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各国立足于本国的比较优势,充分开放,大进大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一体化大潮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发达国家发达农业的挑战,在资金、技术、品牌、质量、价格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何趋利避害,开拓农业发展的新契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潍坊市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化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农业国际化战略。即把农业产业链条置身于世界经济中,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一头向国际市场延伸,加快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一头向生产区域延伸,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形成“基地+企业+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产业链,造就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新关系、新格局。农业国际化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参与农业国际分工与交换.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施农业国际化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生产和出口效益,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经济的国际大循环,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及各国的平等合作关系;有利于推动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换,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是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立足潍坊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WTO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潍坊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问题很多,各种矛盾错综交织,使农业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农业国际化的成效及经验[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01)
- [2].浅析中国农业国际化[J]. 品牌(下半月) 2012(03)
- [3].加快实施江苏农业国际化战略[J]. 群众 2011(06)
- [4].构筑浙江农业国际化发展先导区探索[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07)
- [5].农业国际化与我国农产品贸易优势[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5)
- [6].浅析农业国际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4)
- [7].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我国农业国际化——湖北省种子集团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调研[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06)
- [8].农业国际合作与合作国际化: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 世界农业 2019(08)
- [9].辽宁农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策略[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05)
- [10].巴西农业国际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4(02)
- [11].浙江农业境外投资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 对外经贸实务 2011(03)
- [12].种子“走出去”品种区试管理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种业 2008(02)
- [13].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主动迎接农业国际化的全面到来[J]. 江苏农村经济 2016(07)
- [14].创新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15].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的思考[J]. 世界农业 2015(02)
- [16].浅析辽宁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业 2015(09)
- [17].国际化趋势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2)
- [18].同业资讯[J]. 中国农村金融 2015(01)
- [19].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财政支持[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8)
- [20].我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工作通讯 2016(02)
- [21].农业国际化效应探析[J]. 理论探讨 2008(03)
- [22].走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区[J]. 新农业 2014(18)
- [23].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战略选择[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4)
- [24].生态贵州的“绿色”实践[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07)
- [25].农业国际化背景下黑龙江垦区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10)
- [26].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战略推进[J]. 中国种业 2010(08)
- [27].土地承包权流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 [28].中国农业企业如何“走出去”[J]. 世界农业 2013(06)
- [29].陕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5)
- [30].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J]. 法制与社会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