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稳定性论文-邓洁,崔利刚,苏平

专利权稳定性论文-邓洁,崔利刚,苏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专利权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利质量,专利权稳定性,专利申请行为,技术复杂度

专利权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邓洁,崔利刚,苏平[1](2019)在《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会影响专利权稳定性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授权专利(范围、新创性等)与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标准之间的"模糊空间"是导致专利权不稳定的根源。由于专利制度内在的"不确定性",使得专利申请人有动机通过采取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影响专利审查过程,从而制造或者扩大这种"模糊空间"。本文选取我国经历过无效审查的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专利公开延迟、实质审查请求延迟、审查时间、权利要求撰写方式及技术复杂度作为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的代理变量,无效审查的结果作为专利权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普遍存在,并与专利权的稳定性存在显着相关性。策略性的延迟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显着负相关,专利撰写方式(权利要求数)与专利权稳定性显着正相关。该研究为识别专利申请及审查过程中的"模糊空间",优化审查过程及提高审查质量提供一定的实证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邓洁,余翔,崔利刚[2](2014)在《基于专利特征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权稳定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共计做出2035项发明专利无效审查决定。对这2035项无效审查决定所涉及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被维持有效的情况及专利特征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发明专利稳定性整体上高于国外发明专利,但国外专利权人运用撰写策略保持专利稳定性的能力更高。国内外发明专利的专利年龄、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IPC分类数这几项专利特征的分布,在稳定及不稳定两种状态下均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4年12期)

王卫娟[3](2013)在《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原因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真正的发明创造,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更快的创新来弥补专利权垄断所带来的损失。近几年,随着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发明专利权保护垄断性预期引发了发明专利申请竞赛,给专利审查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专利审查质量下降,部分专利申请虽然获得了授权,但是其排他性却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有效认可,造成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这样的专利反而会阻碍技术创新。本文深入研究了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问题,对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我国专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在整体构思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之后,针对我国实际情况,首先对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的原因从实质因素和程序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程序因素划分为―事前界定‖和―事后界定‖两个层面进行着重分析,基于发明专利审查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发明专利价值分布的不均衡性,本文认为―事后界定‖更加经济有效。其次,本文分析了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加强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再次,在我国已有专利制度的基础上,主要从专利授权制度和专利审查费用两方面对专利制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现行的专利授权模式进行优化,提升现有审查效能。最后,得出全文结论,研究专利权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完善发明专利制度,增强发明专利权稳定性,让专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科技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孙迪[4](2013)在《从专利权的稳定性看专利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法的立法本意要求赋予专利权人与其技术贡献相匹配的稳定的专利权。优质的专利检索是提高发明专利审查质量,进而保障授权专利稳定性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华为、爱立信(艾利森)相关无效案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其在无效宣告案件中所使用的对比文件作为分析对象,解读作为同行的无效宣告请求人在进行专利检索时所采用的检索策略,可以得出发明专利检索水平提高的方向,进而从专利权稳定性的角度,探讨发明专利检索策略的完善与审查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3年05期)

刘一霖[5](2013)在《企业如何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权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跨国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市场战逐渐转向专利布局之间的竞争。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巩固和发展自身知识产权优势,以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何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巩固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已经必不可少地融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之中。我国的企业近年逐步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也开始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战略。目前我国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从生产加工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3年04期)

李浩成[6](2008)在《影响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稳定性的实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专利权稳定性的问题,在实践中表现为:一方面是,申请人不正当地将不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技术方案拿来申请并获得专利权;另一方面是,审查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因素,将不应当授权的技术方案错误地授予专利权,造成了劣质专利的泛滥。深入研究专利权稳定性问题,探索提高专利权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政法论丛》期刊2008年01期)

叶云开[7](2006)在《专利权稳定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专利制度的产生及不断发展,一直伴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专利权的稳定性问题。设立专利制度的宗旨是保护真正的发明创造者,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及科技进步,但在实践中:一方面是在授予专利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某项专利权错误地授予了非真正权利人,或者是将不应当授权的项目错误地授予了专利权,造成了劣质专利的泛滥;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权却由于专利制度层面的设置因素而面临着无端的诉累,造成了专利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专利权人无法正常行使权利。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设立专利制度的目的,反而会阻碍专利制度的发展、阻碍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深入研究专利权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完善发展专利制度,有利于促进科技、经济的发展。 论文在整体构思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也就是按照提出专利权稳定性问题的背景、分析专利权稳定性问题的实质和程序影响因素以及增强专利权稳定性的合理建议为线逐一展开论述。 论文的第一部分专利权稳定性概述,以稳定性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专利权稳定性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专利权稳定性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概念并为文章的以下部分作了理论陛和实践性的铺垫。 论文的第二部分影响专利权稳定性的实质因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专利最基本的授权条件,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叁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特别重点突出了对于现有技术以及抵触申请的分析,以强调影响专利权稳定性的实质因素是:专利本身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和抵触申请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包含于的关系。 接着,论文的第叁部分分析了影响专利权稳定性的程序因素,又将程序影响因素分为了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两大块,在行政程序部分分析了专利审查程序和专利授权补救程序,但是对于具体的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等纯程序性或技术性的问题,论文并未作深入探讨,因为这些问题基本上与法学理论没有联系,属于纯技术性问题。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司法程序中对于专利权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叁点,分别是侵权抗辩原则、诉讼中止程(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6-04-01)

专利权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5—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共计做出2035项发明专利无效审查决定。对这2035项无效审查决定所涉及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被维持有效的情况及专利特征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发明专利稳定性整体上高于国外发明专利,但国外专利权人运用撰写策略保持专利稳定性的能力更高。国内外发明专利的专利年龄、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IPC分类数这几项专利特征的分布,在稳定及不稳定两种状态下均表现出显着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专利权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邓洁,崔利刚,苏平.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会影响专利权稳定性吗?[J].科学学研究.2019

[2].邓洁,余翔,崔利刚.基于专利特征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权稳定性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

[3].王卫娟.发明专利权稳定性缺失原因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孙迪.从专利权的稳定性看专利审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

[5].刘一霖.企业如何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权的稳定性[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

[6].李浩成.影响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稳定性的实质因素[J].政法论丛.2008

[7].叶云开.专利权稳定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

标签:;  ;  ;  ;  

专利权稳定性论文-邓洁,崔利刚,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