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重构

论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重构

论文摘要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罗马法中已经存在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发展到现代,形成了缺席审判制度的两大模式——“缺席判决主义”和“对席判决主义”,这两种模式在诉讼公正和诉讼经济上各有优缺点。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有所侧重的采用这两种模式,使得该制度在公正性和经济性、以及保护当事人权利和维护程序安定性之间达到平衡。我国也有关于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但是存在许多缺陷,主要是立法条文粗疏,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审判实践的低效率和不公正;对“缺席”含义的界定不完整,导致“缺席”停留在表面意义上,没有指出“缺席”的本质;对当事人的处分权不尊重;不合理的限制适用简易程序;救济程序不完备等等。本文通过对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及价值的分析、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缺席审判制度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设想。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缺席审判制度的意义、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二部分:缺席审判制度概述。概述了缺席审判的概念,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回顾了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缺席审判制度的公正价值和经济价值。第三部分:缺席审判制度比较研究。主要介绍了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的缺席审判制度,并对其立法规定作了相应的评价分析;通过比较找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缺席审判制度的共性和差异,为分析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和对其进行重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及缺陷。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缺席审判制度;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及缺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重构。本部分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缺席审判制度进行重构的具体设想,包括确立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在模式的选择上以“对席判决主义”模式为主,合理吸收“缺席判决主义”模式的异议制度;以及具体制度的设想。第六部分:结论。总结了为什么需要重构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及怎样进行重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缺席审判制度概述
  • 一、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
  • 二、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三、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
  • (一) 公正性
  • (二) 经济性
  • 第二章 缺席审判制度比较研究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缺席审判制度
  • (一) 法国的缺席审判制度
  • (二) 德国的缺席审判制度
  • (三) 日本的缺席审判制度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缺席审判制度
  • (一) 英国的缺席审判制度
  • (二) 美国的缺席审判制度
  • 三、两大法系缺席审判制度之比较
  • (一) 两大法系缺席审判制度的相似点
  • (二) 两大法系缺席审判制度的不同点
  • 第三章 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 一、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
  • 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一) 《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
  • (二) 其他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
  • 二、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缺陷
  • (一) 立法规定过于原则
  • (二) 缺席含义界定不完整
  • (三) 适用主体不合理
  • (四) 对当事人处分权不尊重
  • (五) 适用简易程序的限制不合理
  • (六) 证据规则与缺席审判制度内容矛盾
  • (七) 救济程序不完备
  • (八) 缺席的遏制机制缺乏
  • 第四章 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重构
  • 一、确立缺席审判制度的原则
  • 二、选择缺席审判制度的模式
  • 三、明确缺席的含义
  • 四、确定适用主体
  • (一) 原告和被告
  • (二) 第三人
  • (三) 共同诉讼人
  • (四) 诉讼代表人
  • 五、规定适用的审理程序
  • 六、修改证据规则
  • 七、明确作出缺席判决或视为对席判决的前提条件
  • (一) 满足实体判决要件
  • (二) 有证据证明缺席当事人经合法传唤
  • (三) 一般由当事人申请法院判决,特殊时法院依职权判决
  • (四) 没有缺席的正当理由
  • 八、设置异议程序
  • 九、建立缺席的遏制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