结果:1)扩增hopX基因全长为1284bp,(申请GenBank的登录号为EF208122)与GenBank公布的ATCC43504及J99同源性为97%,与26695同源性为96%。软件预测表达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7kDa,并显示具有良好的抗原性。2)成功构建pQE30-hopX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通过NTA-Ni~(2+)树脂分离纯化目的蛋白,获得原核表达的HopX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大小约为47KDa,与预测一致。3)HopX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4。4)HopX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表达和分泌IL-8,该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经PD-98059处理后,细胞IL-8mRNA表达水平与未处理前相比明显下降。5)HopX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活力,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未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NCTC11637 hopX基因,成功构建pQE30-hopX载体并获得原核表达的HopX融合蛋白;HopX可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和分泌IL-8,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MAPK信号通路;纯化的HopX蛋白对胃癌细胞SCG7901的增殖和细胞活力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的研究为更进一步探讨Hp外膜蛋白生物学功能、致病机制及Hp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5-01)
郝渭滨,邵世和,鞠小丽,李良菊,王华[6](2007)在《幽门螺杆菌47kDa微孔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编码47kDa外膜微孔蛋白基因omp47克隆表达及特性鉴定,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方法培养和收集H.pylori标准菌株NTTC11637及临床菌株,采用酚∶氯仿抽提、纯化基因组DNA。设计上下游引物,并以该基因组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mp47基因片断。将目的基因和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后,转化至E.coli DH5α及BL21,碱裂解提取质粒经BamHI和XhoI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分析。重组蛋白采用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定、镍亲和层析纯化检测抗原活性。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断为1284bp,编码427个氨基酸。与GenBank公布的H.pylori标准株26695、43504及J99序列比对,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4%~96%,编码氨基酸同源性96%~99%。经SDS-PAGE检测,电泳图谱上显示一条相对分子量为47kda的新生蛋白带。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克隆了外膜微孔蛋白OMP47的编码基因,为H.pylori疫苗的研制和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郝渭滨[7](2007)在《幽门螺杆菌微孔蛋白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及其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幽门螺杆菌(H.pylori)微孔蛋白基因(hopw,hopx)及前炎症蛋白基因(opiA)在中国镇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这几种基因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比较H.pylori标准菌株NCTC11637的微孔蛋白基因与其它标准菌株(43504、26695、J99)的同源性;克隆鉴定hopw基因及其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性,为H.pylori疫苗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H.pylori标准菌株NCTC11637及67株临床分离株,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氧化酶试验鉴定。根据GenBank公布的H.pylori ATCC43504的基因序列设计hopx、hopw及opiA引物,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统计学方法分析这叁种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克隆并鉴定标准菌株NCTC11637的hopx、hopw基因,构建hopx、hopw重组质粒,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公布的国际标准菌株(43504、26695、J99)进行同源性比较;用IPTG诱导、SDS-PAGE鉴定重组HopW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测定重组HopW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①在67株H.pylori临床菌株中,hopw、hopx及opiA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5%、95.2%、39.9%;不同疾病来源的临床菌株中hopw、hopx基因表达的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opiA基因在来源于消化性溃疡菌株中的分布中高于其它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hopw、hopx在这几种疾病中的分布显着高于opiA基因(P<0.05)。②通过PCR法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987bp的hopw、1284bp的hopx、900bp的opiA基因片断;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hopw、hopx和opiA的核苷酸序列与国际标准菌株43504、26695及J99的同源性为94%~96%,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99%,并在GenBank登录了hopw、hopx基因,登录号为EF59968、EF208122。③获得了hopw-PET32a、hopx-PQE30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及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hopw-PET32a,并用Ni~+-NTA柱分离纯化了HopW蛋白,Western-blot鉴定了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论①hopx,、hopw基因分布与所致临床疾病无关;opiA基因在来源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菌株中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其它疾病来源菌株。②hopw、hopx基因分布有相关性,但与opiA基因分布无关。③成功克隆并构建了NCTC11637的hopx、hopw基因的重组质粒;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④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HopW蛋白,为研究H.pylori外膜蛋白功能及疫苗制备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7-05-30)
左联,周建忠,姚天爵[8](1998)在《绿脓杆菌外膜微孔蛋白的分离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绿脓杆菌 PAO1菌株 ,以 EDTA-溶菌酶法与超速离心法提取其外膜蛋白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外膜主要蛋白的分子量 ,并利用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法纯化外膜微孔蛋白(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1998年02期)
赵跃武[9](1997)在《鼠伤寒沙门菌微孔蛋白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鼠伤寒沙门菌(STM)微孔蛋白的免疫学研究作了阐述,分析了STM-微孔蛋白的结构、功能及遗传学,展示了研究STM-微孔蛋白所面临的问题及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期刊1997年03期)
赵跃武,臧郑菊,赵凤兰,徐友梅,胡军[10](1996)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主要外膜蛋白和微孔蛋白诱导细胞免疫及免疫保护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主要外膜蛋白(MOMP:)和微孔蛋白(Porin)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CMI),即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用500LD50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以腹腔途径攻击经MOMPs,Porin免疫的BALB/C小鼠所产生的主动免疫、交叉免疫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的能力。发现:诱导CMI的能力,MOMPs(DTH,0.68±0.05;IL—2,42300±17000)优于Porin(DTH,0.36±0.02;IL-2,26200±4900),P<0.01;而诱导主动免疫(MOMs:90%,Porin:70%)、交叉免疫(MOMPs:33.3%,Porin:22.2%)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MOMPs:71.4%,Porin:42.9%)二者差别均没有显着意义(P>0.05)。结果提示:虽然鼠伤寒沙门氏菌MOMPs和Porin均能诱导较强的CMI和免疫保护能力,但两者能力不同。(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微孔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孔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潘延乐,汪开毓,杨洁,阳磊,吉莉莉.鮰爱德华氏菌外膜微孔蛋白N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2].潘延乐,汪开毓,王均,肖孟玮,李岚敏.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截段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其抗原性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15
[3].潘延乐,汪开毓,杨洁,阳磊,吉莉莉.鮰爱德华氏菌外膜微孔蛋白N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四川动物.2015
[4].么乃全,王全凯,姜秀云,徐凤宇,于丹.鸭疫里氏杆菌外膜微孔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3
[5].鞠小丽.幽门螺杆菌微孔蛋白基因hopX的鉴定及分析[D].江苏大学.2008
[6].郝渭滨,邵世和,鞠小丽,李良菊,王华.幽门螺杆菌47kDa微孔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
[7].郝渭滨.幽门螺杆菌微孔蛋白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及其克隆与原核表达[D].江苏大学.2007
[8].左联,周建忠,姚天爵.绿脓杆菌外膜微孔蛋白的分离与纯化[J].药物生物技术.1998
[9].赵跃武.鼠伤寒沙门菌微孔蛋白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7
[10].赵跃武,臧郑菊,赵凤兰,徐友梅,胡军.鼠伤寒沙门氏菌主要外膜蛋白和微孔蛋白诱导细胞免疫及免疫保护的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